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YY155)
- 作品数:13 被引量:220H指数:7
- 相关作者:雷卿徐盛桓何爱晶王婧吴巧玲更多>>
- 相关机构:三峡大学湖北民族大学河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 隐喻的起因、发生和建构被引量:121
- 2014年
- 隐喻活动是心智活动。语言主体觉知到一个现实的或想象中的事物与本体有同一性,用以作譬,这就可以引起隐喻,成为隐喻的起因。隐喻的发生要涉及主体另一心智过程:隐喻是在对本体和拟议中喻体的认识过程中,在遗传的秩序感的引领下,通过心智里心物同构的作用发生的。隐喻的建构体现为本体的意象在心智里转换为拟议中的喻体的意象,形成"(显性或隐性的)本体+喻体"的隐喻结构;本体转换为喻体就是从对本体的感觉转换为对本体的心理感受,从感觉发展为感受的过程就是意识活动从最初意识发展为反思意识的过程,这个过程要经历一次格式塔转换。喻体的意象在心智确定后用语言符号加以描写,得出一个"(显性或隐性的)本体+喻体"的隐喻表达式,这个隐喻就生成了。对隐喻生成全过程的考察揭示了隐喻所蕴含的语言创造性和意义表达所运用的机制。
- 徐盛桓
- 关键词:隐喻同一性
- 再论隐喻的计算解释被引量:19
- 2013年
- 隐喻现象可以通过认知计算主义的"计算"进行析解。心智计算对隐喻现象的形成与运作起着核心作用,这是隐喻之所以可能的最为根本的原由。隐喻的计算可以具体化为从原初意识发展为反思意识,体现为"从事件到用例事件"的转换;在这过程中,认知主体建构隐喻表达有三个基本条件:主体有行使意向立场的能力、有创新语境的能力、有建构意象以模拟事件的能力。这三个条件不是随机开列的,它们彼此关联,最终使喻体能在主体创新的语境下以合符主体意向立场的意象呈现出来。
- 徐盛桓
- 关键词:隐喻创新语境
- 反叙的非真值义否定和真值义肯定被引量:2
- 2019年
- 本文对反叙两个方面的问题展开研究:反叙的否定属性和反叙否定形式所蕴涵的真值意义是如何被识解的。对第一个问题的研究显示,反叙是一种非真值义否定,或曰语用否定,它所导致的语义强弱与语境有关。对第二个问题的探讨是基于Davidson的真值意义理论进行的。本文将Davidson的"语句、时间和人"的三元关系修订为"语句、意向性和语境"的三元关系,用以说明促使语言意义产生的核心要素。同时指出,反叙能够被正确地理解,最根本的原因是发话人和受话人获得了以"共享知识"为内核的"真"概念。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反叙句语义识解框架",用以分析受话人如何通过构建认知语境并对发话人的话语有效性主张进行分析来获得共享"真"概念,进而反溯发话人的真实交际意图,最终达成对反叙真值意义的理解。
- 何爱晶
- 关键词:意向性认知语境
- How+Adj.+S.+Link-v.感叹句的模态感知及其感受质分析
- 2017年
- How+Adj.+S.+Link-v.感叹句是英语感叹句中一种常见句式,主要表达的是感叹者为某一外部事物的某种(些)属性特征所引起或为整个事物所激发的某种强烈情感。本文基于How+Adj.+S.+Link-v.感叹句的结构形式和语义特征的观察与理解,拟从语言涉身性视角,阐释How+Adj.+S.+Link-v.感叹句语言表征的模态感知基础及其感受质问题,从而揭示语言层面背后人们心智活动的规律。
- 雷卿邹颖刘萍
- 关键词:感叹句
- 句法研究的意向性解释被引量:6
- 2013年
- 句法-语义界面研究聚焦于语义对句法的影响和句法如何表征语义。本文以中动句为例,从意向性的角度对句式结构的形成过程进行解释。人的心智是同"自我"联系在一起的,某一句式的创始者在建构一个句式时总是把客体同自我对客体的感受统领在一个心智模式里,这带来句式研究的一个较新的维度:用"意向性"作为解释的切入点,进行"意向性解释"。根据这一观点,本文建构了一个"意向性解释三角",作为对例如中动句研究的理论框架。句式结构的创始者是以用例事件("解释项")通过心智(做出"解释")来诠释某个客观事件("被解释项"),最终形成中动句。这是认知主体按照一定的意向态度通过映射和涌现形成语言符号,以表征一定意向内容。
- 何爱晶
- 关键词:句法研究映射
- 意向性与语言的表达及理解被引量:16
- 2013年
- 意向性问题是当代心智哲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如何解释意向性关系到人们的语言运用、生成及理解等问题。本文基于对意向性特定内涵及其语言表征特征的理解,对语言运用、生成及理解运作机制进行审视,探讨心智是如何把人的意向性寄生到本质上并没有意向性的语言之上,认为意向性问题是一个关于心智表征的语言学问题,对意向性的理解可以通过分析语言表达的方式来实现。
- 雷卿
- 关键词:心智哲学意向性语言表达
- 视觉隐喻的拓扑性质被引量:14
- 2014年
- 对视觉隐喻进行拓扑性质的研究和分析是隐喻研究的一个新课题。视觉隐喻指其本体和喻体都能用视觉器官感知的那些隐喻;拓扑性质指拓扑学所说的平面几何图形在连续变换下保持不变这一性质。隐喻的一个特征表现为"本体域是喻体域",即喻体对于本体具有拓扑性质的不变性;喻体与本体是同胚的和共相的,这就体现了隐喻在变换下保持不变这一性质。共相表现为本体与喻体是相同、相似、相应或相关的;从观察可知,这同德国数学家克莱因根据变换群在"爱尔朗根计划"提出的对几何作出的分类:欧几里得几何、仿射几何、射影几何、拓扑几何所发生的变换大体是对应的。
- 徐盛桓
- 关键词:视觉隐喻拓扑性质同胚
- “十动然拒”为什么可能?——动态语义学视角下的心智解析被引量:3
- 2014年
- "十动然拒"从语义结构上来看类似于一个不对称的四字格成语,前后两部分构成一个连动结构;其语义内容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动态语义的发展过程,前一个语符既表征了一定的语义内容,又能充当其前或其后的语符的语境基础;这个过程体现了语境转换潜势。语义累积到最后形成了"十分感动,然而(或‘后’)拒绝"的目标语义。"十动然拒"这一话语表达式的最大特点是其不完备性,汉语还有多种类型的话语同样也是不完备的。本文尝试借助动态语义理论来对"十动然拒"所涉及的心智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对这类话语不完备的语言现象做出机制性的解释。
- 何爱晶
- “有一种X叫Y”句式的意识涌现生成机制研究被引量:10
- 2014年
- 本文基于对"有一种X叫Y"句式的观察,从"事件—语言用例事件"分析视角,阐释"有一种X叫Y"句式的意识涌现生成机制,并以此反观原初意识与反思意识对语言表征形成的特定作用,认为"语言用例事件"(表达式)是依赖于自然或社会存在或发生的"事件"而建构起来的,用以表征主体感知的"事件"及其感知后的心理感受。
- 雷卿王婧
- 关键词:生成动因
- 转喻隐喻机理新论——心智哲学视域下修辞研究之一被引量:40
- 2014年
- 修辞现象可分两大类:形式变异和语义变异。转喻隐喻属于语义变异,其实现的方法是换成另外一个说法,以B喻A,实质是换一个事件来说事,转换为对另一个事件的感受来获得新的语义。本文是心智哲学视域下修辞研究之一,这里只研究转喻隐喻。从心智的感受来说,转喻隐喻共有三个显著特征:转喻隐喻是思维模型;是表征主体的价值选择的载体;最后落实为语言表达式的语言用例事件。转喻隐喻的区分是:转喻涉及本体存在的"存体",隐喻涉及其"存态",存体和存态对应着转喻隐喻的本体与喻体的邻接关系和相似关系,是邻接关系和相似关系的根据。这些特征是客观存在的,不以研究的方法为转移,但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影响某些特点是否能得以暴露及暴露的幅度和深度。
- 徐盛桓何爱晶
- 关键词:转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