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08GR1125)

作品数:2 被引量:28H指数:2
相关作者:陈万权刘太国张敏封薇吴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河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脱氧雪腐镰刀...
  • 2篇镰刀
  • 2篇镰刀菌
  • 1篇毒素
  • 1篇籽粒
  • 1篇污染
  • 1篇污染分析
  • 1篇小麦
  • 1篇小麦籽粒
  • 1篇镰刀菌毒素
  • 1篇禾谷
  • 1篇禾谷镰刀菌
  • 1篇伏马毒素
  • 1篇T-2毒素
  • 1篇DON
  • 1篇ELISA检...

机构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作者

  • 2篇刘太国
  • 2篇陈万权
  • 1篇朱宝成
  • 1篇高利
  • 1篇吴杰
  • 1篇封薇
  • 1篇张敏

传媒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在小麦籽粒中的积累分析被引量:18
2012年
镰刀菌产生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污染小麦后对人畜具有较大的毒害作用。为明确DON毒素在小麦籽粒中的积累数量及其与镰刀菌菌株、接菌数量、小麦品种和病害严重度的关系,试验采用单花滴注方法在5个抗病性不同的小麦品种上分别接种9个禾谷镰刀菌菌株,每个菌株接种1×106、1×105和1×104个/mL 3个分生孢子浓度,并利用ELISA法测定收获麦粒中DON毒素含量。结果表明,麦粒中DON毒素含量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禾谷镰刀菌菌株产生毒素能力不同所致。接种菌株8003、4020的所有麦粒中DON毒素含量均显著高于相同条件下接种其他7个菌株的小麦。当接种产毒素能力强的菌株时,小麦抗病品种表现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DON毒素积累的能力。不同接菌浓度对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程度和麦粒中DON毒素含量有显著影响,在相同条件下,接菌浓度越高,病害严重度越高,DON毒素含量也越高;反之,接菌浓度越低,病害严重度越低,DON毒素含量也越低。
封薇刘太国张敏陈万权
关键词:小麦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禾谷镰刀菌
小麦四种镰刀菌毒素的ELISA检测及毒素污染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为明确镰刀菌毒素在小麦中的污染与分布状况,选取以四种镰刀菌毒素的特异性抗体制备的ELISA试剂盒,检测了来自全国范围内的183个冬小麦、46个春小麦品种(系)样品中的镰刀菌毒素含量,并对不同麦区小麦样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伏马(fumonisin)、单端孢霉烯醇(T-2)和玉米赤霉烯酮(ZON)四种毒素含量及污染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小麦品种(系)中镰刀菌毒素污染比较普遍,但污染水平较低,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四种镰刀菌毒素中以DON毒素为主,其平均含量为73.87μg/kg。不同麦区间DON、fumonisin和T-2毒素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ZON毒素的含量在麦区间差异不显著(P>0.05),东北春麦晚熟组、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和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镰刀菌毒素总体含量较高。DON与ZON毒素污染率在麦区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fumonisin与T-2毒素污染率差异不显著(P>0.05)。在不同麦区间,东北春麦晚熟组的DON毒素的含量和污染率均为最高。
吴杰刘太国高利朱宝成陈万权
关键词: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伏马毒素T-2毒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