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07FY110100)
- 作品数:5 被引量:32H指数:4
- 相关作者:王庆彪钟扬朱勇刘念陈婕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青藏高原植物资源与种子库建设被引量:5
- 2013年
- 青藏高原的特殊生境孕育了珍贵的植物种质及遗传资源,这是大自然留给人类及其他生物的宝贵财产,但其正面临着人类活动加剧、资源过度开发、全球气候变暖等威胁。因此对青藏高原特殊生境下的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开展调查、收集、保存、充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工作刻不容缓。项目通过对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除喜马拉雅南坡中低海拔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外的青藏高原及横断山区,或根据物种的分布情况部分扩张到邻近地区)为期四年的植物种质调查、采集,现已完成13638个采集单元,100472份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采集类群包括137科825属4123种,其中不乏濒危、特有及重要经济植物类群。取得喜人成果的同时,项目组对前期工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认为对青藏高原地区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工作任重道远,尚需加强;相关工作的不断深化对项目参与人员的植物分类学基础及运用能力提出更大挑战;薄弱的种子生物学研究和尚不健全的科学评估体系制约了种质资源的有效收集和保存,尚需进一步跟进与完善。
- 孙航张建文乐霁培
- 关键词:青藏高原种质资源
- 种子重量与海拔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0
- 2014年
- 种子重量与海拔的关系是植物生态学中重要而尚存争议的问题。本文对中国123科853种2 879份野生植物种子的重量在海拔上的变化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种子重量总体上与海拔呈负相关,种子重量级别多样性和生活型多样性随海拔上升呈阶梯状下降。但7级种子中,只有100级种子的重量与海拔呈负相关;7种生活型中,只有灌木和匍匐草本的种子重量与海拔呈负相关;在种水平上,只有8.2%的物种种子重量与海拔存在相关性。本研究揭示了我国种子重量与海拔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遗传和环境对种子重量的影响,对植物育种、森林管理以及入侵植物的防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杜燕何华杰张志峰杨娅娟李涟漪杨湘云
- 关键词:种子重量海拔梯度
- 青藏高原东部尕海湿地种子库沿水位梯度的分布格局被引量:10
- 2013年
- 近年来,青藏高原湿地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植被严重退化.种子库研究是开展受损湿地植物群落恢复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种子库的空间分布格局对研究地表植被的分布格局具有指导作用.本研究选取青藏高原东部尕海湿地作为研究地点,沿水位梯度设置沉水区以及交错区2个区域,在沉水区设置3条样线,交错区设置2条样线,探讨不同水位梯度下种子库空间分布格局,以期为青藏高原东部退化湿地种子库湿地植被修复的取样策略提供依据.基本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样线间、不同区域间平均种子密度(P>0.05)以及相对丰富度(P>0.05)差异不显著,物种数在不同区域差异较明显(P=0.005);Shannon(H),Simpson(D)比较结果表明,交错区的物种多样性高于沉水区;物种相似性S?rensen’s比较结果仅在样线上存在差异,第一条样线的物种相似性比其他样线差异小;以样方为单位基于TWINSPAN聚类进行的DCA分析的结果将沉水区和交错区区分开来.疏化曲线结果表明:为获得调查所观测到的最大物种数,沉水区为361个个体,交错区为304个个体;沉水区疏化曲线个体与样方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旱生区域,并随着取样个体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一年生或两年生物种的物种数以及高原所特有的物种数比较结果表明,交错区物种数高于沉水区.以上结果说明,以尕海为代表的高海拔湿地种子库沿水位梯度存在带状分布格局,这一格局的存在使得地表植被存在沿水位梯度带状分布特征的潜力.
- 刘帆刘晖徐凌翔程玉李伟
- 关键词:青藏高原种子库湿地
- 利用8个基因的DNA序列探讨南洋杉科的系统发育关系和起源时间被引量:1
- 2009年
- 南洋杉科是最原始的松杉纲类群之一,其系统发育关系与起源(分支)时间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利用自行测定和Gen Bank中获得的核核糖体18S和26S,叶绿体16S,rbcL,matK和rps4以及线粒体coxⅠ和atp1等8个基因的DNA序列,构建了南洋杉科的分子系统树,确定该科属间系统发育关系应为((瓦勒迈杉属,贝壳杉属),南洋杉属).以瓦勒迈杉属和南洋杉属Araucaria族和Eutacta族的化石记录作为时间标定,估计南洋杉科的起源在(308±53)百万年前,即该科在石炭纪晚期起源,而非以往认为的三叠纪.用相同基因组合还估计出南洋杉属起源于(246±47)百万年前,贝壳杉属起源于(61±15)百万年前.对不同基因所构建的系统树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它们所估计的起源时间进行比较表明,叶绿体matK和rps4基因较为适合南洋杉科的系统发育与起源时间估计研究.
- 刘念朱勇魏宗贤陈婕王庆彪简曙光周党卫施婧杨永钟扬
- 关键词:系统发育
- 麻黄属rbcL基因的适应性进化检测与结构模建被引量:6
- 2010年
- 采用PAML程序检测麻黄属14种及其他9种裸子植物rbcL基因的适应性进化.以"分支"模型检测到该属植物RbcL蛋白催化活性区先后经历了3次大范围的选择;以"分支-位点"模型检测出在该基因第365位密码子位点存在正选择的物种;计算机三维结构模建进一步显示该位点引起RbcL蛋白βG折叠、βH折叠和βE折叠的空间结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与麻黄属该蛋白对环境的适应有关.
- 刘念王庆彪陈婕朱勇扎西次仁胡祎瑶陈凡钟扬
- 关键词:麻黄属裸子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