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PRPJC2008-02)

作品数:3 被引量:50H指数:3
相关作者:李素梅庞雄奇张宝收顾乔元肖中尧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地质
  • 2篇石油地质
  • 1篇油气
  • 1篇油气源
  • 1篇生物标志
  • 1篇生物标志物
  • 1篇生物降解
  • 1篇塔里木盆地
  • 1篇塔中隆起
  • 1篇同位素
  • 1篇盆地
  • 1篇气源
  • 1篇主力
  • 1篇噻吩
  • 1篇南堡凹陷
  • 1篇混源油
  • 1篇降解
  • 1篇海相
  • 1篇二苯并
  • 1篇二苯并噻吩

机构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3篇李素梅
  • 2篇庞雄奇
  • 2篇张宝收
  • 1篇杨海军
  • 1篇张海祖
  • 1篇肖中尧
  • 1篇万中华
  • 1篇顾乔元
  • 1篇赵明
  • 1篇盛世忠

传媒

  • 2篇地球科学(中...
  • 1篇现代地质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源与混源成藏模式被引量:28
2010年
塔里木盆地油气源长期争论不休.采用单体烃同位素、包裹体成分与年代指示生物标志物等途径,对塔里木盆地塔中、轮南典型油气藏进行了油气成因与混源成藏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塔中、轮南绝大部分原油生物标志物与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相似,仅少部分原油显现与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相近的特征,但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分析表明,原油绝大部分实质仍为混源油.塔中包裹烃成分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原油的混源特性.利用同位素进行的混源定量结果表明,塔中原油中寒武系-下奥陶统成因原油的混入量约为11%~100%(均值45%);轮南地区约为11%~70%(均值36%),表明寒武系-下奥陶统、中上奥陶统均为塔里木盆地的主力烃源岩.油气运移地化指标与地质条件的综合研究认为,塔中地区断层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塔中I号断层与斜交的走滑断层的交汇点是油气的主要注入点;轮南地区侧向运移特征较明显.研究区存在调整型、多期充注型与原生型多种混源成藏模式.塔里木海相油气的普遍混源表明深层仍有油气勘探潜能.揭示海相混源油气成藏机制是指导塔里木海相油气勘探的关键.
李素梅庞雄奇杨海军肖中尧顾乔元张宝收
关键词:同位素包裹体
南堡凹陷混源油分布与主力烃源岩识别被引量:15
2011年
南堡凹陷油气源尚不清晰.首次采用单体烃碳同位素、结合生物标志物对全凹陷范围的原油和烃源岩进行了精细地球化学研究.分析表明,拾场次洼沙三段烃源岩(Ⅰ类)发育高丰度的4-甲基甾烷与硫芴系列、贫伽玛蜡烷,单体烃碳同位素为"斜直线型",相关原油分布于高柳深层;南堡凹陷南部沙二+三段源岩(Ⅱ类)伽玛蜡烷较发育,但4-甲基甾烷不太发育,其他特征类似于Ⅰ类源岩,相关原油发现于潜山;南堡凹陷沙一段-东三段烃源岩(Ⅲ类)富含重排甾烷与孕甾烷系列,单体烃碳同位素较轻且近"W"型,相关原油主要分布于南堡4、5号构造带.发现南堡油田1、2号构造带、老爷庙、高柳中浅层原油具有界于Ⅱ、Ⅲ类源岩(及相关原油)间的同位素与生标特征,系混源油,定量预测出混源油中沙二+三段源岩的贡献最高达82%.本研究关于Es2+3系南堡凹陷重要的油气源的认识不同于以往研究,为该区进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
李素梅庞雄奇万中华
关键词:南堡凹陷混源油生物标志物石油地质
塔中原油超高二苯并噻吩硫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8
2011年
塔中相当部分原油具有高丰度芳香硫——二苯并噻吩(DBTs)特征,其在原油中的绝对丰度高达26 859μg/g,在芳烃中的相对丰度高达58.2%,主要分布在塔中I号构造带下奥陶统、塔中4(TZ4)和塔中1-6(TZ1-6)井区。采用综合地球化学研究途径,对该区原油的高DBTs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初步探讨。分析表明,研究区母源岩较强地控制DBTs的丰度,纯泥岩、页岩中DBTs丰度不高,灰岩、云岩等烃源岩DBTs丰度偏高或超高;观察到在正常油窗范围内,烃源岩和相关原油随成熟度增加DBTs丰度增加,而塔中型高-过熟原油中DBTs丰度有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表明热成熟作用对该化合物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发现生物降解、水洗可使原油中DBTs丰度降低,但对塔中原油中DBTs影响较小;观测到塔中相当部分原油的DBTs含量与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的作用产物H2S、硫醇、长链烷基四氢噻烷有一定正相关性。对比研究认为,有多种因素控制塔中原油中DBTs丰度与分布,热成熟作用、TSR是导致塔中下奥陶统部分原油高DBTs特征的重要原因,前者可能是主要因素,特殊母源岩因素相对较少,尽管尚不能排除。TZ4井区等石炭系高DBTs原油主要来自深部地层,与下奥陶统抑或更深层高DBTS原油的混入有关。本研究对于该区深层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李素梅张宝收张海祖盛世忠赵明
关键词:塔中隆起TSR生物降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