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ZJ008)

作品数:11 被引量:25H指数:4
相关作者:陈红兵秦克寅张子礼蒋玉智孙聪聪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佛教
  • 4篇生态
  • 3篇存在论
  • 2篇德性
  • 2篇缘起论
  • 2篇哲学
  • 2篇生态环境
  • 2篇生态哲学
  • 2篇文化
  • 2篇伦理
  • 1篇德性成长
  • 1篇德性伦理
  • 1篇德性论
  • 1篇性伦理
  • 1篇缘起
  • 1篇哲学背景
  • 1篇哲学思想
  • 1篇志愿
  • 1篇志愿者
  • 1篇人间净土

机构

  • 11篇山东理工大学

作者

  • 11篇陈红兵
  • 2篇秦克寅
  • 1篇张子礼
  • 1篇蒋玉智
  • 1篇孙聪聪

传媒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宗教
  • 1篇哲学研究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五台山研究
  • 1篇绿叶
  • 1篇佛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佛教缘起论的生态存在论意义被引量:2
2017年
佛教缘起论本质上是一种存在论,佛教缘起论在佛教历史发展过程中本身形成了多种形态。探讨佛教缘起论的生态存在论意义,应就其不同历史形态具体分析。从存在论视域言,不同形态的佛教缘起论,大体上可以划分为生存境遇缘起、存在的缘起性及缘起整体性。十二因缘说、赖耶缘起论偏重于生存境遇缘起。其关于现实生存境遇生成根源和过程,以及转变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净化世界中的作用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反思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源及生成过程、实现生态性生存等具有启发意义;缘起性空思想对存在缘起性的揭示,与当代生态存在论的关系论相一致。其对"自性恒有"观念的批判,对于我们今天批判反思现代实体论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佛教天台宗"一念三千"观念、华严宗法界缘起论的缘起整体性思想,则对于我们认识人与环境和万物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与环境整体之间的内在关联具有重要价值。
陈红兵秦克寅
关键词:生态存在论
佛教信众环保意识与行为现状问卷分析
2015年
"佛教信众生态环保意识与行为现状"问卷调查发现,大陆佛教信众生态环保意识和行为尚存在生态环保知识不扎实、生态环保意愿不足、日常生态环保行为有待深化、生态实践活动单一、生态环保宣传缺乏自觉意识等局限。引导佛教信众生态环保意识与行为应从政府的规范、引导与组织,社会生态文化氛围的营造,信众自身的努力和积极参与等方面进行。
张晓滢陈红兵孙聪聪
存在论视域中的佛教缘起论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佛教缘起论的理论主题是存在论。与西方哲学存在论相比较,佛教缘起论具有自身独特的思想内涵和特征。佛教缘起论的存在论内涵大体上可以划分为生存境界缘起、存在的缘起性、缘起整体性三个方面。生存境界缘起是佛教缘起论的主体,它从主体自身的价值立场、认识思维方式探讨人生痛苦的根源、形成过程和解脱方式;佛教缘起性空思想则揭示了存在的缘起性,它从存在的关系性、过程性、整体性和无限性消解存在的实体性观念;缘起整体性是中国佛教对缘起论的发展,它将超越境域与现象世界本身的存在统一起来,将现象世界看作由无限事物相互关联、相互涵摄、相互映照构成的有机整体。
陈红兵蒋玉智
关键词:佛教缘起论存在论
从观念到实践:佛教慈善向生态环保的拓展被引量:6
2012年
佛教慈善向生态环保的拓展是生态环境建设的现实需要,在当前是与佛教慈善的现代化进程纠结在一起的。佛教慈善观念向生态环保的拓展具有不同于传统慈善的内涵和特征,它要求立足佛教慈善传统,吸收融合现代慈善理念,涵摄生态环保意识等。佛教慈善实践对生态环保的关注目前主要集中于生态环保意识和生态生活方式的宣传方面,其进一步的拓展应结合现实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开展生态环保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项目,它要求佛教慈善基金会、佛商、佛教志愿者的共同参与。
陈红兵秦克寅
关键词:佛教慈善生态环保慈善基金会志愿者
发挥佛教生态伦理的社会作用
2010年
佛教生态伦理关注的主要是主体自身的德性成长,从人的成长和完善、实现人的理想存在状态的角度论证人应该如何对待其他生命和自然环境。这与西方主流生态伦理思想突出自然生态存在的内在价值及权利有本质的不同,两者之间不能相互取代,而是相互补充。传统佛教在知识阶层和普通民众中均存在深刻影响.其生态伦理作用于社会的空间很大。近现代以来佛教社会文化教育功能的转型及发展,更为其生态伦理作用于社会提供了新的可能。
陈红兵
关键词:生态伦理思想社会作用佛教文化教育功能德性成长自然环境
以德性论为核心研究佛教生态哲学被引量:8
2013年
佛教生态思想研究是伴随上世纪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对生态环境危机的反思产生的。在西方,受怀特将生态环境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归之于犹太一基督教主客二分、征服自然的自然观思想的影响,佛教在较长时间内被视作环境友好型宗教,是西方生态文化思潮的重要思想资源之一。根据哈佛大学斯威勒教授概括,欧美学界关于佛教与生态的研究先后产生了护教论、批判论、建构论、伦理论和语境论五种研究类型,佛教生态思想研究呈日益成熟、深入的趋势。
陈红兵张子礼
关键词:生态哲学佛教德性论生态环境危机生态思想环境友好型
儒家生态哲学思想要论被引量:3
2013年
儒家生态哲学主要包括"天地之大德曰生"的生态存在论、"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生态价值观、"赞天地之化育"的生态实践观三方面。儒家生态存在论是一种生成论,突出天地的"生生之德",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人应承继天地自然的生生之德,"继善成性";儒家生态价值观在人与自然万物的价值关系上肯定人高于其他事物的价值,但它所强调的人的价值,主要是一种德性价值,认为人的价值在于承继天地生生之德,"赞天地之化育",实现"天地万物一体之仁";儒家生态实践观主要体现在其社会治理思想当中,它继承了古代社会治理思想中的相关内容,体现了儒家社会治理思想的整体性思维方式和重视礼义的观念。
陈红兵
关键词:儒家生态哲学存在论价值观实践观
佛教民俗与生态文明建设 民间文艺中的护生宣传
2013年
佛教民间文艺形式包括转读、梵呗、唱导、俗讲、说经、宣卷等,主耍是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利用音乐、绘画、民间故事等表现元素,向大众宣传佛教教义,如因果报应、业报轮回等观念。就佛教民间文艺的生态环保意义而言,主要体现为其通过佛教教义将生态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引导大众戒杀护生、关爱生命。《高僧传》在谈到南北朝时期倡导的主要内容时就曾写到:“谈无常则令心形战栗,语地狱则使怖泪交零;征昔因则如见往业,核当果则已示来报。”这正是在向人们宣传放生善报、杀生恶报的佛教理念。
陈红兵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佛教教义民间文艺护生《高僧传》文艺形式
西方环境哲学背景下的佛教生态哲学研究
2015年
佛教生态哲学研究是伴随西方环境哲学产生、发展的,经历了一个从简单比附,到批判反思,再到理性建构的历程。佛教生态哲学与西方环境哲学从不同的思想基础出发,其对现实生态环境问题的回应有着不同的认识思维路径。西方环境哲学是对现代哲学的反思和超越,走的是"从局部到整体的认识思维路径"。佛教生态哲学要超越传统佛教的局限,则要求走一条"从整体到局部的认识思维路径"。西方环境哲学、佛教生态哲学研究要求立足自身,从回应现实生态环境问题的视角,认识各自的优势与局限,通过交流与对话,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与思想融合;确立佛教生态哲学研究主题,一方面应立足佛教自身思想主题,如佛教解脱论、心性论、缘起论、修行观,另一方面应考察西方环境哲学的理论主题,如价值观、德性论、存在论,从两方面的对应点和结合点确立佛教生态哲学研究主题;环境哲学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思想流派。近年来,环境哲学研究逐渐出现了超越、整合的趋势,如从不同流派的环境哲学中寻求重叠共识。佛教生态哲学研究要适合这种超越、整合趋势,也要求从自身基本理念出发,吸收融合环境哲学不同流派的思想成果,建构具有自身内在一体性、具有更大诠释力和包容力的生态哲学体系。
陈红兵
关键词:环境哲学生态神学
佛教净土理想及其生态环保意义
2014年
佛教净土理想本身包含精神超越与关注现实生存环境建设双重维度。印度佛教净土像阿閦佛国、西方极乐世界、东方琉璃光世界等多为超越的彼岸世界。中国佛教净土像禅宗唯心净土、太虚法师人间净土等则将净土拉回到现实人心、现实世界。相对于儒家、道家生态理想而言,佛教净土具有追求精神清净的特质。佛教净土对精神清净的追求,对于我们认识入与自然关系的精神层面,认识到自然生态环境对于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自觉维护自然万物的本性以及生态环境的自我协调、自我净化功能具有启迪意义。佛教净土关注现实生存环境建设的世间维度,对于当代佛教重视现实生态环境建设,发挥自身在环境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陈红兵
关键词:净土清净人间净土生态环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