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40621002)

作品数:7 被引量:77H指数:4
相关作者:史晓颖周炼童金南刘娟赵来时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海相油气勘探前瞻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4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地台
  • 2篇牙形石
  • 2篇华北地台
  • 2篇串岭沟组
  • 1篇地球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陡山沱期
  • 1篇页岩
  • 1篇元古界
  • 1篇源岩
  • 1篇正演
  • 1篇生产力
  • 1篇生物绝灭
  • 1篇生物绝灭事件
  • 1篇生物群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方法
  • 1篇逃逸
  • 1篇铁矿

机构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贵阳学院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西澳大利亚大...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石化石油...
  • 1篇内华达大学
  • 1篇深圳仙湖植物...

作者

  • 3篇周炼
  • 3篇史晓颖
  • 3篇童金南
  • 2篇胡兆初
  • 2篇赵来时
  • 2篇刘娟
  • 1篇张传恒
  • 1篇袁鹏
  • 1篇伍孟银
  • 1篇高林志
  • 1篇张素新
  • 1篇殷鸿福
  • 1篇傅晓平
  • 1篇胡超涌
  • 1篇解习农
  • 1篇裴云鹏
  • 1篇徐冉
  • 1篇秦建中
  • 1篇徐思煌
  • 1篇杨香华

传媒

  • 4篇地球科学(中...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古地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华北地台中元古代串岭沟组页岩中的砂脉构造:17亿年前甲烷气逃逸的沉积标识?被引量:22
2008年
华北地台中元古界串岭沟组暗色页岩中发育一种特殊的砂质脉状构造;层面上表现为不规则密集分布的细砂脊,垂向上由不连续薄砂层和近于直立的"肠状"砂脉体相交互组成.浅色砂脉由较纯的石英粉砂-细砂组成,含微量自生白云石、菱铁矿及微晶碳酸盐岩斑块,与黑色泥质围岩边界截然.研究表明,砂脉构造可能是在早期成岩阶段前由来自薄砂层的细-粉砂灌入甲烷缓慢逃逸通道而成,并由于压实缩短而褶皱成"肠状".薄砂层与黑色页岩形成的能量条件完全不同,可能系由风暴将海岸带或砂坝细砂带入低能环境而形成;甲烷源自沉积中埋藏的微生物席腐烂分解.围岩层面有微生物席成因微皱痕和气体逃逸形成的气泡构造,围岩中发现有细菌化石和草霉状黄铁矿.串岭沟组中密集发育的砂脉构造是目前地层中识别的最古老的甲烷排放证据,并有可能作为指示地质时期陆源碎屑沉积环境甲烷逃逸的沉积标识.大量高效温室气体进入大气圈可能是导致元古宙地球表层高温室气候和无冰川发育的重要原因.
史晓颖蒋干清张传恒刘娟高林志
关键词:串岭沟组中元古界
华南晚泥盆世弗拉期-法门期之交葛万藻与腕足动物的耦合关系被引量:3
2008年
对广西桂林杨堤晚泥盆世弗拉期-法门期之交剖面连续高密度取样磨片,在显微镜下分别统计腕足动物和葛万藻在薄片中所占面积百分比,以此作为其丰度变化的指标.研究发现,腕足动物与葛万藻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腕足动物的掘穴、觅食等活动对葛万藻的生长起破坏作用,当腕足动物繁盛时葛万藻的数量将会大幅下降,但两者之间并不仅仅是生存竞争关系.葛万藻繁盛时通过光合作用大量释放氧气将会缓解水体缺氧状况,在下Kellwasser贫氧事件中对腕足动物的生存环境起到了改善作用,使得腕足动物丰度上升.丰度增加的腕足动物反过来又压制了葛万藻的生长,造成葛万藻数量锐减.而在缺乏葛万藻改善水体含氧量的情况下,腕足动物在上Kellwasser层的缺氧事件中也受到重创.腕足动物和葛万藻分别作为后生动物和地微生物的代表,在晚泥盆世F-F大灭绝事件中表现出的这种复杂关系对研究地质历史转折期后生动物与地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徐冉龚一鸣曾剑威
关键词:腕足动物缺氧晚泥盆世
贵州凯里生物群中的陡山沱藻(Doushantuophyton Chen et Xiao)被引量:4
2010年
陡山沱藻Doushantuophyton Chen et Xiao是湖北秭归庙河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及安徽休宁埃迪卡拉系蓝田组中常见的种群,该属先后建立了5个种:D.lineare Chen et Xiao,1991;D.rigidulum,Chen1994;D.sinuolatum Hu,1996;D.quyuaniChen,Xiao and Yuan,1994,emend.Xiao et al.,2002和D.cometa Yuan et al.,1999。本文对贵州凯里组苗板坡剖面和乌溜-曾家崖剖面的30多块标本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与湖北庙河陡山沱组和安徽休宁蓝田组的陡山沱藻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属的模式种D.lineare Chen et Xiao和D.cometa Yuan et al.的时代可延伸到寒武纪第3世(原中寒武世)凯里生物群,并成为凯里生物群宏观藻类中的重要种群之一。也反映从埃迪卡拉纪陡山沱期至寒武纪第3世,经历了近5千多万年,特别是埃迪卡拉纪末期的生物灭绝事件,这2种的形态结构特征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说明陡山沱藻有些种具有较强的生存竞争能力以及遗传上的稳定性,从而表现出演化上的保守性和环境上的适应性。
伍孟银童金南傅晓平赵元龙
关键词:陡山沱期凯里生物群
华北地台串岭沟组砂脉中自生碳酸盐沉淀和自生黄铁矿——中元古代甲烷厌氧氧化的沉积证据被引量:13
2009年
华北中元古界串岭沟组暗色页岩中普遍发育的砂脉构造被解释为气体逃逸形成的沉积构造。在砂脉和相邻围岩中发现有自生碳酸盐沉淀和自生黄铁矿。自生碳酸盐主要由白云石组成,表现为微晶质条带或隐晶质斑块状胶结物。微晶白云石条带多出现在有机质纹层密集发育的部位,沿微生物膜两侧发育;而隐晶质斑块多以胶结物形式充填粒间孔隙或沿砂脉外缘密集产出。围岩中共生草莓状黄铁矿,砂脉中有具环带黄铁矿。这种特殊的矿物组构以及富有机质沉积和丰富的微生物成因构造(MISS)均表明串岭沟组形成于缺氧环境。层面发育的气泡构造为砂脉的气体逃逸成因提供了支持,而自生碳酸盐和黄铁矿则是沉积浅层硫酸盐—甲烷转换带(SMTZ)甲烷厌氧氧化(AOM)和细菌硫酸盐还原(BSR)的产物;气体源于有机质的厌氧分解和甲烷菌活动。砂脉中发现有疑似微生物化石,围岩含古菌和硫细菌生物标志物,表明有发生AOM和BSR作用的条件。串岭沟组砂脉中识别的自生碳酸盐沉淀及其AOM成因对进一步认识中元古代古海洋与古气候条件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海洋的低硫酸盐浓度,SMTZ带很浅,海底沉积层的甲烷仅少量被AOM消耗;而大量甲烷进入大气必然导致中元古代强烈的温室气候效应。
汤冬杰史晓颖刘娟王新强裴云鹏
关键词:华北地台
地球生物学方法与海相优质烃源岩形成过程的正演和评价被引量:31
2007年
烃源岩存在生烃和排烃过程,高-过成熟区还叠加了烃源岩有机质的强烈改造和破坏,从海相地层残余有机质出发评价烃源岩的反演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探索生命系统与地球系统相互作用为主题的地球生物学为正演烃源岩形成的动力学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分子地球生物学、地球微生物学、地球生态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等地球生物学的各分支学科(要素)为恢复烃源岩形成时的生产力及其组成、沉积有机质的量和类型、有机埋藏量及其过程和类型等提供了技术方法支撑,分别论述了如何利用地球生物学的技术方法来定量计算原始生产力、沉积有机质和埋藏有机质.表征地球生物学过程的地球生物相则综合和集成了烃源岩生物相、有机相和沉积相的相关信息,包含了生境型(群落型)、生产力和有机埋藏等定量化指标,它为建立优质烃源岩的地球生物学评价体系服务.通过烃源岩实验模拟得出的有机质恢复系数对残余有机碳进行恢复,并与地球生物学得出的埋藏有机质进行量的对比,由此实现地球生物学方法与传统反演方法的接口和校正.
谢树成殷鸿福解习农秦建中史晓颖胡超涌颜佳新黄俊华周炼杨香华王永标徐思煌腾格尔
关键词:生产力
浙江煤山牙形石微区原位REE组成及古环境意义被引量:3
2012年
本文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对煤山D剖面包含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层的牙形石中色变指数(CAI)较低的部分进行微区原位微量元素分析,并与利用溶解法测定的相应的沉积碳酸盐岩围岩稀土元素(REE)的组成进行了对比,探讨了它们的稀土元素组成对环境变化响应的差异及其可能的原因.结果显示,无论是稀土总量REE,还是Ce异常值,牙形石的微区原位REE信息比围岩更能反映出当时的环境变化.这表明牙形石化石比围岩对环境变化更加敏感,利用牙形石微区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的方法是可靠的.同时,牙形石的Ce异常值还能对早三叠世的环境有较好的指示意义,为二叠纪与三叠纪之交大绝灭主幕开始到早三叠世环境的剧烈变化和长期缺氧环境提供了新的证据.
陈剑波赵来时陈中强童金南周炼胡兆初陈泳霖
关键词:牙形石LA-ICPMS煤山剖面地球化学
牙形石微量元素对生物绝灭事件的响应:以二叠-三叠系全球层型剖面第一幕绝灭事件为例被引量:8
2009年
首次系统地利用浙江长兴煤山剖面牙形石化石,依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获取牙形石微区原位元素含量信息.结果显示,牙形石的Ce异常和稀土总量出现快速的波动,它们均反映出P/T之交环境(氧化-还原、生态条件等)的不稳定性.这些微量元素特征可以很好地与古海洋环境和生物绝灭事件耦合.这一研究将为系统探索全球古生代末生物大灭绝及其后生物复苏的过程、时限与古海洋化学及古生态变化性质等问题的研究提供新的途径,并有望对这些重要科学问题提供有效的制约.
赵来时吴元保胡兆初周炼刘勇胜史玉芳张素新童金南袁鹏
关键词:牙形石微量元素生物绝灭事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