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0815)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郑树国葛立宏朱俊霞杨祥张趁英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单纯型
  • 1篇牙根
  • 1篇牙根吸收
  • 1篇牙缺失
  • 1篇乳牙
  • 1篇缺牙
  • 1篇先天
  • 1篇先天缺失
  • 1篇根吸收
  • 1篇恒牙
  • 1篇恒牙先天缺失

机构

  • 2篇北京大学口腔...
  • 2篇北京大学口腔...

作者

  • 2篇郑树国
  • 1篇张趁英
  • 1篇朱俊霞
  • 1篇杨祥
  • 1篇葛立宏

传媒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颅骨锁骨发育不良患者乳牙牙根吸收特点及牙齿结构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颅骨锁骨发育不良(cleidocranial dysplasia,CCD)患者乳牙牙根的吸收特点以及乳牙结构的异常。方法:收集CCD患者因治疗需要而拔除的滞留乳牙,在扫描电镜下观察CCD患者乳牙牙根吸收面的情况;同时制备牙齿结构的病理磨片,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CCD患者牙齿结构的特点。结果:CCD患者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扫描电镜的观察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相比,CCD患者乳牙牙根的吸收陷窝表浅,底部平坦、光滑、大小不一,吸收陷窝的数目相对较少。病理磨片显示,CCD患者乳牙的髓腔内有大量不规则的、结构不清晰的钙化团块沉积,钙化团块的形成量与牙根吸收的程度密切相关;患者乳牙牙根尖1/3处的牙骨质由细胞性或无细胞性牙骨质构成。结论:CCD患者乳牙牙根的吸收特点与正常乳牙不一致,患者髓腔内钙化团块的形成可能与牙髓细胞在牙根吸收时的调控功能异常有关,根部牙骨质的类型可能不是乳牙滞留的原因。
杨祥张趁英郑树国
关键词:牙根吸收
缺牙代码法分析单纯型多数恒牙先天缺失的缺牙模式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归纳单纯型多数恒牙先天缺失患者常见的缺牙模式,为寻找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的常见缺牙模式提供依据。方法收集64例单纯型多数恒牙先天缺失患者的病史、口腔检查及曲面体层x线片等资料,使用缺牙代码法分析患者各象限的缺牙模式。结果上、下颌最常见的缺牙模式均为前牙、前磨牙的缺失,下颌5种常见缺牙模式共占总数的52%(33/64)(右侧)及53%(34/64)(左侧);上颌最常见的8种缺牙模式占总数的63%(40/64)(右侧)及58%(37/64)(左侧)。结论多数恒牙先天缺失患者的缺牙类到为常卵.缺牙类型。
朱俊霞郑树国葛立宏
关键词:牙缺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