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12B00)

作品数:9 被引量:51H指数:5
相关作者:董臣飞顾洪如程云辉丁成龙沈益新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奶牛
  • 2篇饲用
  • 2篇饲用品质
  • 2篇牛乳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表达
  • 1篇蛋白质
  • 1篇稻草
  • 1篇稻谷
  • 1篇稻谷产量
  • 1篇低聚糖
  • 1篇低血钙
  • 1篇电泳
  • 1篇毒力
  • 1篇毒力基因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 1篇血清学调查
  • 1篇疫苗
  • 1篇应激

机构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江苏省农业科...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黑龙江省畜牧...

作者

  • 2篇李宏胜
  • 2篇李新圃
  • 2篇许能祥
  • 2篇杨峰
  • 2篇沈益新
  • 2篇丁成龙
  • 2篇程云辉
  • 2篇韩兆玉
  • 2篇顾洪如
  • 2篇罗金印
  • 2篇董臣飞
  • 2篇张哲
  • 2篇刘龙海
  • 1篇刘云
  • 1篇杨伟光
  • 1篇李波
  • 1篇孙思超
  • 1篇卢婷
  • 1篇张文龙
  • 1篇于力

传媒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草业学报
  • 1篇草业科学
  • 1篇中国奶牛
  • 1篇中国预防兽医...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中国兽医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稻草饲用品质及茎秆形态特征的研究被引量:15
2013年
本研究利用江苏地区9个常用水稻品种(盐稻830、武育粳3号、南粳44、镇稻10号、武香粳14、南粳46、南粳47、南粳5055和两优培九),研究了不同品种类型间稻草饲用品质的差异及与之相关的茎秆形态特征,为在常用水稻品种中快速筛选稻草饲用品质优良的品种提供依据。田间试验于2011年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水稻试验田(南京)进行。各品种成熟收获时选取长势一致的50个分蘖,去穗,测定单穗重。选取3个分蘖对倒3节茎秆进行徒手切片,观测如茎粗、茎壁厚、机械组织面积比例、薄壁组织面积比例、维管束面积比例、茎壁厚/茎粗等指标。其余分蘖剪碎烘干并测定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粗蛋白(CP)、酸性洗涤纤维(ADF)和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VDMD)等饲用品质相关性状。将稻草饲用品质和茎秆形态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类型间稻草饲用品质差异显著(P<0.01);小穗型品种武育粳3号和超级稻品种南粳44稻草中的NSC含量较高,ADF含量较低,IVDMD较高;晚熟型粳稻品种南粳46和南粳47稻草中的NSC含量较低,ADF含量较高,IVDMD也较低;茎粗与单穗重、NSC含量和IVDMD极显著正相关(P<0.01),可作为快速筛选稻草饲用品质的形态指标。
董臣飞丁成龙许能祥程云辉沈益新顾洪如
关键词:稻草饲用品质
不同水稻品种谷草双优收获期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明确不同水稻品种的适宜收获期有助于在兼顾稻谷生产的基础上改善稻草饲用品质,提高稻草饲用率。本研究利用两优培九(杂交籼稻)、武育粳3号(迟熟中粳)、南粳44(早熟晚粳)和南粳46(中熟晚粳)等4个水稻品种,研究不同收获期(提前6 d,提前3 d,标准收获期,推后3 d,推后6 d)对稻谷产量、稻草产量及饲用品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粗蛋白(CP)、酸性洗涤纤维(ADF)、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VDMD)和青贮发酵品质pH、乳酸(LA)和氨态氮(NH3-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收获时间的推迟,4个品种的稻谷产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两优培九提前6 d收获、南粳44提前3 d收获、武育粳3号推迟3 d收获、南粳46推后6 d收获时稻草中NSC含量最高;稻草中CP含量随着收获日期的推迟持续下降,其中两优培九的下降幅度最大;稻草产量、IVDMD和青贮发酵品质的变化规律和稻草中NSC含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综合不同收获期稻草饲用品质的变化规律,在尽量减少对稻谷产量影响的前提下为获得较高的饲用品质,两优培九提前6 d收获,武育粳3号和南粳44推后3 d收获,南粳46推后6 d收获较为适宜。
董臣飞丁成龙许能祥程云辉沈益新顾洪如
关键词:水稻稻谷产量饲用品质收获期
牛源大肠杆菌毒力基因的检测及其对小鼠致病性的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为了解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黑龙江分离株的毒力及其接种小鼠后所引起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对该菌株进行了7种毒力基因的检测和毒力试验;在5周龄昆明小鼠饮水中加入萘啶酮酸预处理,腹腔注射大肠杆菌O157∶H7 1.0×1010 CFU,进行临床观察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该菌株携带stx1、eaeA及hly基因,未检测出stx2、F4、k99、F17基因;小鼠接种该菌株后24h内全部死亡,半数致死量为7.9×107 CFU,最小致死量为5.0×106CFU。该分离株引起肺出血、肾水肿、肠壁变薄等病理变化。研究结果表明,EHEC O157∶H7黑龙江分离株毒力较强,可引发小鼠器官与肠道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这一结果有助于了解大肠杆菌O157∶H7的致病机理和临床诊断。
张力国卢婷赵明礼梁伟峰孙冬冬孙思超周国辉师东方于力刘云
关键词:毒力基因毒力
不同补钙方式对奶牛产后血液钙和其他几种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为研究补钙方式对产后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5胎成年泌乳母牛40头,按照年龄、胎次、分娩时间相近的原则进行配对,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0头,试验组奶牛产犊后的0及12 h分别投喂1粒硫酸钙和氯化钙复合物(含有43 g可吸收的Ca2+),对照组在相同时间采用常规补钙(即颈静脉输氯化钙溶液,含氯化钙120 g,有效Ca2+含量43 g)。在产犊后0、1、6、13和24 h时测定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结果发现:在0和1 h时,试验组与对照组奶牛血钙浓度基本相近,差异不显著(P>0.05),但1 h比0 h时有所提高;6 h时,试验组血钙水平升高,而对照组出现下降,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了25.5%(P<0.01);13 h时,试验组血钙水平继续升高,对照组也有所提高,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了25.7%(P<0.05);24 h时,试验组和对照组血钙均出现下降,试验组奶牛血钙比对照组高20.89%(P<0.01)。其他血液指标如K+、Na+及血酮、血糖浓度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硫酸钙和氯化钙复合物比常规输液补充氯化钙更能改善奶牛产后低血钙症状。
唐波王群韩兆玉
关键词:硫酸钙氯化钙奶牛低血钙
卫星搭载对苜蓿突变株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以卫星搭载筛选出的2株突变株系为材料,研究空间环境对苜蓿(Medicago sativa)蛋白表达机制的影响,利用IEF/SDS-PAGE凝胶电泳技术,对其蛋白质特异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突变株系与对照相比,蛋白质图谱有较大的差异,突变株系1L-4较对照共有6个蛋白质斑点下调,17个蛋白质斑点上调,突变株系6L-5较对照共有17个斑点下调,18个斑点上调,表明空间环境促使了苜蓿基因结构的改变,影响了蛋白质的表达。
李红李波李雪婷王烨杨蔚然杨伟光杨曌
关键词:卫星搭载苜蓿差异蛋白质双向电泳
低聚糖硫酸酯及右旋糖酐硫酸酯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治疗效果的研究
2016年
为探究低聚糖硫酸酯(DEAE)及右旋糖酐硫酸酯(DS-4000)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将56头患临床型乳房炎奶牛随机分为5组(DEAE组、DS-4000组、DEAE+青霉素组、DS-4000+青霉素组及青霉素对照组),进行药物乳房灌注治疗,每天2次,连用3d,并在治疗前后分别采集奶样进行细菌学检测。临床观察统计各治疗组有效率,细菌检测统计细菌转阴率。结果显示,奶牛乳房灌注DEAE、DS-4000、DEAE+青霉素、DS-4000+青霉素及青霉素进行治疗3d后,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20.00%、58.33%、75.00%和50.00%;乳汁细菌转阴率分别为:0、12.50%、50.00%、54.55%和44.44%。结果表明,DEAE及DS-4000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效果不理想,与青霉素联用可以增强抗生素的疗效。
张哲李新圃杨峰罗金印刘龙海李宏胜
关键词:青霉素奶牛乳房炎
奶牛乳腺炎疫苗免疫佐剂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奶牛乳腺炎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奶牛常见疾病,严重影响奶牛业的健康发展。接种疫苗防治奶牛乳腺炎,被认为是一种最为经典有效的方法。佐剂作为疫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疫苗免疫效果及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探明疫苗佐剂的作用机制是研制有效乳腺炎疫苗的前提。本文从多个角度对不同佐剂的作用机制和安全性以及目前用于奶牛乳腺炎疫苗的佐剂进行了综述,同时对奶牛乳腺炎疫苗佐剂的研发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对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高效的奶牛乳腺炎疫苗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张哲李新圃杨峰罗金印王旭荣刘龙海李宏胜
关键词:奶牛免疫佐剂
甜菜碱对夏季热应激奶牛产奶性能和HSP70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甜菜碱对夏季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和HSP70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根据年龄、胎次、泌乳期、产奶量相近的原则选取32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均分为4组,对照组(C)不添加甜菜碱,试验Ⅰ、Ⅱ、Ⅲ组分别在日粮中添加10、15和20 g·d-1甜菜碱。结果表明:试验期牛舍平均温湿指数(THI)为78.68;试验Ⅱ和Ⅲ组奶牛产奶量比对照组和试验Ⅰ组显著提高(P<0.05);试验Ⅱ组乳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Ⅲ组(P<0.05),试验Ⅰ和Ⅲ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乳蛋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后期试验Ⅱ组奶牛外周血HSP70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添加甜菜碱可提高奶牛生产性能,且以添加15 g·d-1的效果最优;添加15 g·d-1甜菜碱后降低了奶牛外周血HSP70含量,因而缓解了奶牛热应激。
张丽韩兆玉
关键词:甜菜碱热应激HSP70奶牛
东北地区规模化奶牛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血清学调查被引量:5
2013年
为了解东北地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BVDV)的流行情况,本研究采用间接ELISA试验与套式RT-PCR分型检测方法对东北地区19个规模化奶牛场的1 198份血清进行了BVDV的抗体与核酸检测。结果表明,BVDV在东北地区呈散发性流行,抗体阳性率为23.5%,各奶牛场抗体阳性率在0~40%之间;BVDV核酸阳性的奶牛场均包括在抗体阳性的奶牛场中,并且均为BVDV I型。结果提示,东北地区大部分奶牛场中存在BVDV污染,并且可能存在有持续性感染牛,应采取相应的净化措施对该病进行控制。
商云鹏刘华张海丽高明春张文龙王君伟
关键词: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间接ELISART-PCR血清学调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