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11051-04)

作品数:9 被引量:75H指数:6
相关作者:刘招君孙平昌柳蓉胡晓峰孟庆涛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盆地
  • 5篇松辽盆地
  • 4篇页岩
  • 4篇上白垩统
  • 4篇白垩统
  • 3篇东南
  • 3篇东南隆起区
  • 3篇油页岩
  • 3篇松辽盆地东南...
  • 3篇青山口组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有机质
  • 2篇泥页岩
  • 2篇物源分析
  • 2篇古近系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断陷

机构

  • 9篇吉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9篇刘招君
  • 7篇孙平昌
  • 4篇柳蓉
  • 3篇胡晓峰
  • 2篇孟庆涛
  • 2篇胡菲
  • 2篇王艺萌
  • 2篇宋朔
  • 1篇杨小红
  • 1篇徐进军
  • 1篇张超
  • 1篇姚树青
  • 1篇张明明
  • 1篇贾建亮
  • 1篇赵汉卿
  • 1篇李宝毅
  • 1篇徐银波
  • 1篇甄甄
  • 1篇程丽娟
  • 1篇李翔

传媒

  • 6篇世界地质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煤炭学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梅河盆地古近系梅河组下部含煤岩系有机质富集模式被引量:7
2014年
揭示控制梅河盆地煤层分布和质量的因素以及不同环境下煤层的聚集规律,可进一步丰富梅河盆地的能源资料。梅河盆地为古近系富含煤层的断陷盆地,梅河组下含煤段为主要含煤层,在岩芯观察等相分析的基础上,下含煤段以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为主,其中扇三角洲平原河道间沼泽和湖沼为主要聚煤场所。通过系统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浅湖泥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I1型,湖泊生物来源为主;扇三角洲前缘泥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II型,陆源高等植物来源为主;扇三角洲平原河道间沼泽和湖沼煤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I2型,陆源高等植物为主,含少量湖泊生物。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表明煤层形成于淡水还原环境中。湖沼成煤区域主要有3个,分布于盆地东南侧,厚度大且层数多,平原成煤区仅一个,位于盆地西南侧,厚度小且层数少。保存条件较好的浅湖沉积物中有机质丰度较高,保存条件较差的扇三角洲前缘泥岩有机质丰度最低,扇三角洲平原沼泽因保存条件不稳定而形成厚度较小的煤层;而在静水还原的湖沼环境中则沉积了稳定的工业可采厚煤层。
白悦悦刘招君孙平昌柳蓉胡晓峰赵汉卿徐银波
关键词:古近系
松辽盆地NGN1井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一段有机质演化被引量:9
2015年
以NGN1井全取芯井为标杆,通过岩芯观察、地球化学分析和显微组分镜下鉴定,揭示青山口组一段的有机质演化规律。NGN1钻井位于松辽盆地东南缘,青一段由底至顶分别为灰绿色泥质粉砂岩-深灰色泥岩、油页岩-灰色泥岩-灰绿色粉砂质泥岩沉积,揭示了由滨浅湖-半深湖-滨浅湖的沉积环境演化。TOC、S2、含油率以及HI呈现增大-高值-减小的趋势,而半焦含量和块状密度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青一段泥岩中主要的有机质显微组分为层状藻、孢子体和骨屑等,有机质含量与单位面积显微组分、藻类相对含量均呈明显的正相关,并结合有机质判别图解,说明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型和II1型,来源以湖泊藻类为主。泥岩中的陆源有机质含量较少,说明湖泊生物控制着有机质的来源,浅湖由于水体较浅、水底含氧,保存条件较差,导致泥岩中的有机质丰度较低,半深湖-深湖水体较深,保存条件良好,促进有机质的富集,因此垂向上沉积环境演化是导致有机质变化的主要因素。
王艺萌刘招君孙平昌
关键词:松辽盆地青山口组上白垩统有机质演化
红色泥岩层系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分析——以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上白垩统姚家组为例被引量:5
2015年
对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姚家组地层进行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本区细碎屑岩中含有较多的稳定组分。通过对微量元素PAAS标准化及稀土元素标准化曲线配分模式研究,研究区内姚家组地层应来自同一物源区。CIA值及Th/U值表明源区经历了中等的风化作用;Th/Sc和Zr/Sc比值变化范围小,地球化学特征基本受源岩控制,物源区岩石未经过沉积再搬运。根据源岩构造背景判别图解,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姚家组地层的母岩主要为花岗岩(海西期和燕山期),并有少量燕山期中酸性喷出岩;源岩来自大陆边缘,为大陆岛弧火山岩系。通过Sr/Cu,Ni/Co,V/Cr,U/Th等比值综合分析,姚家组沉积时为干热气候,水体富氧,因此造成姚家组厚层的红色泥岩沉积。
宋朔刘招君孙平昌王艺萌谢文泉宋青磊
关键词:沉积环境松辽盆地
陆相盆地油页岩成矿规律:以东北地区中、新生代典型盆地为例被引量:25
2012年
油页岩作为常规油气的重要替代或补充能源,在全球资源战略中的地位日益彰显。为了更好地揭示我国陆相油页岩的特征与分布规律,在总结多年油页岩勘查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东北地区松辽和桦甸典型含油页岩盆地矿床特征及成矿特点,揭示了陆相坳陷与断陷盆地油页岩成矿规律。油页岩主要发育于三级层序的高水位体系域和水进体系域;古气候和沉积环境对大型坳陷盆地油页岩的形成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使湖泊自身生产力大大提高,为油页岩形成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油页岩的平面分布受控于沉积环境的变化,主要分布于深湖—半深湖相,盐度较高使水体处于盐度分层,有利于有机质保存。构造条件对小型断陷盆地油页岩成矿起着至关重要的控制作用,通过控制可容纳空间而影响了油页岩的厚度分布及品质特征,油页岩主要富集相带为靠近控盆同生断裂一侧的半深湖—深湖环境,且靠近控盆同生断裂一侧油页岩厚度明显加厚和含油率增大;同时,干湿交替的气候控制了油页岩的层数和保存条件。对比分析表明:坳陷含油页岩盆地规模多为大型,油页岩矿单独存在、分布面积大,以中薄层中低含油率为典型特点;断陷含油页岩盆地规模多为小型,油页岩矿单独存在或与煤相伴生,以薄层高含油率或巨厚层中等含油率为典型特点。在三级层序的水进和高水位体系域中,有机质丰度和湖泊生产力较高,层状藻和结构藻较为繁盛,外源输入较低、水体盐度较大、还原性较强,且呈碱性环境,是油页岩形成的有利时期。因此,古构造、古气候和沉积环境综合控制下的丰富有机质来源和良好的湖水盐度分层是油页岩有机质富集的有利因素。
刘招君孟庆涛贾建亮孙平昌柳蓉胡晓峰
关键词:坳陷盆地断陷盆地成矿规律成矿模式油页岩
松辽盆地扶余—长春岭地区上白垩统青山口组油页岩品质特征及意义被引量:11
2016年
松辽盆地扶余—长春岭地区上白垩统青山口组发育多层油页岩,油页岩颜色主要为棕褐色和灰黑色,发育水平层理和块状层理,揭示其沉积于半深湖-深湖环境。通过系统取样、测试和分析表明:研究区油页岩为中等含油率、中发热量、高灰分及低硫油页岩。总有机碳(TOC)测试结果为4.87%~19.90%,平均为7.88%,表明油页岩有机质丰度较高;通过岩石热解参数分析,研究区油页岩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Ⅱ型次之;结合最大热解峰顶温度T_(max)(℃)的变化范围为437℃~449℃,指示出研究区的油页岩有机质成熟度处在未熟-低熟阶段。对研究区油页岩的厚度及含油率展布特征进行分析表明:研究区2号和3号矿层油页岩厚度最大,连续性最好,ZK0809井和ZK3201井区油页岩累计厚度较大,而SY9井区油页岩含油率最高。
宋青磊刘招君胡菲谢文泉宋朔
关键词:松辽盆地青山口组油页岩
敦化盆地土门子组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
2015年
为研究敦化盆地新近系土门子组砂岩的源岩属性和源区大地构造背景,对其进行系统取样,并通过地球化学和镜下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门子组砂岩稀土元素具有轻稀土富集(w(LREE)为51.00~278.31μg/g),重稀土平坦(w(HREE)为14.27~79.38μg/g),较明显的Eu(平均w(δEu)为0.84)负异常等特征,而微量元素没有显著的均一化,表明土门子组源岩未经沉积再循环作用,属于短距离搬运堆积,且源岩主要为来自上地壳的长英质岩。结合砂岩地球化学特征与砂岩Dickinson图解及区域地质的研究判断认为,土门子组砂岩具有多个物源,其源区主要形成于印支运动晚期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下的再旋回造山源区和基底隆起区,源岩主要来自于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的长英质火山岩和侵入岩,而少量可能来自于晚二叠世的变质岩和残余白垩纪及古近纪的沉积岩。
徐进军刘招君孟庆涛胡菲孙平昌程丽娟宋宇
关键词:敦化盆地沉积地球化学大地构造背景物源分析
梅河盆地古近系梅河组沉积层序演化特征被引量:1
2015年
梅河盆地为典型的断陷型含煤、油页岩盆地。通过岩芯、测井和地震的层序标志识别,在梅河盆地梅河组识别出1个巨层序、2个超层序和4个三级层序。其中,砂砾岩段、下部含煤段、中部泥岩段、上部含煤段分别对应着三级层序I、II、III和IV。通过对层序地层格架的认识,结合构造、沉积分析,揭示了研究区梅河组沉积层序演化规律,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演化分别为:层序I发育了盆地初始裂陷阶段的冲积型和扇三角洲沉积;层序II发育了盆地裂陷扩张阶段扇三角洲、沼泽和浅水湖泊沉积;层序III发育了盆地最大扩张阶段深水湖泊沉积;层序IV发育了盆地萎缩阶段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因此,梅河盆地梅河组的层序I到层序IV的演化揭示了中国东部伸展环境下断陷盆地从初始裂陷阶段到盆地萎缩阶段完整的不同沉积层序演化特征。
张超柳蓉刘招君白悦悦胡晓峰姚树青
关键词:古近系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上白垩统嫩江组泥页岩段地球化学特征与物源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嫩江组泥岩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泥岩中含有一定量的铁镁质组分和较多的稳定组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嫩江组含油页岩段沉积时期存在多个物源。CIA和PIA值没有随着埋深的减少而增加,说明嫩江组泥岩受后期风化影响很小。CIA值为70.5~77.0,Th/U值为2.67~3.98,说明泥岩源区经历了中等强度风化作用。Zr/Sc—Th/Sc图解表明泥岩的化学成分受源岩成分控制。通过源岩和构造背景判别图以及前人资料可知,松辽盆地嫩江组母岩主要为海西期花岗岩,源岩的构造背景为大陆边缘造山带火山岛弧岩系。物源中输入较多的铁镁及含钙物质,促进油页岩的形成。
邓硕刘招君孙平昌
关键词:松辽盆地上白垩统油页岩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青山口组一段泥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4
2014年
松辽盆地青山口组一段主要为暗色泥岩,并发育多层品质较好的油页岩.对盆地东南隆起区NGN1井泥岩系统取样测试,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w(SiO2)为44.88% ~57.75%,w(K2O)一般比w(Na2O)高,w(MgO+Fe2O3^T)为4.5% ~ 10.01%,表明泥岩中含有较多的含钾矿物和一定的铁镁质成分.样品微量元素PAAS标准化配分曲线显示样品中元素富集、亏损均呈现基本一致的趋势,表明泥岩沉积时期存在一种主要物源.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后呈现出明显的右倾趋势和Eu的负异常,显示物源来自上地壳.泥岩CIA指数为48~62,Th/U值大都集中在1.48 ~4,表明泥岩源区经历了低等的风化作用;Th/Sc-Zr/Sc图解显示泥岩中的沉积碎屑没有经历沉积再循环,受原岩成分控制,表明地球化学数据可以进行物源类型和构造环境判断.根据原岩和构造背景判别图解,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青一段泥岩物源主要为中—晚侏罗世中酸性喷发岩,并混有海西期和燕山期花岗岩;原岩的构造背景为大陆边缘造山运动形成的大陆岛弧.
李翔刘招君孙平昌李宝毅柳蓉张明明甄甄杨小红
关键词:松辽盆地地球化学泥页岩青山口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