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3XNJ028)

作品数:22 被引量:137H指数:5
相关作者:张清勇丰雷刘守英钟晓萍吴鸿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匹兹堡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地经
  • 6篇土地经济
  • 5篇土地制度
  • 2篇宅基
  • 2篇宅基地
  • 2篇土地经济学
  • 2篇经济学
  • 1篇地产
  • 1篇地产经营
  • 1篇地权
  • 1篇学术
  • 1篇学术研究
  • 1篇宅基地制度
  • 1篇征地
  • 1篇征收
  • 1篇制度绩效
  • 1篇生涯
  • 1篇土地财政
  • 1篇土地管理
  • 1篇土地权

机构

  • 13篇中国人民大学
  • 3篇中国国土勘测...
  • 1篇中国工商银行...
  • 1篇中国农学会
  • 1篇浙江省自然资...

作者

  • 13篇张清勇
  • 6篇丰雷
  • 1篇刘守英
  • 1篇藏波
  • 1篇吴鸿庚

传媒

  • 7篇中国土地科学
  • 2篇天津商业大学...
  • 1篇农业经济问题
  • 1篇财贸经济
  • 1篇中国农村经济
  • 1篇公共管理与政...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4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住房保障百年:回顾与展望被引量:23
2014年
本文探讨中国住房保障在过去一百年间的发展历程,发现民国房荒严重,政府出台了住房保障措施,但效果有限;新中国的福利分房制度为居民提供了基本住房,但造成了住房困难的状况;改革后房改提出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保障政策,但未动摇实物分房体制;1998年大规模房改后住房保障进展缓慢,直至2007年起政府加大投入力度,住房保障体系才逐步形成,住房保障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为住房保障研究提供了一个历史视角,有助于认识住房保障的发展历程,对于构建完整且长期的住房政策也有所助益。
张清勇
关键词:住房保障住房政策房改
2013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4年展望——土地制度分报告
2014年
研究目的:呈现2013年土地制度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展望2014年研究热点。研究方法:文献法。研究结果:2013年土地制度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土地征收制度、土地产权制度的成因、土地产权对其他领域的影响、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研究结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制度设计、征地制度、土地所有制、政府用地行为、土地产权等,将是2014年土地制度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
张清勇吴鸿庚
关键词:土地制度
20世纪80年代土地经济学的复苏、发展与繁荣
2022年
研究目的:挖掘丰富的历史文字资料和访谈记录,全面、细致地描述和总结20世纪80年代中国土地经济学复苏、发展与繁荣的过程与成就。研究方法:资料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经济学术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复苏之后,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了繁荣期,主要表现在:各高校陆续开设土地经济学课程,一大批学者专门从事土地经济学研究,相关论文出现在各大期刊上,专门的土地经济学研究机构、地区性及全国性土地经济研究会陆续创设,一批土地经济学教材正式出版,专门的土地经济期刊开始刊行,并翻译、影印出版了国外土地经济学名著。研究结论:20世纪80年代土地经济学者的开拓和探索奠定了土地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坚实基础,新一代研究者应继承前辈的创新精神,在完善研究机构、振兴学术团体、打造学术期刊交流平台、编写高水平教材等方面多做努力,续写土地经济研究的新篇章。
张清勇鲁宁夏浩
关键词:土地经济学学术研究
中国古代土地经济思想探析被引量:1
2020年
中国古代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土地经济思想,不仅及于唐庆增1930年所说的“土地的分配”,还有大量关于土地的生产、利用等方面的论述,几乎所有的现代土地经济学说都能在中国古人的言论中找到先声。本文按土地经济学“三大板块”学说和“内容三分法”的框架,对中国古代主要的土地经济思想进行初步、扼要的列举和讨论。系统整理、解读、发展中国古代的土地经济思想是一个具有巨大研究潜力的学术增长点,也可能是推进土地经济学学术研究、构建中国土地经济学的一个可行方向。
张清勇丰雷
关键词:土地经济学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征地制度变迁--兼论1998年《土地管理法》修订的影响被引量:12
2020年
征地问题及冲突是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探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征地制度变迁的性质和特征,并应用中国人民大学17省农村土地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征地冲突激化的一个制度根源是国家层面的立法和政策变化,特别是1998年《土地管理法》的修订。这一中央层面的正式规则变化不仅未能改变传统征地制度"高强制、低补偿"的基本特征,又明确扩大了征地的合法范围,征地程序上将协议征地转为公告征地,以及采用争议不影响征地方案实施的纠纷解决机制等,进一步限制了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因此,进行征地制度改革,明确规定只有公共利益才可征地,坚持"公平公正补偿",并允许集体土地按规划入市,有利于真正推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丰雷张清勇
关键词:土地征收土地财政
中国近代前期的房地产经营——以徐润(1838—1911)的房地产生涯为例被引量:2
2018年
徐润(1838—1911)是中国近代房地产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本文以《清徐雨之先生润自叙年谱》为主要史料,结合与徐润往来频繁人等的文集记述及当时的报刊资料,讨论徐润的房地产经营从1863年起步到1883年极盛和破产、之后慢慢恢复、东山再起的历史,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近代前期房地产经营的兴趣、动机、环境、融资方式、空间范围、组织形式等。在以往学者从行业角度对近代中国房地产业进行整体性考察的基础上,从单个房地产商的经营生涯入手,提供了一个观察近代中国房地产商业史的微观视角。
张清勇杜辉
关键词:房地产经营
2017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8年展望——土地经济分报告被引量:2
2018年
研究目的:梳理并比较2017年国内外土地经济领域研究进展和研究重点,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文献法。研究结果:(1)国内外研究都较为关注土地价格和土地市场化,但侧重点有不同。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研究更加关注规模经营、农户个体特征对其流转意愿的影响和农地金融创新。(2)国内外学者都关注土地产权制度、土地制度设计和变革,但国内学者更关注如何通过制度创新以盘活土地资源。研究结论:土地经济领域未来可能的研究重点有: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土地政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集体建设用地统筹利用、农地三权分置、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以及改革开放40周年土地市场与土地制度的系统性回顾、分析与展望等问题。
张清勇刘青魏彩雯丰雷
关键词:土地经济土地制度
2016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7年展望——土地经济分报告
2017年
研究目的:呈现2016土地经济领域的研究进展,总结研究重点,进行国内外比较,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文献法。研究结果:(1)国内外学者都关注土地价格、土地市场与宏观经济、土地市场中参与主体行为、土地市场化进程,但关注点各有偏重。(2)国内外学者在土地制度研究方面都关注土地产权制度、征地制度以及土地冲突,但国内学者更注重制度设计和权利保护,而国外学者的研究更趋细化,且侧重于土地制度改革的效果评估。研究结论:土地经济研究未来可能的研究重点:土地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成效评估,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平等保护,妇女与男子土地权益平等,土地股份制,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制度安排,"三权分置"改革背景下土地发展权的定义及流转问题,土地制度改革过程中权利界定、理论与实践的衔接问题。
张清勇刘逍遥藏波丰雷
关键词:土地经济土地制度
2018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9年展望——土地经济分报告被引量:1
2019年
研究目的:梳理并比较2018年国内外土地经济领域研究进展和研究重点,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文献法。研究结果:2018年,土地价格、土地市场化、土地产权安排、土地征收和土地改革等是国内外共同的研究焦点。国外研究关注城市土地价格的变化趋势、土地市场不完善的原因、产权稳定性与生产效率的关系、土地改革的成效等,而国内研究重点关注农地流转的意愿和价格、失地农民的福利、产权稳定性与农业投资的关系、土地制度演化变迁过程以及集体土地"三权分置"等问题。研究结论:2018年,土地经济领域研究在土地制度变迁过程、土地流转市场新体系、土地供给、土地细碎化、征地影响因素等方面有所进展。2019年将重点关注实现乡村振兴的土地政策、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跟踪评估、土地经营权流转和融资担保制度等。
张清勇刘青仲济香杜辉丰雷
关键词:土地经济土地制度
宅基地的生产资料属性及其政策意义——兼论宅基地制度变迁的过程和逻辑被引量:38
2021年
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深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认识宅基地的生产资料属性,理解历史上宅基地集体化的过程和逻辑,是推动下一步宅基地制度改革取得突破的基础。本文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对农业用地和非农业用地的属性认定以及对土地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论述,分析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宅基地政策的制定过程。研究发现:当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宅基地相关政策时将宅基地看作生产资料,这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将非农业用地视为一般生产资料是一致的;1956年组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没有将宅基地集体化,不是缘于现有研究所指出的"宅基地是生活资料",而是因为组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中心问题是将耕地等主要生产资料集体化,而宅基地作为一般生产资料,并不在主要生产资料之列;人民公社强调进一步提高公有化程度、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残余,这开启了作为一般生产资料的宅基地的集体化进程;宅基地集体化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这一进程始于1958年,到1963年完成,期间各地政策差异较大。这些发现为厘清宅基地的生产资料属性、明确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提供了重要启示。
张清勇刘守英
关键词:宅基地集体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