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2008L038A)

作品数:3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赵小英周蔓蔓曲红张玉倩祝乐群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虹口区凉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委中药现代化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梗死
  • 2篇地龙
  • 2篇茯苓
  • 2篇茯苓丸
  • 2篇脑梗死发病
  • 2篇桂枝
  • 2篇桂枝茯苓
  • 2篇桂枝茯苓丸
  • 2篇发病
  • 2篇干预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周围
  • 1篇血管周围间隙
  • 1篇药疗
  • 1篇药疗法
  • 1篇医药疗法
  • 1篇中医
  • 1篇中医药

机构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 3篇上海市虹口区...
  • 3篇上海市中西医...
  • 1篇滨州市中心医...

作者

  • 3篇张玉倩
  • 3篇曲红
  • 3篇周蔓蔓
  • 3篇赵小英
  • 1篇汪涛
  • 1篇陈磊
  • 1篇吴坚
  • 1篇祝乐群

传媒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桂枝茯苓丸加地龙干预脑内微小病变及预防脑梗死发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以脑内微小病变为脑梗死治未病的客观依据,研究中药干预脑内微小病变,进而预防脑梗死发病的效果,同时观察中药对脑梗死相关危险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前瞻性试验方法,将300例经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为脑内多发微小病变者随机分为中药组、阿司匹林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100例;中药组予桂枝茯苓丸加地龙粉剂,阿司匹林组予阿司匹林,治疗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服药时间不少于6个月;阴性对照组不使用相关治疗药物。定期随访各组脑内微小病变、相关危险因子变化情况,以及脑梗死发病情况。结果中药组入组时与入组6个月时组内比较,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组、阴性对照组入组时与入组6个月时组内比较,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6个月时组间比较,中药组与阿司匹林组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阴性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阿司匹林组、阴性对照组脑内微小病变总有效率分别为64.56%、48.19%、42.86%;组间脑内微小病变疗效比较,中药组与阿司匹林组、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随访结束,中药组、阿司匹林组、阴性对照组脑梗死发病分别为2例、6例和9例;中药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脑梗死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茯苓丸加地龙可以治疗脑内微小病变,减少微小病变的数量,预防脑梗死发生,并可有效干预血管性危险因素。
曲红张玉倩赵小英汪涛陈磊周蔓蔓
关键词:脑梗死中医药疗法桂枝茯苓丸地龙
MRI上血管周围间隙与血管性危险因子及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探讨头颅MRI上血管周围间隙与血管性危险因子及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将脑内血管周围间隙按照不同解剖部位和表现型分成17型,分析不同部位和类型血管周围间隙与血管性危险因子的关联,及其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结果 MRI上直径3mm以下的血管周围间隙表现型最多的是Ⅱ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FLAIR等信号)和Ⅲ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FLAIR低信号);6个以上多发者最常见的是基底节上2/3的Ⅱ型。年龄与基底节上2/3多发的Ⅱ型、Ⅲ型血管周围间隙相关(P<0.01);基底节(上2/3和下1/3合并后)多发的Ⅱ型血管周围间隙与收缩压有关,其中基底节上2/3多发的Ⅱ型血管周围间隙与糖尿病和高血压病相关;基底节(上2/3和下1/3合并后)Ⅲ型血管周围间隙与糖尿病和空腹血糖有关。多发的皮质下白质Ⅱ型和海马部的血管周围间隙也与血管性危险因子相关。频度高的前穿质部位的血管周围间隙与血管性危险因子无关。基底节部位尤其是上2/3多发的Ⅱ型与脑梗死发病相关。结论不同部位和类型的血管周围间隙分别与不同的脑血管病危险因子相关,与脑梗死发病相关,是脑梗死发病的预知因子。
曲红周蔓蔓张玉倩赵小英吴坚祝乐群
关键词:血管周围间隙脑梗死
脑内微小病变不同干预模式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通过比较脑内微小病变的不同干预模式,尝试建立一种能有效控制脑内微小病变进展、预防脑梗死发病的诊疗模式。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408例存在多发的脑内微小病变者分为中药干预组(100例)、阿司匹林干预组(104例)、阴性对照组(100例)和非规范干预组(104例)。非规范干预组不予特定干预措施,其他3组均进行社区生活方式干预和血管性危险因子常规治疗;中药干预组加服桂枝茯苓丸加地龙粉剂,阿司匹林干预组加服阿司匹林。定期复查,比较各组脑内微小病变、血管性危险因子变化以及脑梗死发病率。结果中药干预组脑内微小病变总有效率为66.67%,明显高于阿司匹林干预组(52.32%)、阴性对照组(42.86%)和非规范干预组(37.04%);阿司匹林干预组明显高于非规范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后,中药干预组LDL-C、TC和TG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干预组(P<0.05),LDL-C、TC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收缩压明显低于非规范干预组(P<0.05);阴性对照组收缩压和TC明显低于非规范干预组(P<0.05)。中药干预组脑梗死发病率为2.17%(2/92),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11.36%,10/88)和非规范干预组(14.44%,13/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阿司匹林干预组(6.74%,6/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桂枝茯苓丸加地龙粉剂可以治疗脑内微小病变,控制血管性危险因素,并最终预防脑梗死发生。规范化的中药干预模式在治疗脑内微小病变预防脑梗死发病的几种模式中疗效最佳,或可在临床推广。
曲红张玉倩周蔓蔓赵小英
关键词:脑梗死桂枝茯苓丸地龙干预模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