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416603)

作品数:49 被引量:488H指数:18
相关作者:刘福来刘平华施建荣蔡佳刘建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9篇锆石
  • 17篇变质
  • 10篇地球化
  • 10篇地球化学
  • 10篇元古代
  • 10篇年代学
  • 9篇古元古代
  • 8篇杂岩
  • 7篇锆石U-PB...
  • 6篇定年
  • 6篇岩石
  • 6篇同位素
  • 6篇片麻岩
  • 6篇孔兹岩
  • 6篇胶北
  • 6篇变质杂岩
  • 5篇辽河群
  • 5篇麻粒
  • 5篇麻粒岩
  • 5篇花岗岩

机构

  • 27篇中国地质科学...
  • 9篇北京大学
  • 6篇合肥工业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天津地质矿产...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吉林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2篇南阳师范学院
  • 2篇香港大学
  • 2篇中条山有色金...
  • 2篇朝鲜国家科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海洋出版社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25篇刘福来
  • 17篇刘平华
  • 15篇施建荣
  • 14篇刘建辉
  • 14篇蔡佳
  • 12篇王舫
  • 7篇刘超辉
  • 7篇陈斌
  • 5篇李壮
  • 4篇肖玲玲
  • 4篇张华锋
  • 4篇杨红
  • 3篇王浩铮
  • 3篇孟恩
  • 3篇王家林
  • 3篇张璐
  • 2篇郭双龙
  • 2篇吴春明
  • 2篇牛贺才
  • 2篇姜玉航

传媒

  • 37篇岩石学报
  • 4篇Acta G...
  • 2篇地球科学与环...
  • 2篇地球科学前沿...
  • 2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Scienc...
  • 1篇Fronti...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年份

  • 1篇2019
  • 6篇2017
  • 9篇2016
  • 13篇2015
  • 6篇2014
  • 13篇2013
  • 6篇2012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吉南地区古元古代双岔巨斑状花岗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证据被引量:17
2015年
双岔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辽吉活动带内,岩性主要为巨斑状石榴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该岩体形成于1890±21Ma。岩石A/CNK>1.1属于强过铝质岩石,CaO/Na2O>0.3,微量元素显示Nb、Ta、Sr、Ti、P的亏损,指示与弧岩浆的亲缘性。全岩同位素特征是:εNd(t)=-4.7^-4.1,ISr值介于0.7050~0.7110,εHf(t)值变化范围为-3.5~2.2,与~2.17Ga条痕状花岗岩和变粒岩-浅粒岩在1890Ma时的同位素组成大致吻合,指示其源岩应主要为成熟度较低的变质砂岩,主要源区为条痕状花岗岩和变粒岩-浅粒岩。双岔花岗岩具有较低的SiO 2含量(<71%),较高的FeO T+MgO+TiO 2含量(除SC-1外都大于4%),较低的Sr/Y和(La/Yb)N比值及较高的Rb/Sr比值以及明显的Eu负异常,说明源岩可能有部分变质玄武岩卷入。Nd同位素模拟结果显示双岔巨斑状花岗岩的源岩中可有20%~30%的变质玄武岩。部分样品的Rb/Sr、Rb/Ba比值特征与泥质原岩相似,显示源区也有少量的泥质岩。岩石低的Al2O3/TiO 2比值及变质熔融残余的石榴石和夕线石,说明岩浆形成于高温中压环境,上涌的软流圈加热地壳使源岩发生部分熔融,是辽吉活动带由挤压向伸展转换的产物,标志着辽吉带古元古代造山作用的结束。
杨明春陈斌闫聪
关键词:后碰撞
辽东半岛南辽河群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59
2015年
本文报道了辽东半岛古元古代胶-辽-吉活动带南辽河群中变质火山岩和沉积岩的锆石U-Pb年代学数据。变质流纹岩的锆石具典型的岩浆振荡环带结构和较高的Th/U比值(〉0.3),锆石U-Pb年龄为-2.2Ga,该年龄可代表其原岩形成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与古元古代辽吉花岗岩年龄一致,表明辽吉花岗岩并不是辽河群的基底。变质玄武岩的锆石阴极发光强度较弱、弱分带或无分带,同时具较低的Th/U比值(〈0.1),为典型的变质成因锆石,锆石U-Pb年龄为-1.9Ga,代表其变质时代。变质沉积岩的碎屑锆石年龄主要介于1981-3520Ma之间:峰期年龄为2033Ma和2092Ma的锆石年龄信息暗示辽东半岛至少存在一期2000-2100Ma的岩浆事件,并且该时期的中酸性岩浆岩是南辽河群沉积岩的一个重要物源;峰期年龄为2155Ma、2446Ma、2509Ma、2594Ma、2668Ma、2790Ma、3356Ma、3467Ma和3520Ma的锆石年龄信息,区域上与古元古代辽吉花岗岩、辽河群火山岩及太古宙基底年龄相吻合,暗示它们为南辽河群沉积岩提供了重要物源。沉积岩中最年轻的碎屑锆石U-Pb年龄为-2.0Ga,可代表其沉积时的最大年龄。所以,辽河群火山-沉积-变质的时限为2.2-1.9Ga,其演化时间约300Myr。结合前人有关辽东半岛前寒武纪岩石的研究成果,本文研究认为胶-辽-吉活动带的形成演化与弧-陆碰撞有关,而不是许多人坚持的裂谷环境。
李壮陈斌刘经纬张璐杨川
关键词:辽东半岛年代学
The First Discovery of Hadean Zircon in the Paleoproterozoic Rock
2017年
Objective The Hadean zircon and rock are critical to deepen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al history of early Earth, making possible new avenues for the Pre-Archean Eon. However, the Hadean rock on Earth is only identified in Canada indeed. Comparatively, the Hadean zircon has attracted considerably more attention, as it is widespread and exhibits robust chemical and physical features that make it survive in extreme conditions, thereby providing a method of decipher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early Earth.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most of the detrital or the xenocrystic zircons older than 4.0 Ga are found in Western Australia. Hadean zircon occurrences outside Western Australia have been also reported in Canada, west Greenland and China. For the first time,
LI ZhuangWEI ChunjingCHEN Bin
Geochronological Framework of the Early Precambrian Rocks in the Liaodong Peninsula and Their Geodynamic Implications
<正>The dynamic setting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Jiao-Liao-Ji Belt(JLJB),North China Craton,however,remain...
Zhuang LiBin Chen
关键词:FRAMEWORK
文献传递
Late Paleozoic Metallogenesis and Evolution of the East Tianshan Orogenic Belt(NW China, Central Asia Orogenic Belt)
One of the most largest known and important metallogenic provinces in China is East Tianshan,where seven major...
Chunming HanWenjiao XiaoGuochun ZhaoBenxun SuPatrick Asamoah SakyiSongjian AoBo WanJien ZhangZhiyong Zhang
文献传递
内蒙古集宁三岔口夕线堇青石榴二长片麻岩变质作用及年代学研究被引量:20
2014年
三岔口夕线堇青石榴二长片麻岩出露于华北克拉通孔兹岩带东部的集宁变质杂岩中,该岩石保留了典型的减压反应结构。系统的岩相学观察和矿物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三岔口地区夕线堇青石榴二长片麻岩保存了两个阶段变质作用的矿物组合及相应的变质反应结构,其中峰期变质阶段M1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夕线石+黑云母+石英+斜长石+钾长石+钛铁矿±磁铁矿;峰后减压的M2-1变质阶段矿物组合为石榴石+堇青石+夕线石+石英+斜长石+钾长石+钛铁矿±尖晶石,M2-2阶段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堇青石+黑云母+石英+斜长石+钾长石+钛铁矿+磁铁矿±尖晶石。自峰期变质阶段到峰后减压阶段,典型的转变(减压)反应包括:Grt+Sil+Melt→Crd+Bt+Fe-oxide和Grt+Sil→Crd+Spl。相平衡模拟结合传统地质温压计限定峰期变质阶段的温压条件为T=852-862℃,P=9.3-10.2kbar;峰期后近等温减压的M2-1和M2-2阶段的温压条件分别为854-880℃和7.0-7.4kbar,820-848℃和5.3-6.4kbar。三岔口夕线堇青石榴二长片麻岩记录了典型的近等温减压型的顺时针P-T轨迹。阴极发光图像特征显示夕线堇青石榴二长片麻岩存在大量变质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所有变质锆石记录了十分一致的207Pb/206Pb年龄,其变质时代为1912±11Ma。变质作用历史说明内蒙古孔兹岩带东段的集宁地体卷入了华北克拉通西部的阴山陆块和鄂尔多斯陆块之间的俯冲-碰撞,并经历了古元古代(-1912Ma)的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后快速折返至地表的过程。
蔡佳刘福来刘平华施建荣
关键词:变泥质岩U-PB年代学古元古代
胶北地体多期变质事件的P-T-t轨迹及其对胶-辽-吉带形成与演化的制约被引量:32
2015年
胶北地体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胶-辽-吉带南端,主要由闪长质-TTG-花岗质片麻岩、变质表壳岩系和变质镁铁-超镁铁质岩所组成。本文通过对胶北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的岩石学、矿物化学、变质反应结构和序列、变质温度和压力估算与同位素年代学资料的综合研究和总结,得出以下重要结论:(1)与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其它地区太古宙变质基底类似,本区也存在~2500Ma区域性新太古代变质事件,且与本区2550~2500Ma岩浆作用在时间上非常接近,其变质作用发生的时间比岩浆作用要晚10~50Myr,指示本区~2500Ma区域性变质事件可能与大规模的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存在密切的成因关系。(2)胶北还存在1950~1850Ma区域性古元古代变质事件,并导致了大量高压基性和泥质麻粒岩的形成,高压基性麻粒岩主要以不规则透镜体、变形岩墙群或岩脉群的形式赋存于闪长质-TTG-花岗质片麻岩之中,并集中分布在安丘-平度-莱西-莱阳-栖霞一带,大致沿北东-南西向断续带状分布,构成了一条长约300km的古元古代高压麻粒岩相变质带。(3)本区古元古代高压麻粒岩以记录近等温减压(ITD)及随后近等压降温(IBC)的顺时针P-T-t轨迹为特征,指示本区变质杂岩在古元古代晚期曾强烈地卷入了与俯冲-拼贴-碰撞造山有关的构造过程,并可能经历了如下复杂的构造演化:(I)在古元古代晚期2000~1950Ma,随着有限大洋地壳的持续俯冲作用,本区各类变质岩的原岩开始经历一次构造增厚事件,并导致了它们的原岩经历了早期绿片岩相-角闪岩相进变质作用;(II)1950~1870Ma,大洋地壳俯冲作用结束,本区开始发生弧-陆拼贴和陆-陆碰撞作用,大陆地壳持续缩短和加厚,在加厚下地壳或岛弧根部带约50km的深度,发生了区域性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并导致了本区变基性岩和变泥质岩分别形成了石榴
刘平华刘福来王舫刘超辉杨红刘建辉蔡佳施建荣
关键词:P-T-T轨迹胶北地体
胶北地体早前寒武纪重大岩浆事件、陆壳增生及演化被引量:16
2015年
早前寒武纪重大岩浆事件是早期陆壳增生及演化的主要地质作用。本文通过系统总结最近几年胶北地体早前寒武纪重大岩浆事件代表性岩石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研究的最新成果,厘定出太古宙~2.9Ga、2.7Ga及2.5Ga三期以TTGs岩浆事件为代表的陆壳增生事件。这些TTGs具有典型太古宙高铝TTGs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正的εHf(t)值,锆石Hf模式年龄主要集中在ca.3.2~2.7Ga。两种不同的构造模式被用来理解胶北太古宙TTGs(陆壳)的成因:(1)加厚基性下地壳的部分熔融;(2)俯冲洋壳的部分熔融。根据胶北TTGs在时间上呈事件性侵位,空间上呈面状分布,以及相对较低的Mg#、Cr及Ni含量,前者可能更适合胶北TTGs的成因。确定了胶北古元古代2.2~2.0Ga黑云母/角闪石二长花岗片麻岩及~1.8Ga以二长(正长)花岗岩为代表的多期陆壳重熔事件。综合这些研究结果,初步总结出胶北早前寒武纪陆壳形成及演化历史:1)〉2.9Ga,主要为基性地壳(洋壳)的增生,并可能存在规模有限的、被剥蚀殆尽的太古宙早期陆壳;2)在~2.9Ga、~2.7Ga及~2.5Ga,由于地幔(热)柱上涌,ca.3.3~2.7Ga新生的加厚基性玄武质下地壳发生事件性部分熔融,并伴随有早期陆壳的重熔,形成主要由TTGs及少量陆壳重熔型(高钾)花岗岩组成的太古宙陆壳;3)ca.2.2~2.0Ga,可能由于地幔物质上涌,陆壳伸展,形成裂谷,陆壳物质重熔,形成ca.2.2~2.0Ga花岗质岩石;4)ca.1.95~1.85Ga,发生强烈的挤压碰撞构造作用,裂谷闭合,卷入挤压作用的物质发生高角闪岩相到高压麻粒岩相变质;5)~1.8Ga,地幔物质上涌,陆壳伸展减薄,陆壳物质重熔,形成~1.8Ga花岗岩。
刘建辉刘福来丁正江刘平华王舫
关键词:胶北地体早前寒武纪地质陆壳增生
内蒙古乌拉山-大青山地区变泥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被引量:8
2016年
乌拉山-大青山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西北缘孔兹岩带的中段,该地区出露大面积的古元古代高级变质表壳岩系岩石,例如夕线(堇青)石榴二长片麻岩、石榴黑云二长片麻岩、黑云长英质片麻岩、石榴石英岩、大理岩、磁铁石英岩和钙硅酸盐岩等。其中该地区典型的变泥质岩石(夕线(堇青)石榴二长片麻岩和石榴黑云二长片麻岩)多以似层状产出,夕线(堇青)石榴二长片麻岩含有大量的石榴石、夕线石和/或堇青石,并保留典型的堇青石反应边结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变泥质岩石样品明显富Al2O_3,属于过铝质岩石,其平均化学成分与上地壳平均值较为接近。样品的稀土配分型式具有中等程度的轻重稀土元素分异,轻稀土明显富集和弱铕负异常的特征。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变泥质岩石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和Ba,而高场强元素如Zr、Hf含量相对较低,且Nb、Ta、P和Ti呈明显亏损的特征。多种原岩判别图解显示其原岩为一套富铝粘土岩及杂砂岩,且成熟度较低,为近源沉积。多数样品的CIA值低于太古宙后澳大利亚平均页岩和北美页岩的CIA值,反映其源岩经历了中等程度的风化作用。物源以上地壳的长英质成分为主,可能有古老沉积物的加入。多种构造判别图解表明研究区样品形成于有演化岛弧发育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结合前人对孔兹岩带出露的变泥质岩石的变质作用研究普遍得到近等温减压型顺时针P-T演化轨迹以及锆石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综合表明乌拉山-大青山变泥质岩石形成于有演化岛弧发育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中元古代物质(2.1-2.0Ga)为其提供主要的沉积物源,随后卷入-1950Ma华北克拉通西部古老陆块之间的碰撞造山作用,经历了大规模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并于1920-1850Ma碰撞后折返至近地表。
蔡佳刘福来刘平华王舫施建荣
关键词:地球化学
Formation age and genesis of the Gongchangling Neoarchean banded iron deposit in eastern Liaoning Province: Constraints from geochemistry and SHRIMP zircon U–Pb dating
The Gongchang iron deposit, a typical Algoma-type banded iron formation(BIF) deposit located in the Eastern Bl...
Chunming HanWenjiao XiaoBen-Xun SuPatrick Asamoah SakyiZhengle ChenXiaohui ZhangSongjian AoJien ZhangBo WanZhiyong ZhangZhongmei WangJiaxin Ding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