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6JJD77019)
- 作品数:3 被引量:23H指数:3
- 相关作者:李令福更多>>
-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更多>>
- 西安古都的四大城址及其变迁的地理基础
- 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历史前半期繁荣昌盛王朝周秦汉唐的都城,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城市超过了千年,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四大城址最有代表性。那么,中国历史前半期为何定都于关中,周秦汉唐都城的选址又为什么屡有变迁?这是由...
- 李令福
- 文献传递
- 隋唐长安城规划与布局研究的新认识被引量:6
- 2007年
- 本文根据《西安地区环境地质图集》给出的梁洼相间地貌,编绘出新的唐长安城六爻地图,东西横贯的六道横冈与真实的地形可以对应起来了,可以具体解读隋大兴城的规划思想。在曲江与芙蓉园的建设过程中,隋文帝采用了阴阳五行思想体系中的“厌胜”之术。唐代曲江园林文化区是唐长安建筑上的特区,曲江池在唐都长安公共园林区的中心位置,是一个范围广大内容丰富的公共园林区,南有皇家禁苑芙蓉园。
- 李令福
- 论北魏艾山渠的引水技术与经济效益被引量:12
- 2007年
- 艾山渠是在刁雍主持下于今宁夏平原修建的引黄灌溉工程,无论是从渠口的选址还是渠首坝的建筑来看,艾山渠的引水技术都是相当合理与先进的。从干渠的形制与布局看,艾山渠规模很大,基本达到了黄河西岸能够自流灌溉的最大面积,充分显示出其输水技术的先进性。艾山渠修成后,灌溉面积约4285顷左右,促使银川平原农业获得全面的恢复和发展,成为北魏西北边疆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刁雍修建艾山渠时,对前代灌渠遗迹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测量,留下了较详尽和确切的资料,填补了两汉时代银川平原水利工程研究的空白。艾山渠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兴修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对其后银川平原水利事业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奠定了其"塞北江南"形成的历史基础。
- 李令福
- 关键词:银川平原
- 西安古都的四大城址及其变迁的地理基础被引量:6
- 2007年
- 西安是中国历史前半期繁荣昌盛王朝周、秦、汉、唐的都城。西周丰镐、秦咸阳城、汉长安城与隋唐长安城四大城址的变迁与转移代表着西安城市发展的历史地理轨迹。中国历史前半期总是定都长安是由其所在的关中平原在中国的宏观地理形势所决定的。这里为天下上游,交通四达;金城千里,四塞为固;天府之国,富饶之地。周、秦、汉、唐四大城址具体位置的转移,除了各代特殊的社会政治条件外,主要是由西安小平原在关中的位置及其本身特殊的自然面貌所决定的。西安周边八水环绕、资源丰饶、原隰相间、地面辽阔,同时又处于整个关中的中部水陆交会的位置,因此古代城址即使再转移却还是总在今天的西安市周边。
- 李令福
- 关键词:古都西安关中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