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01959)

作品数:13 被引量:56H指数:6
相关作者:刘永刚谭鹏韩静乔延江关君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质谱
  • 4篇乌头
  • 4篇裂解途径
  • 3篇电喷雾
  • 3篇质谱裂解
  • 3篇乌头碱
  • 3篇黄酮
  • 2篇水解
  • 2篇水解产物
  • 2篇酮类
  • 2篇酮类化合物
  • 2篇驱虫斑鸠菊
  • 2篇去氢骆驼蓬碱
  • 2篇量子化学
  • 2篇量子化学计算
  • 2篇裂解
  • 2篇骆驼蓬
  • 2篇骆驼蓬碱
  • 2篇类化
  • 2篇类化合物

机构

  • 13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药品监...
  • 1篇北京市药品审...
  • 1篇日照市中医医...

作者

  • 12篇刘永刚
  • 7篇谭鹏
  • 4篇韩静
  • 3篇乔延江
  • 3篇关君
  • 2篇李飞
  • 2篇邬瑞光
  • 2篇王春国
  • 2篇高鹏
  • 2篇林宏英
  • 2篇陈鑫
  • 2篇王加利
  • 1篇张燕玲
  • 1篇马群
  • 1篇董玲
  • 1篇张宏桂
  • 1篇刘倩
  • 1篇王灵芝
  • 1篇黄建梅
  • 1篇王贝贝

传媒

  • 2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药房
  • 1篇现代仪器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中药材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环球中医药
  • 1篇中国测试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Discovery Studio软件解析五味子乙素的电喷雾/质谱裂解途径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基于Discovery Studio软件研究五味子乙素的质谱裂解机制。方法:在正离子模式,用线性离子阱质谱得到五味子乙素的质谱图。结果:通过Discovery Studio解析五味子乙素多级质谱碎片,主要发生环的开裂,H2O,-CH3和-OCH3等自由基丢失。结论:本研究丰富五味子乙素的质谱裂解机制,为木脂素类成分的结构鉴定研究提供依据。
贺锐锐谭鹏韩静林宏英陈鑫刘永刚张燕玲
关键词:五味子乙素ESI-MS裂解途径
HPLC-MS法测定去氢骆驼蓬碱在人肝微粒体中代谢产物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测定人肝微粒体中去氢骆驼蓬碱的代谢产物。方法:以去氢骆驼蓬碱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系统分析去氢骆驼蓬碱经肝微粒体代谢的代谢产物。结果:去氢骆驼蓬碱在人肝微粒体中经Ⅰ相代谢后产物主要为哈尔酚。结论:哈尔酚为首次报道的代谢产物,本研究利用液质联用技术阐明了去氢骆驼蓬碱的体内代谢产物,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赵爽王贝贝田娟谭鹏付瑾刘永刚
关键词:肝微粒体去氢骆驼蓬碱代谢物
骆驼蓬碱和去氢骆驼蓬碱的质谱裂解途径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研究去氢骆驼蓬碱和骆驼蓬碱的质谱裂解机制。方法:两者用HPLC进行分离后,在正离子模式下,得到去氢骆驼蓬碱和骆驼蓬碱的质谱图。结果:解析了去氢骆驼蓬碱和骆驼蓬碱多级质谱碎片,主要发生RDA裂解、-CH3和-OH等自由基丢失,吲哚环稳定。结论:本研究丰富了去氢骆驼蓬碱和骆驼蓬碱的质谱裂解机制,为β-咔啉类生物碱的成分研究提供依据。
张洪亮谭鹏邬瑞光罗玲娟韩静王春国邓昕祺刘永刚
关键词:骆驼蓬碱MS裂解途径去氢骆驼蓬碱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量子化学计算发现乌头碱一新水解产物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HPLC-MSn)结合量子化学计算发现乌头碱的新水解产物。方法:HPLC-MSn方法采用梯度洗脱,质谱用正离子模式。采用密度泛函方法,在B3LYP/6-31G(d)水平上,对可能的产物结构进行计算。结果:通过HPLC-MSn的检测发现乌头碱水解产生分子离子峰为482的化合物,推测结构为脱水乌头原碱,量子化学计算结果只有C8位和C15位发生消除反的产物得到了最低能量构象,分析推测分子离子峰为482的化合物为C15位羰基的脱水乌头原碱。结论:首次发现乌头碱加热水解生成脱水乌头原碱,推测了乌头碱水解的两条新水解途径。
谭鹏刘永刚关君李飞董玲乔延江
关键词:量子化学乌头碱水解
电喷雾-质谱研究A环不同取代基对黄酮类化合物裂解途径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选择槲皮素、葛根素、黄芩苷、朝藿定C和野黄芩苷为研究对象,在负离子检测方式下,采用电喷雾-质谱法(ESI-MS)研究A环不同取代基对自身裂解途径的影响。结果发现,该类化合物主要发生了脱糖、脱CO、脱水和RDA反应,进一步分析发现,A环上不同的取代基对自身质谱裂解途经影响较大,其裂解途径有显著差异,且H2O分子的丢失可以成为判断A环取代基信息的一种方法。A环取代基不同黄酮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有助于复杂黄酮类化合物的快速检测和结构解析。
林宏英黄建梅段天璇谭鹏刘永刚李江宁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
乌头类中药中药效指标成分的确定及含量测定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确定乌头类中药中药效指标成分并测定其含量。方法:初步确定新乌头次碱可作为乌头类中药的药效指标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乌头次碱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ZobaxXDBC1(8250mm×2.1mm,5μm),流动相为0.01%氨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240nm。结果:新乌头次碱进样量在0.51~10.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2.1%,RSD=2.2%(n=6)。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乌头类中药的质量控制。
刘永刚刘倩张宏桂乔延江
关键词:乌头类中药
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裂解途径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对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电喷雾质谱裂解机制进行研究。方法: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下,分析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一级和多级质谱图。结果:解析了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多级质谱碎片,在正负离子模式下,主要发生Rretro-Diels-Alder(RDA)裂解。结论: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ESI-MS质谱裂解途径可为吲哚类生物碱的成分研究提供数据参考。
高鹏王灵芝邬瑞光韩静王朝阳唐师明刘永刚
关键词: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生物碱碰撞诱导解离裂解途径
驱虫斑鸠菊化学成分及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研究驱虫斑鸠菊的化学成分,并探讨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驱虫斑鸠菊80%乙醇提取物通过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各单体化合物的结构。采用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考察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对酪氨酸酶抑制活性作用。结果:从驱虫斑鸠菊的果实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乙酰基吲哚-3-甲醛(1)、1-乙基吲哚-3-甲酸(2)、豆甾醇(3)、圣草酚(4)、芹菜素(5)、紫铆查尔酮(6)、紫铆素(7)、异鼠李素(8)、硫黄菊素(9)、木犀草素(10)、咖啡酸(11)、原儿茶酸(12)、3,5-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3)、3,4-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4)。化合物9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最强,IC50=0.424 mmol/L。结论:其中,化合物1、2、9、12~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可作为一种潜在的天然酪氨酸酶抑制剂进行深入研究。
王加利潘纪红袁将姬瑞芳全庆华高简刘永刚
关键词:驱虫斑鸠菊化学成分黄酮酪氨酸酶
防己诺林碱电喷雾质谱裂解的机制
2012年
目的对防己诺林碱的电喷雾质谱裂解机制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量子化学计算结合电喷雾质谱法预测化合物的质谱裂解机制。结果防己诺林碱电喷雾质谱分析发现,主要脱掉甲醇、羟基自由基和甲烷中性分子,以及发生逆Diels-Alder反应(RDA反应),经量子化学计算确定了脱掉-OCH3的顺序:C17-O40>C6-O43>C33-O34。结论质谱与量子化学有机结合可以预测质谱裂解机制。
高鹏关君李磊马群卢建秋刘永刚
关键词:防己诺林碱
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及水解产物的电喷雾质谱裂解机制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研究乌头碱、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及其水解产物的质谱裂解机制。方法:采用直接进样(FAB)-电喷雾(ESI)-质谱(MS)的方法,在正离子模式下对3种双酯碱和其水解产物进行了多级质谱检测。结果:均产生了[M+H]^+准分子离子,裂解过程中以失掉水,甲醇,一氧化碳中性分子为主。结论:该数据有利于进一步研究乌头属生物碱的化学成分和质量标准的建立。
李铮谭鹏王春国刘永刚陈鑫
关键词:质谱水解产物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