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09CGFX002YB)
- 作品数:6 被引量:76H指数:3
- 相关作者:巩固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哲学宗教更多>>
- “生态系统方法”与海洋环境保护法创新——以渤海治理为例被引量:6
- 2010年
- 环境问题的系统性和客观性决定了良好的环境治理必须打破区划界限,从生态系统整体出发调动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以科学为基础针对环境特点进行“适应性”管理,此即“生态系统方法”。生态系统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海洋管理,其在立法上的直接体现是对特定海域进行专门性综合保护的“区域海洋法”。从生态系统方法的六大实践性原则来看,我国现行海洋保护法并没有贯彻这一思想,这是渤海治理的制度困境所在,也是我国海洋管理法的根本缺陷。为解决渤海治理困境,应制定“渤海综合治理法”。而对于我国内海的整体保护而言,需要以“海区法”为单位重构我国的“内海海洋法”体系。
- 巩固
- “环评风暴”的制度困境解析——以水电项目为例被引量:18
- 2009年
- 频频出现的"环评风暴"凸显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不力的现状。这种现象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制度根源。从现行法律规定来看,战略环境影响评价薄弱导致项目依据不合理为建设者违法提供了"原动力"、制度体系不严密为违法者以违法事实"倒逼"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便利、责任体系不合理起到"反激励"作用是导致甚或"推动"建设者不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主要原因。只有通过完善相关立法,环境影响评价才能走出制度困境,摆脱对"风暴"的依赖。
- 巩固
-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法
-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环境伦理法治化探析——以“狗肉风波”切入被引量:1
- 2017年
- 以法治方式处理伦理争议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对生态文明建设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作用,须妥善应对。环境伦理学与传统法秩序赖以为基的传统伦理存在内在冲突,导致环境伦理的法治化更加复杂和困难,此在"狗肉风波"中有充分体现。对此,应针对环境伦理的特点,适用相应原则。
- 巩固
- 关键词:环境伦理法治化
- 环保与法治,何以平衡?——环境判例的另类解读被引量:2
- 2010年
- 判例解读受研究视角和价值立场的影响很大,对判例的解读方式能够典型反映出论者思考问题的角度。对于环境法学界经常引用的'塞拉俱乐部诉内政部长莫顿案'和'田纳西流域管理局诉希尔案',从不同角度可以得出不同以往的认识。环保与法治的关系比通常认为的更加复杂,只侧重于从结果角度进行解读有失偏颇。对于环境判例,应坚持研究视角的法律性。
- 巩固
- 关键词:法治判例
- 对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法学的疑问
- 2011年
- 作为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法学之哲学基础的"非人类中心主义"在逻辑上存在诸多缺陷,难以成立,也不具有可普遍实施的实践性。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非人类中心"法律实践。环境危机并非人类中心主义之过,"人类"是环境危机的最大受害者,环境法治需要发扬而不是摒弃人类中心主义。
- 巩固
- 关键词: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法
- 政府激励视角下的《环境保护法》修改被引量:51
- 2013年
- 当前主导《环境保护法》修改的"基本法论"是法律体系化思维的产物,其首要目标是环境法体系的完整性而非解决问题的实效,相应的修改并不能带来环境法实质功能的提升。确立政府激励机制,使其主观有动力,客观有能力履行环保职责是现代环境法的基本内容和成功经验。中国环境法的根本问题在于实施不力,症结在于政府激励不足。在单行法体系基本齐备而法律实施效果不佳的现实面前,政府激励才是《环境保护法》的核心价值和独特功能之所在。《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中有关政府责任的规定是一大亮点,但也存在诸多不足。《环境保护法》应定位为"政府环保激励法",以推动政府环保履职为目标,在体系和制度方面作出重大变革,并注重内容的可操作性。
- 巩固
- 关键词:环境保护法基本法政府激励
- “生态系统方法”与海洋环境保护法创新——以渤海治理为例
- 环境问题的系统性和客观性决定了良好的环境治理必须打破区划界限,从生态系统整体出发调动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以科学为基础针对环境特点进行"适应性"管理,此即"生态系统方法"。生态系统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海洋管理,其在立法上的直...
- 巩固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