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01215)

作品数:9 被引量:72H指数:6
相关作者:唐磊张晓鹏顾小荣姜久艳刘念龙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江苏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影像
  • 5篇影像学
  • 5篇肿瘤
  • 4篇胃肠
  • 3篇影像学评价
  • 3篇胃癌
  • 3篇扩散
  • 3篇扩散加权
  • 3篇间质
  • 3篇间质瘤
  • 3篇靶向
  • 3篇靶向治疗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
  • 2篇术前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肿瘤分期
  • 2篇胃癌术
  • 2篇胃癌术前

机构

  • 6篇北京大学肿瘤...
  • 2篇北京市肿瘤防...
  • 1篇江苏省肿瘤医...
  • 1篇北京肿瘤医院

作者

  • 5篇唐磊
  • 3篇张晓鹏
  • 1篇庞娟
  • 1篇李晓婷
  • 1篇田振
  • 1篇李艳玲
  • 1篇沈琳
  • 1篇曹崑
  • 1篇王美芹
  • 1篇刘念龙
  • 1篇姜久艳
  • 1篇孙应实
  • 1篇顾小荣
  • 1篇吴楠

传媒

  • 4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肿瘤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胃肠间质瘤外科治疗相关的影像学评价被引量:7
2015年
影像学是胃肠间质瘤(GIST)术前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影像学报告GIST大体分型及分期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及预后评估。CT及MRI多平面成像可辅助术前对肿瘤侵犯周围脏器情况做出客观评价。影像学形态和功能成像结合,可为术前靶向治疗疗效的早期评价及密切随访提供潜在指标,指导诊断性治疗的实施,并及时发现靶向治疗相关合并症。影像学多手段联合应用为GIST的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信息,有助于病人获得更好的治疗预后。
唐磊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靶向治疗
MR扩散加权成像对不可切除胃肠间质瘤靶向治疗效果的早期评估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早期预测胃肠间质瘤(GIST)靶向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连续入组29例经病理证实,至少有1个长径>1 cm的靶病灶,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单药治疗的不可切除GIST患者.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治疗后3个月接受MRI检查,并对靶病灶进行连续监测.测量病灶整体ADC值(ADCentire值)、DWI显著高信号区域ADC值(ADCmin值)和T2WI肿瘤长径(LD),计算治疗后2周LD值变化率(%ΔLD)、ADCmin值变化率(%ΔADCmin)及ADCentire值变化率(%ΔADCentire).根据疗效综合评判标准将病灶分为治疗有效组和反应不良组.两组间各量化值及其早期变化率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以疗效判断综合标准为金标准,采用ROC曲线判断各参数值预测疗效的效能.结果 29例患者共82个病灶纳入观察,治疗有效组病灶57个,反应不良组病灶25个.治疗有效组治疗前基线ADCmin值和ADCentire值均低于反应不良组[ADCmin值分别为(0.90±0.27)×10-3和(1.15±0.29)× 10-3 mm2/s,t=3.673,P<0.01;ADCentire值分别为(1.06±0.26)×10-3和(1.31 ±0.32)×10-3mm2/s,t=3.698,P<0.01];两组病灶治疗前长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IST靶向治疗2周后,治疗有效组和反应不良组%ΔADCmin、%ΔADCentire和%ΔL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ΔADCmin分别为48%和3%,Z=-5.310,P<0.01;%ΔADCentire分别为45%和2%,Z=-5.768,P<0.01;%ΔLD分别为-6%和-1%,Z=-2.752,P<0.01).治疗前ADCmn值、ADCentire值及LD值预测疗效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5、0.721和0.503,治疗2周后%ΔADCmin值、%ΔADCentire值及%ΔLD预测疗效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9、0.877和0.694.以%ΔADCmin值≥13%为截点预测治疗有效,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42和0.760;以%ΔADCentire值≥22%为截点预测治疗有效,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62和0.800.结论 GIST靶向治疗后2周ADC值变化率对疗
唐磊张晓鹏沈琳李健曹崑李晓婷李艳玲孙应实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磁共振成像靶向治疗
能谱CT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能谱CT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3月我院肿瘤外科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患者术前均行能谱CT扫描,对所有病例患者CT能谱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进而探讨能谱CT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能谱CT显示50例胃癌患者病变部位贲门部25例,胃底体部18例,胃窦部7例;低、中、高分化腺癌例数分别为31例、18例、1例;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胃癌术前T分期中T1、T2、T3、T4期所占百分比数值分别为8.00%、18.00%、52.00%、22.00%。结论能谱CT在胃癌术前分期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胃癌患者进行较准确的术前分期诊断,为其临床及时、合理治疗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顾小荣王美芹姜久艳刘念龙
关键词:胃癌能谱CT术前分期
胃肠道肿瘤新辅助治疗疗效的影像学评价被引量:1
2013年
新辅助治疗可使局部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增加根治切除的机会并从中获益。影像学是评价新辅助治疗疗效的重要手段.对于胃肠道肿瘤患者实现个体化诊疗意义重大。胃肠道肿瘤新辅助治疗评效的影像学手段主要包括CT、MRI和PET。RECIST形态学标准是目前国际通用的实体肿瘤评效准则,但其在胃肠道癌新辅助化疗的应用却遭遇瓶颈,陷入多数肿瘤无可测量靶病灶的困境。针对上述缺陷,近年来相关研究热点多集中于功能影像学领域,围绕PET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诸多影像学研究已经初步得到振奋人心的成果.有望为胃肠道肿瘤新辅助治疗的疗效评价提供有潜力的新指标。各种影像模式性能的稳定发挥,有赖于影像模式使用过程中的流程标准化、规范化,以保障治疗前后影像学资料较高的可重复性和可对比性。
张晓鹏
关键词:胃肠肿瘤新辅助治疗影像学疗效评价
胃癌术前影像学精准分期存在的争议与困惑被引量:17
2016年
AJCC规定了胃癌各分期的病理学标准,却没有描述各分期对应的影像学征象。权威标准的缺失以及现有影像手段的局限性,导致影像医生在胃癌评价时的"分期恐惧"(stage fright)以及不同认知下的争议与困惑:(1)胃黏膜下层未显示时只能采取"50%厚度比"的间接标准区分T1和T2。(2)影像学无法显示菲薄的浆膜下层,导致T2过分期为T3。(3)浆膜侧炎性纤维索条及胃裸区的存在,导致T3过分期为T4。(4) T4b的影像判断标准尚存争议,对其可切除性的认识也不统一;部分浸润显著、无法切除者,缺乏典型的CT征象。(5)体积仍是影像学判断淋巴结转移的直接标准,N分期准确率仅50%~70%。(6)早期腹膜转移缺乏特异性征象,诊断敏感性仅50%。针对上述胃癌术前精确分期面临的争议和困惑,现有影像学手段尚无法取得本质突破,但可通过检查和报告流程中的规范化(充盈、多期增强、多平面重建和窗技术等)、精细征象的发掘(亮线征和污迹征等)以及新手段的探索和利用(能谱CT和磁共振扩散成像等),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和提高。
唐磊
关键词:胃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肿瘤分期
北京某肿瘤医院2009~2013年门诊患者就诊情况分析
2014年
[目的]分析北京某肿瘤医院门诊患者就诊情况,为提高门诊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该肿瘤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对2009~2013年到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乳腺肿瘤、胃肠肿瘤和肺肿瘤是该医院门诊就诊人次前3位的病种,患者以女性为主(62.6%~64.0%),年龄41-60岁居多;复诊患者比例为80.0%-82.7%。门诊量逐年增长,且5月和10月为季节高峰。[结论]该肿瘤医院应合理调配医疗资源,更好地为门诊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田振唐磊庞娟吴楠
关键词:肿瘤患者门诊医院管理
胃癌影像学分期与评效--多学科诊疗的需求与对策被引量:14
2015年
多学科诊疗模式对胃癌的影像学评价提出了更高要求,涵盖从分期到评效的多个层面。受到分辨率制约,目前各种影像学手段均无法显示胃的浆膜结构,联合浆膜面“亮线征”或可间接提高胃癌侵出浆膜的判断准确率;能谱CT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则可能为胃癌的分期评价提供具有潜力的新手段。胃癌CT评价时,应重视癌肿在脂肪间隙内弥散浸润并广泛侵犯周围脏器所导致的不可切除征象。评价腹膜转移时要注意观察位置的全面性,并关注一些可能提示腹膜转移的早期征象。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可能为胃癌放化疗的疗效评价提供新的指标,辅助解决胃癌新辅助化疗无合适形态学靶病灶的问题。
唐磊
关键词:胃肿瘤肿瘤分期疗效评价
胃肠道间质瘤靶向治疗的影像学评价与检查规范被引量:3
2013年
传统形态学标准难以准确反映胃肠道间质瘤(GIST)靶向治疗后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已无法满足个体化诊断治疗时代对影像学评价手段的需求。Choi标准及后续多个CT检查联合标准的出现,为客观反映GIST靶向治疗后的组织学改变提供了新的标准。PET-标准摄取值和MRI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值的变化,可从功能成像角度反映GIST靶向治疗后的早期组织学改变,为其疗效评价提供新的有潜力指标。制订并遵循规范的影像学检查及评价流程,有利于GIST个体化诊断治疗的开展。
张晓鹏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CT检查扩散加权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值与局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值)的变化及其与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10年11月至2011年9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新辅助化疗的24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分别于新辅助化疗前后行磁共振检查。 T2加权序列测量癌肿胃壁厚度,DWI序列测量胃癌ADC值,分别以边缘勾勒和类圆形感兴趣区获得反映病灶整体的ADCentire值和高活性区域的ADCmin值。根据3年生存情况将全部病例分为长期生存组(14例)和预后不良组(10例),比较两组间定量参数基线值及治疗后变化率的差异,评估上述定量参数预测长期生存的效能。结果长期生存组和预后不良组治疗前ADCmin值[(1.17±0.23)×10-3 mm2/s比(1.23±0.27)×10-3 mm2/s]及ADCentire值[(1.43±0.20)×10-3 mm2/s比(1.50±0.24)×10-3 mm2/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新辅助化疗后,长期生存组较预后不良组ADCmin值升高率(中位数:21%比5%)及ADCentire值升高率(中位数:23%比1%)增高(P=0.06,P=0.02)。治疗前肿瘤厚度、ADCmin值及ADCentire值评估长期生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3、0.543和0.600;治疗后厚度值、ADCmin值及 ADCentire值变化率预测长期生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32、0.729和0.779。取ADC值升高率大于或等于15%预测长期生存,ADCmin值的阳性预测值为81.8%(9/11), ADCentire值的阳性预测值为83.3%(10/12);取ADC值升高率小于或等于10%预测预后不良,ADCmin值的阳性预测值为63.6%(7/11),ADCentire值的阳性预测值为70.0%(7/10)。结论胃癌新辅助化疗后ADC值的变化率与患者预后存在相关性,ADC值升高明显的患者长期生存比例较高;反映肿瘤整体特性的ADCentire值预测效能优于反映肿瘤高活性部分的
唐磊孙应实李子禹张晓鹏曹崑李晓婷陕飞李子然季加孚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扩散加权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