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32067501329)

作品数:2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史怀璋徐善才吴培季智勇肖遥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狭窄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再通
  • 1篇血性
  • 1篇药物治疗
  • 1篇支架成形术
  • 1篇治疗术
  • 1篇溶栓
  • 1篇取栓
  • 1篇缺血
  • 1篇缺血性卒中
  • 1篇卒中
  • 1篇疗效
  • 1篇疗效对比
  • 1篇颅内
  • 1篇颅内动脉
  • 1篇颅内动脉狭窄
  • 1篇机械取栓
  • 1篇急性

机构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2篇吴培
  • 2篇徐善才
  • 2篇史怀璋
  • 1篇肖遥
  • 1篇季智勇
  • 1篇萧遥
  • 1篇韩建一
  • 1篇田福成
  • 1篇刘秀梅

传媒

  • 2篇中国脑血管病...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支架成形术与药物治疗重度颅内动脉狭窄的长期疗效对比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重度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的支架成形术(SAA)与单纯药物治疗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2年3月ICAS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人院2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选择分为SAA组(均用Wingspan支架)122例,药物治疗组86例。神经功能改善率以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值/治疗前NIHSS评分的比值评价。主要终点事件为30d内出现的脑血管事件和死亡,次要终点事件为30d后责任血管相关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再发脑血管事件、死亡等随访结果。结果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4-36个月,平均(19.3±1.7)个月。①SAA组30d,6、12、18、24个月的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4.9%、45.1%、57.4%、53.3%和55.0%;药物组为3.5%、26.7%、20.9%、24.4%和23.2%,两组30d后的神经功能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SAA组手术成功率为98.4%。术后30d内,SAA组共有4例发生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另有2例症状轻微。药物组30d内有2例(2.3%)发生狭窄动脉区轻微卒中;30d内两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SAA组30d后责任血管发生缺血事件为7例(5.7%),药物组为15例(17.4%)出现责任血管缺血性脑血管事件,两组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管内SAA治疗ICAS较为安全,在预防责任血管相关的缺血性脑血管事件与改善神经功能方面,长期疗效优于内科药物治疗。
焦昌平吴培肖遥季智勇徐善才史怀璋
关键词:颅内动脉狭窄药物治疗疗效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美国心脏联合会研究数据显示,在美国每年有79.5万人首次或再次发生卒中事件,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而其中缺血性卒中最为常见,约占全部卒中亚型的60%-87%[1-3]。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卒中已成为目前广泛关注的热点。有研究显示,中枢神经细胞对缺血的耐受性极差,在供氧不足的情况下,平均每分钟就有190万个神经细胞永久丧失功能[4]。患者恢复脑灌注时间每拖延30min,其神经功能恢复概率就下降10%[5]。因此,尽早恢复缺血脑组织的灌注即血管再通,是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关键。目前血管再通主要采取溶栓药物治疗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两种手段,笔者就两种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吴培刘秀梅徐善才王如科田福成萧遥韩建一史怀璋
关键词:卒中溶栓治疗术机械取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