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2004BB5245)

作品数:9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李锦青王健唐康来陈伟禹智波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解放军324医院解放军第324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假体
  • 5篇多层螺旋CT
  • 5篇体层摄影
  • 5篇体层摄影术
  • 5篇扭转角
  • 5篇转角
  • 5篇X线
  • 5篇X线计算
  • 5篇X线计算机
  • 4篇肱骨
  • 3篇肱骨头
  • 3篇肩胛
  • 3篇肩胛盂
  • 3篇骨头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多平面
  • 1篇植入
  • 1篇植入物
  • 1篇体层成像
  • 1篇偏心

机构

  • 9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解放军324...
  • 1篇解放军第32...

作者

  • 9篇王健
  • 9篇李锦青
  • 8篇唐康来
  • 2篇陈伟
  • 1篇禹智波

传媒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肱骨头关节面直径对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技术测量肱骨头扭转角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肱骨头关节面直径对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测量肱骨头扭转角的影响。方法收集24侧成人肩关节标本,行16层螺旋CT扫描,容积再现技术三维重建测量肱骨头扭转角。肱骨头关节面直径确定采用画圆拟合确定法及目测法,两种方法测得的肱骨头扭转角与二维CT测量法测得的肱骨头扭转角对照研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肱骨头扭转角最小值11°,最大值53°,三组肱骨头扭转角数据为(26.4±9.9)°,(27.1±9.7)°,(27.3±9.7)°。经统计学检验三种方法测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肱骨头扭转角变异较大;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目测法确定肱骨头关节面直径是获得肱骨头扭转角近端定义线更简单、更快捷的方法。
李锦青王健唐康来陈伟
关键词:肱骨扭转角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测量肱骨头偏心距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测量肱骨头偏心距的方法。方法收集51根干肱骨标本、50根肩关节防腐湿标本,行16层螺旋CT扫描,用厚层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T)测量肱骨头偏心距,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肱骨头向内侧偏心距MPR测量值(4.42±1.27)mm(1.00~8.50mm),VRT测量值(4.36±1.43)mm(0.50~8.80mm);向后偏心距MPR测量值(3.32±1.38)mm(-1.00~7.50mm),VRT测量值(3.59±1.42)mm(0.00~7.20mm)。经统计学处理两种测量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VRT)测量肱骨头偏心距是更简单、更快捷的方法。
李锦青王健唐康来
关键词:肱骨假体和植入物
不同位置内外上髁轴线对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测量肱骨头扭转角的影响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肱骨远端不同位置内外上髁轴线对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三维重建测量肱骨头扭转角的影响。[方法]收集51根肱骨干标本,行16排螺旋CT扫描,容积再现技术三维重建测量肱骨头扭转角。俯视位观察,肱骨远端内外上髁连线取3种不同方位,求得3组肱骨头扭转角。与二维CT取肱骨远端3个不同平面的肱骨头扭转角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肱骨头扭转角最小值4°,最大值59.8°,6组肱骨头扭转角数据为(25.5±10.2)°,(25.0±10.8)°,(25.7±10.8)°,(27.3±10.3)°,(26.3±10.2)°,(25.8±10.4)°,经统计学处理6组肱骨头扭转角差异不显著。且二维CT测量肱骨头扭转角时肱骨远端层面越向远端值越小。[结论]肱骨头扭转角变异较大,肩关节假体扭转角设计应个性化;肱骨远端不同位置内外上髁轴线对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测量肱骨头扭转角没有影响;俯视位观察肱骨,当外上髁露出呈小三角形、肱骨远端前关节面被肱骨头遮盖重叠的位置是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测量肱骨头扭转角的更简单、更快捷而且准确的测量位置。
李锦青王健唐康来陈伟
关键词:肱骨头扭转角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假体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测量肩胛盂扭转角的方法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组(MPR)重建测量肩胛盂扭转角的方法。方法:收集成人肩胛骨干标本22侧,肩关节防腐湿标本24侧,用16层螺旋CT扫描仪扫描,多平面重组轴位重建肩胛盂从上到下共ll层,肩胛盂取第2~第10层共9个不同测量层面测量肩胛盂扭转角(即第2层为第一测量层面,第10层为第9测量层面),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从上到下9个不同测量层面肩胛盂扭转角数据分别为-17.13°±11.22°,-7.42°±7.32°,-1.99°±5.37°,-1.65°±4.84°,-2.27°±4.83°,-1.82°±4.93°,-1.71°±5.10°,-2.05°±5.11°,-2.20°±5.77°。第一测量层面肩胛盂扭转角变异最大,肩胛盂扭转角-34.60°~17.50°(向后扭转为负值,向前扭转为正值),第1、2测量层面间肩胛盂扭转角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第1和2测量层面与其他7个测量层面间扭转角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3到9测量层面间肩胛盂扭转角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轴位重建肩胛骨测量肩胛盂扭转角是简单、快捷、准确的方法;肩胛盂窝在轴位(水平)平面呈后倾改变及螺旋性扭曲改变,在肩关节假体设计中应考虑此解剖特点。
李锦青王健唐康来
关键词: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假体
多层螺旋CT二维法测量肱骨头扭转角探讨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肱骨头扭转角多层螺旋CT二维测量方法,着重讨论肱骨头扭转角远端定义线对测值的影响。方法:收集51根肱骨干标本,行16层螺旋CT扫描,肱骨头中轴线与肱骨远端前关节面的切线,或内外上髁连线的夹角为肱骨头扭转角。肱骨远端定义线取上中下三个不同平面得到六组肱骨头扭转角度数,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肱骨头扭转角最小值4°,最大值59.8°,六组肱骨头扭转角数据分别为:(27.9±11.9)°、(29.2±11.2)°、(30.2±10.7)°、(27.3±10.3)°、(26.3±10.2)°、(25.8±10.4)°,经统计学处理,以肱骨远端前关节面切线为远端定义线测得肱骨头扭转角度数越往远端越大;而以肱骨内外上髁连线为远端定义线测得的值越往远端越小;肱骨远端下方层面两种定义线测得肱骨头扭转角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层面所得值无差异,上部层面两种定义线肱骨扭转角均数最为接近,相差仅0.6°。结论:肱骨头扭转角变异较大,肩关节假体扭转角设计应个性化;多层螺旋CT二维法测量肱骨头扭转角应取鹰嘴窝较深且显示肱骨远端前关节面清楚的层面做为远端定义层面。
李锦青王健唐康来
关键词:扭转角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假体
多层螺旋CT和MRI测量肩胛盂斜倾角的互补性初探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组(MPR)及MRI测量肩胛盂斜倾角的互补性。方法收集成人肩胛骨干标本22侧及肩关节防腐湿标本24侧,用16层螺旋CT扫描仪扫描,多平面重组重建肩胛骨并测量肩胛盂斜倾角,得数据A组。收集MRI检查正常的肩关节病例50侧,取其斜冠状位T1WI显示肩锁关节的层面测量肩胛盂斜倾角,得数据B组。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肩胛盂斜倾角最小值91.10°,最大值118.50°,A、B2组肩胛盂斜倾角数据分别为101.14°±4.66°和104.05°±7.72°。2种测量方法肩胛盂斜倾角值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SCT的MPR法测量肩胛盂斜倾角与MRI测量值不同,前者略小于后者;MSCT和MRI2种测量肩胛盂斜倾角方法结合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李锦青王健唐康来
关键词:肩胛盂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测量肩胛盂曲率半径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测量肩胛盂曲率半径的方法。方法:收集成人肩胛骨干标本50个、成人肩关节防腐湿标本50个,用16层螺旋CT扫描仪扫描,行轴位厚层多平面重组(MPR)、薄层多平面重组测量肩胛盂曲率半径,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肩胛盂前后曲率半径厚层MPR和薄层MPR测量值配对t检验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盂上下曲率半径厚层MPR和薄层MPR测量值配对t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01)。盂上下曲率半径、前后曲率半径厚层MPR与薄层MPR测量值独立样本t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01),肩胛骨干、湿标本盂前后曲率半径厚层MPR测量值(4.14±1.01)cm、(5.31±1.17)cm,薄层MPR测量值(4.05±1.04)cm、(5.29±1.27)cm,肩胛骨干、湿标本盂上下曲率半径厚层MPR测量值(4.07±0.83)cm、(4.82±0.98)cm,薄层MPR测量值(3.72±0.59)cm、(4.37±0.70)cm。结论:多层螺旋CT厚层MPR测量肩胛盂曲率半径是更简单、更快捷的方法,肩胛骨干、湿标本盂曲率半径差异较大,在肩关节假体设计中应考虑该解剖特点。
李锦青禹智波王健唐康来
关键词:螺旋计算机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测量国人离体肩胛盂扭转角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应用MSCT后处理技术测量肩胛盂扭转角的方法。方法收集成人肩胛骨干标本50个、成人肩关节防腐湿标本50个,用16层螺旋CT扫描仪扫描,行轴位厚层、薄层多平面重组(MPR)测量肩胛盂扭转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肩胛盂扭转角厚层MPR和薄层MPR测量值配对t检验统计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肩胛骨干、湿标本盂扭转角测值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厚层MPR测量肩胛骨干标本盂扭转角(-0.40±4.10)°,肩关节防腐湿标本盂扭转角(-3.00±4.49)°;薄层MPR测量肩胛骨干标本盂扭转角(-0.34±4.21)°,肩关节防腐湿标本盂扭转角(-2.70±4.54)°。结论多层螺旋CT厚层MPR测量肩胛盂扭转角简单、快捷。肩胛骨干、湿标本盂扭转角差异较大,肩胛骨扭转角呈后倾近3°,在肩关节假体设计中应考虑该解剖特点。
李锦青王健唐康来
关键词:肩胛盂扭转角X线计算机假体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测量肱骨头扭转角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测量肱骨头扭转角的方法。方法收集51根干肱骨标本,50个肩关节防腐湿标本,行16层螺旋CT扫描,用薄层多平面重组(MPR)、厚层MPR测量肱骨头扭转角,并与容积再现(VRT)测量肱骨头扭转角比较,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肱骨头扭转角最小值3.3°,最大值57°,101根肱骨头扭转角三种测量方法数据分别为:(25.9±10.9)°、(25.8±10.8)°、(26.0±11.3)°,经统计学处理三种测量方法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肱骨头扭转角变异较大,肩关节假体扭转角设计应个性化;多层螺旋CT厚层MPR测量肱骨头扭转角的方法是适用于标本及活体,VRT测量肱骨头扭转角的方法是适用于标本。
李锦青王健唐康来
关键词:肱骨扭转角体层摄影术假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