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05062)

作品数:9 被引量:113H指数:4
相关作者:付加锋李艳梅耿丽敏宋玉祥宋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碳排放
  • 2篇低碳
  • 2篇投入产出法
  • 2篇温室气体
  • 2篇消费型
  • 2篇CO_2排放
  • 2篇产出法
  • 1篇低碳经济
  • 1篇东北三省
  • 1篇氧化硫
  • 1篇隐含碳排放
  • 1篇有色
  • 1篇有色金属
  • 1篇有色金属行业
  • 1篇中国出口贸易
  • 1篇世界主要国家
  • 1篇区域低碳
  • 1篇中隐
  • 1篇综合评价
  • 1篇协同减排

机构

  • 7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河北大学
  • 1篇北京矿冶研究...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杜克大学

作者

  • 7篇付加锋
  • 2篇宋玉祥
  • 2篇李艳梅
  • 2篇耿丽敏
  • 1篇夏宾
  • 1篇孔珊珊
  • 1篇王蒙
  • 1篇高庆先
  • 1篇郑林昌
  • 1篇阿柔娜
  • 1篇张淑婷
  • 1篇宋飞

传媒

  • 3篇资源科学
  • 2篇中国人口·资...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Chines...
  • 1篇Journa...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Analysis of China's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Based CO_2 Emission Inventories被引量:1
2013年
China, as the biggest GHG emitter and the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 has been urged by international society to take responsibilities for reducing GHG, especially in the post-Kyoto commitment period. Currently,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 assigns the responsibility to parties who produce the pollution, using the production-based GHG emissions inventories. In this article, we analyz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s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based emission inventories and conclude that consumption-based GHG emission inventories are preferred; as it is fair that whoever consumes the emission should pay for their consumption. In addition, in order to consider environmental justice, policy-makers should take both economic and administrative measures to support poor provinces for reducing C02 emissions.
FU JiafengA RounaWANG MengKONG ShanshanGAO Qingxian付加锋阿柔娜王蒙孔珊珊高庆先
Sources and Flows of Embodied CO_2 Emissions in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of China被引量:1
2014年
This paper uses the 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version 7)database to calculate embodied CO2emissions in bilatera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regions)based on input-output methods.The sources and flows of embodied CO2emissions in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of China are analyzed.Results show that the flows of embodied CO2emissions in export trade are highly concentrated.The main flows to the United States(US)and Japan account for 1/4 and 1/7 of the total CO2emissions in export trade,respectively.Concentrated flows of total exports and small differences in export structure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highly concentrated export trade.The sources of embodied CO2emissions in import trade have relatively low concentration.Taiwan Province of China,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China,US,Russia,Republic of Korea,and Japan account for around 7.72%–12.67%of the total embodied CO2emissions in import trade.The relative dispersion of import sources,the impact of the import structure,and the level of production technology in importing countries caused low concentration of CO2emissions in import trade.Overall,the embodied CO2emissions in the export trade of China are higher than those in import trade.As a result,production-based CO2emissions are higher than consumption-based CO2emissions.The difference of 8.96×108t of CO2,which comes mainly from the US,Japan,Germany,and the United Kingdom,accounts for 58.70%of the total difference.Some suggestions,such as improving energy efficiency,alerting high carbon-intensive industries transfer,expanding the market for sharing risks,and prompting the accounting system of consumption-based CO2emissions,are proposed based on the results.
LI YanmeiFU JiafengMA ZhanyunYANG Bo
关键词:INPUT-OUTPUT
区域低碳环保发展综合评价被引量:5
2014年
低碳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人类发展重要约束性条件。在面临环境保护和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双重约束下,需要对低碳、环保、发展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定量评价,探究其内在规律,并找出促进三者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构建低碳环保发展评价指数,分省份对区域层面的低碳、环保、发展进行了单项分析,在此基础剖析了低碳约束和环保约束分别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评价结果显示:①低碳、环保及发展区域间差异明显,并呈现"南优北劣"和"东优西劣"的空间特征;②在无约束下,环保指数的评价显示环保水平区域差异小;加入约束后的区域差异变化不大,说明经济发展是形成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但与发展指数相比,约束下的发展指数离散系数变大,说明低碳与环保的约束扩大了区域的发展差距。据此提出了诸如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尊重区域差异性存在,主张实施总量减排和强度减排相结合的差异化政策。
付加锋郑林昌孔珊珊高庆先
关键词:低碳环保
东北三省消费型碳排放的差异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当前,碳排放配额与碳排放责任划分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消费型碳排放核算体系能够更好的解决国际贸易间的碳泄漏,更加具有公平性。中国作为一个贸易和碳排放大国,国内各省间贸易关系非常复杂。因而,基于消费视角研究各省的碳排放对各省准确把握碳排放量具有公平性和客观性。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对消费型碳排放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国内省际间消费型碳排放核算方法,并对东北三省碳排放空间的差异性进行剖析,揭示了消费型碳排放量和生产型碳排放量之间的差异。研究显示,黑吉辽三省的消费型碳排放的空间差异明显,并且出口和调出隐含碳排放量在各省生产活动所产生的碳排放总量中所占比例接近甚至高于50%。通过本研究以期对省级行政单位的碳排放核算和节能减排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耿丽敏付加锋宋玉祥
关键词:东北三省投入产出法
消费型碳排放及其核算体系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消费型碳排放是基于消费角度进行的碳排放的计算和责任划分,与生产型碳排放相比有多重优势,能够更好地解决国际贸易、国际交通运输中的碳泄漏问题.对国内外不同学者关于消费型碳排放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概括了其研究内容和方法,总结了研究的成果和不足,修改建立了消费型碳排放的核算方法和模型.阐明了在国际贸易中我国是碳排放净出口国,提出了加强我国消费型碳排放研究的建议.
耿丽敏付加锋宋玉祥
关键词:国际贸易投入产出法
有色金属行业CO_2排放估算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通过对国内外有色金属行业温室气体排放估算方法研究现状的分析,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国际有色行业协会和环境科学研究中的一些常用算法,总结归纳应用于有色金属行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估算,从估算方法和结果上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使用条件。以原铝生产CO2排放估算为例,对有色金属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实证分析,为有色金属行业温室气体排放估算提供参选方法,促进有色金属工业的节能减排。
夏宾付加锋张淑婷
关键词:有色金属行业温室气体
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增长的结构分解分析被引量:68
2010年
作为出口贸易大国,中国的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总量相当可观,而且还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1997和2007年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进行了核算,结果分别为290.61Mt和940.69Mt,占中国生产活动碳排放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8.47%和45.53%。进而构建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将影响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为4种:直接碳排放强度效应、中间生产技术效应、出口总量效应和出口结构效应。并以1997-2007年为样本期,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上述4个因素的贡献值分别为-638.95Mt、132.41 Mt1、266.38 Mt和-109.77Mt。可见造成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出口总量的不断增长;其次是中间生产技术的变化。虽然直接碳排放强度下降和出口结构改善都产生了一定的减排效应,但是相对于巨大出口量所产生的增排效应,仍显得微不足道,因而中国的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还是呈不断增长态势。
李艳梅付加锋
关键词: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结构分解分析
中国CO_2排放强度下降的结构分解——基于1997年-2007年的投入产出分析被引量:17
2011年
本文以中国1997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为基础,核算了CO_2排放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中国1997年CO_排放总量为381788.56万t,强度为5.04t/万元。2007年CO_2排放总量为775346.15万t,强度为4.23t/万元。10年间,CO_2排放强度降低近20%。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将促使CO_2排放强度降低的因素分解为4种效应,即能源效率因素、能源结构因素、产业结构效应和经济增长方式效应。计量结果表明,部门单位产出能源消费强度变化和部门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是造成CO_2排放强度下降的因素,其中以前者的影响最为显著。而产业结构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变化是促使CO_2排放强度上升的因素,并且前者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未来要实现2020年CO_2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必须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充分挖掘经济增长结构和方式转变的节能减排潜力。
李艳梅杨涛
关键词:低碳经济CO2排放强度
世界主要国家温室气体与二氧化硫的协同减排及启示被引量:12
2012年
本文以美国、日本和欧盟等世界主要国家或组织为研究对象,使用国际能源机构、世界银行、联合国、欧盟委员会以及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相关能源消费、CO_2以及SO_2的排放数据,基于能源消费的视角,以火电行业为切入点,根据温室气体和SO_2主要由能源消费产生的,且CO_2为主要温室气体的特点,对能源消费与CO_2和SO_2的排放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欧盟进行的CO_2与SO_2协同减排进行实证研究,对其所采取的减排措施或者在预设的减排情景下计算其减排量,分析协同减排的前景,为我国进一步有效地对温室气体和SO_2的协同减排提供经验和借鉴。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美国、欧盟、日本和中国的能源消费与CO_2排放的数据,计算得出能源消费与CO_2排放以及SO_2排放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91、-0.2965、0.9357、0.9978;而根据中国能源消费与SO_2排放数据,计算得出能源消费与SO_2排放的相关系数为0.8738。表明能源消费与CO_2和SO_2排放高度线性相关,在进行CO_2减排的同时可以协同对SO_2进行减排。依据欧盟成员国首脑在2007年共同明确的减排目标,即到2020年至少实现减排温室气体20%的目标,计算得出2020年欧盟火力发电行业可在2007年的基础上减排4.92MtCO_2,与此同时SO_2可减排218.05kt。因此,根据欧盟等发达国家协同减排的经验,我国在温室气体与二氧化硫协同减排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宋飞付加锋
关键词:温室气体二氧化硫协同减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