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04109)
- 作品数:44 被引量:298H指数:12
- 相关作者:史常青赵廷宁李晓清龙汉利范川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茂县大沟流域典型植被群落的水源涵养能力被引量:3
- 2014年
- 本文比较分析了大沟流域内华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箭竹(Fargesia spathacea Franch)、川榛(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ex Trautv.vat.sutchuenensis Franch.)、双盾木(Dipelta yunnanensis)、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和高山柳(Salix cupularis)7种典型植被群落的枯落物的持水能力和林下土壤层的蓄水能力。研究结果表明:7种植被群落的枯落物吸水能力大小为:双盾木〉川榛〉杜鹃〉高山柳〉箭竹〉油松〉华山松,0~40cm土壤蓄水能力和综合水源涵养能力大小为:箭竹〉杜鹃〉川榛〉双盾木〉高山柳〉华山松〉油松。
- 田雨周晓波周燕潘红丽谢强
- 关键词:枯落物持水土壤蓄水水源涵养能力
- 施肥对香樟幼苗光合生理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探讨施肥对香樟幼苗光合生理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设置了氮、磷、钾3因素3水平(N、P:0、3、6g/株;K:0、2、4g/株),对盆栽香樟幼苗进行指数施肥。【结果】氮肥能显著提高香樟幼苗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Chl)和胞间CO2浓度(Ci),Pn和Chl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3g/株时值最大,Ci与施氮量呈正相关关系;磷肥能显著提高香樟幼苗的光饱和点(LSP),且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升高,在6g/株时最大;钾肥能显著降低香樟幼苗的蒸腾速率(Tr),且随着施钾量的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2g/株时最小。【结论】施肥能显著提高香樟幼苗的光合效率,促进香樟幼苗光合效率最显著的是处理N2P3K1,其氮磷钾配比为3∶6∶0。
- 舒翔范川李贤伟李晓清龙汉利黄复兴徐玲玲刘鸿
- 关键词:香樟指数施肥光合生理特性光响应曲线
- 自然降水条件下煤矸石坡土壤含水量及径流变化被引量:6
- 2016年
- 为了防止矸石山水土流失,促进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对自然降水条件下煤矸石坡面含水量及径流变化进行观测,研究降水量及风化年限对煤矸石坡面各层含水量及产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小雨(〈10 mm/d)条件下,煤矸石坡地表、地下径流量接近;在中雨(≥10 mm/d,〈25 mm/d)及大雨(≥25 mm/d)条件下,降雨主要以地下径流的形式流失。在小雨情况下,煤矸石坡产生的地表径流、地下径流量均较少;中雨的发生频率和累计降水量最高,累计产生的地表径流量最高;大雨发生频率最低,累计产生的地下径流量和总径流量最高。2)地表径流量与降水量显著正相关,地下径流量与最大降雨强度、平均降雨强度显著正相关。3)由于风化程度增加,与2013年相比,2014年次小雨产生的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和总径流分别降低50%、100%、80%,次中雨产生的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和总径流分别降低88%、82%、97%。4)煤矸石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20~30 cm含水量最高。随着风化程度增加,10~30 cm含水量增加。尽管10 cm风化程度高,但是由于表层蒸发,含水量较低。5)由于煤矸石颗粒粗大、渗透性强,在小雨、中雨、大雨条件下,矸石坡产生的地表径流量均小于土坡,分别为土坡的4%、26%、19%。
- 冯晶晶张成梁刘治辛赵廷宁荣立明
- 关键词:煤矸石径流量降水含水量风化
- 汶川地震滑坡治理区植被恢复效果研究被引量:15
- 2015年
- 为了研究汶川地震后滑坡治理区的植被恢复能力,选取地震重灾区绵竹市汉旺镇为研究地点。采用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Hurlbert均匀度指数、林下植被生物量等8个指标评价不同治理模式的植被恢复情况。利用主成分分析计算不同治理模式综合得分,对植被恢复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治理模式区的植被以草本为主,治理模式区物种与自然恢复草地物种更为相似,不同治理模式之间物种相似性指数更高;2)植被恢复初期,草本层是林下干生物量的主要组成部分,林下植被生物量越大说明林地生产力越强;3)根据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将不同治理模式分为3大类,未受损林地植物群落较为稳定综合得分最高,自然恢复草地与土袋阶梯+桤木川柳,竹栅栏+红麸杨植被恢复效果相当分为一类,其余治理模式归为一类。人工治理对滑坡体植被恢复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 孙丽文史常青赵廷宁李丹雄赖文豪丁万全
- 关键词:汶川地震植被恢复植物多样性生物量
- 汶川地震滑坡迹地植被恢复中优势种的种间关联性被引量:14
- 2014年
- 为加快汶川地震滑坡迹地的植被恢复进程,基于2×2列联表及优势种的重要值,采用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滑坡迹地的优势种及其种间联结性与相关性,找出适宜种及其组合.结果如下:(1)研究区植物群落整体的联结性很紧密(VR=4.25),种间关系稳定,周边未受损样地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比自然恢复样地和人工恢复样地的高.(2)研究区有48种优势种,以草本植物为主,菊科和禾本科的植物较多;自然恢复样地和人工恢复样地的优势种以草本为主,两者的植物种相似程度很高,达到0.30,而未受损样地的则以乔木为主,占43.8%.(3)在χ2种间联结性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中,显著以上正相关的种对仅占所有种对的6.63%及9.01%.(4)筛选出刺槐-野蔷薇-雀儿舌头和马桑-醉鱼草-水麻两组植物组合供研究区在地震滑坡迹地进行人工植被恢复时使用.本研究表明,汶川地震滑坡迹地的植被处于演替初期,建议在植被恢复初期时增加植物种数,种植以灌木和小乔木为主的植物.
- 李丹雄杨建英史常青周进王兴宇王新伏凯赵廷宁
- 关键词:汶川地震植被恢复优势种种间联结性
- 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领春木种群数量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被引量:1
- 2013年
- 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um)是东亚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在北川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主要沿河岸分布。本文采用样方法,从种群的大小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空间分布格局4个方面分析了该自然保护区领春木种群的数量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幼龄期个体很少,中龄期个体相对较多,老龄期个体数量也很稀少。由此可知其大小级结构呈纺锤形,因此种群属于衰退型;2)I、II级个体数少,致使其在静态生命表中死亡率出现负值,个体在第Ⅳ级有一个死亡率高峰,而在第Ⅶ级死亡率达到了最高;3)虽然幼苗的存活率很低,但由于幼树的存活率较高,所以存活曲线接近Deevey I型,表明该地区沿河岸带的环境条件比较适合领春木的生长;4)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为了保护和维持种群,应对群落进行适度的干扰,开辟林窗,促进领春木种子萌发,幼苗和幼树正常生长。
- 姬慧娟陈思多马文宝何建社张利刘兴良
- 关键词:领春木
- 北川滑坡迹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变化及环境解释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研究震后滑坡迹地生态恢复过程中群落植物多样性变化情况及环境解释。【方法】以北川县凤凰山滑坡迹地土壤和植物群落为对象,将滑坡迹地分为滑坡区、过渡区和未滑坡区,通过典范对应分析(CCA)排序法对3个区域植被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植物群落分布进行环境解释。【结果】①2013—2019年,滑坡区和过渡区总体上植物科属种数量增加了4.00%~483.33%,未滑坡区减少了2.00%~37.50%。②滑坡区和过渡区的植物多样性增加了0.02%~483.33%,未滑坡区减少了2.00%~52.94%,且均匀度也有降低。③乔灌草层的CCA排序前2轴特征值之和占总特征值的60%~80%,表明前2轴包含了排序的大部分信息。④土壤pH和团聚体特征对植被分布的影响较大。【结论】滑坡迹地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有所提高,且环境因子对植物群落有重要影响。图2表5参33。
- 张鸽王琦枝何媛曾倩婷何静王勇杨杰郑江坤
- 关键词:滑坡植被恢复物种多样性环境解释
- 川中丘陵区典型林分枯落物层蓄积量及持水特性被引量:18
- 2014年
- 为定量评价森林枯落物蓄积量和持水特征,结合野外分层采样法和室内浸泡法对川中丘陵区的5种典型林分类型45组枯落物样品分别进行持水试验。结果表明:柏木林的枯落物蓄积量最大为10.07t/hm2,分别为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慈竹林和川杨林的1.13,1.14,1.37,3.00倍,其中各分解层含量表现为半分解层>已分解层>未分解层。半分解和已分解层吸持水能力相当,均小于未分解层,未分解层中慈竹林的持水率和吸水速率最大,浸水15min的值分别为8.58g/g和92.37g/(g·h)。持水率和吸水速率随浸水时间均呈幂函数变化,2h后吸持水幅度减缓并趋于稳定。枯落物持水深和拦蓄深从大到小依次为柏木林、马尾松林、慈竹林、针阔混交林和川杨林,其中柏木林枯落物层的最大持水深和有效拦蓄深分别为3.61mm和2.23mm,5min持水深约占最大持水的50%。故针叶林枯落物层的生态水文功能较显著,应加强管理和保护。
- 郑江坤王婷婷付万全杨润红宫渊波
- 关键词:持水率川中丘陵区
- 杉木-光皮桦混交林对微生物量碳氮与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5年
- 以杉木—光皮桦混交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纯林3种营造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不同土层(0~5、〉5~20、〉20~40 cm)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SMBC、SMBN)的生态分布特征以及有机质、有效氮、土壤酶活性(酸性磷酸酶(ACP)、脲酶(URE)、蔗糖酶(INV)和过氧化氢酶(CAT))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土层条件下,杉木—光皮桦混交林下土壤有机质、有效氮、SMBC、SMBN、ACP、URE及INV的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杉木、光皮桦纯林,然CAT活性略高;随着土层加深,各林下土壤有机质、有效氮、SMBC、SMBN、ACP、URE和INV均呈明显下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林地和土层的土壤有机质、有效氮、微生物碳氮、土壤酶活性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混交模式下的林地土壤生物量、有机质、有效氮以及酶活性均高于杉木纯林模式,土壤生物学性质更加完善。
- 周静袁华明李佳泳张炜龙汉利李晓清陈忠
-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
- 北川震后滑坡体表层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化被引量:8
- 2015年
- 以北川擂鼓镇凤凰山震后滑坡体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网格取样和室内分析运用地统计学和经典统计学方法对其养分空间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效磷(AP)属高变异强度,其他养分均属中变异强度.AP和土壤有机碳(SOC)的块基比分别为27.9%和28.8%表现为中等空间相关性;土壤全氮(TN)、全磷(TP)、全钾(TK)、水解性氮(AN)和速效钾(AK)的块基比分别为20.0%、24.3%、11.1%、11.2%和22.7%均表现为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土壤TP的变程最大,为1232.7 m;其次为AN(541.27 m)、TN(468.35 m)、TK(136.0 m)、AK(128.7 m)、AP(116.6 m)、SOC(93.5 m).备土壤养分随海拔的变化规律不明显,而从滑坡区、过渡区至未破坏区则呈明显增加趋势.其中,滑坡区表层土壤TP含量较未破坏区减少10.3%,减幅最小,而AP减幅最大,达79.7%;过渡区备养分含量占未破坏区的31.1%-87.2%脾幅最小和最大的仍为TP和AP.地震滑坡扰动是导致土壤养分空间变化的主要原因.
- 麦积山赵廷宁郑江坤史常青
- 关键词:滑坡体土壤养分地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