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6044)

作品数:7 被引量:56H指数:6
相关作者:陈建芳陈法锦金海燕张海生贾国东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氮同位素
  • 1篇氮循环
  • 1篇营养
  • 1篇营养限制
  • 1篇营养盐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机氮
  • 1篇有孔虫
  • 1篇雨水
  • 1篇植物
  • 1篇生物硅
  • 1篇同位素
  • 1篇泥质
  • 1篇气候
  • 1篇夏季
  • 1篇硝酸盐
  • 1篇磷酸盐
  • 1篇南海北部
  • 1篇可溶性有机氮
  • 1篇化学反应

机构

  • 7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同济大学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德国汉堡大学
  • 1篇汉堡大学

作者

  • 6篇陈建芳
  • 3篇金海燕
  • 3篇陈法锦
  • 2篇贾国东
  • 2篇陈荣华
  • 2篇李宏亮
  • 2篇王奎
  • 2篇郑连福
  • 2篇高生泉
  • 2篇张海生
  • 2篇徐燕青
  • 1篇成鑫荣
  • 1篇赵泉鸿
  • 1篇袁梁英
  • 1篇乔培军
  • 1篇曾淦宁
  • 1篇郑玉龙
  • 1篇冉莉华
  • 1篇张在秀
  • 1篇李洪亮

传媒

  • 1篇分析化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地球化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海洋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太平洋中西部海域浮游植物营养盐的潜在限制被引量:9
2012年
2009年8月至9月期间在太平洋西部N1站和中部N2站进行现场营养盐加富培养实验。结果显示:N1站,浮游植物生物量对N或者P添加都有较强的响应,其中N+P+Si组和N+P组浮游植物长势迅速,叶绿素a从初始的0.03μg/L分别达到2.12μg/L和1.83μg/L,同时P先于N和Si之前被耗尽;说明N1站为N、P共同限制,P是首要限制因子。而N2站,浮游植物生物量仅对N、P共同添加有明显响应,N先于P和Si被浮游植物消耗殆尽。利用培养过程中营养盐比值变化推断,N1站浮游植物以低于Redfield ratio(16N∶1P)吸收N和P;而N2站浮游植物以高于Redfield ratio(16N∶1P)吸收N和P。这可能解释了太平洋西部的寡营养盐海域为潜在P限制,而在太平洋中部海域则为潜在N限制。
徐燕青陈建芳高生泉王奎金海燕李洪亮曾淦宁
关键词:营养限制浮游植物
广州夏季雨水硝酸盐δ^(15)N变化特征被引量:11
2010年
通过对广州2007年夏季雨水硝酸盐δ15N的研究,讨论了广州地区雨水硝酸盐的主要来源及与之有关的大气化学演变过程。雨水硝酸盐δ15N的变化趋势与N2O5含量的相似,暗示雨水硝酸盐δ15N与氮氧化合物的大气化学过程之间存在某种联系。白天雨水硝酸盐δ15N值偏低,与OH自由基氧化NOx生成硝酸盐的"白天反应"为主要反应相一致;18:00以后硝酸盐δ15N值呈升高趋势,则与N2O5累积的"夜间反应"成为主导反应相一致。因"白天反应"生成的HNO3的δ15N值受同位素分馏影响较小,白天雨水硝酸盐δ15N值更能准确反映大气NOx的来源。白天雨水硝酸盐δ15N平均值为2.5‰±2.1‰,表明除火力发电厂和机动车尾气排放来源外,雷电以及海源对大气NOx可能也有潜在贡献。
陈法锦贾国东陈建芳张海生
关键词:雨水硝酸盐氮同位素光化学反应
南海北部和中部硅藻通量季节性变化及其对季风气候的响应被引量:7
2011年
通过对南海北部和中部两套时间序列沉积物捕获器中的颗粒物样品进行硅藻分析,揭示了南海北部和中部硅藻通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区域差异和各自对东亚季风气候的响应。研究表明在南海北部和中部海域,硅藻通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示海洋初级生产力水平,其中南海北部硅藻通量明显低于中部,这可能与北部颗粒物样品采集期间发生的El Ni o事件有关;南海北部和中部硅藻通量均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其中东亚冬季风对南海北部海域硅藻的生长有着显著影响,而南海中部则受夏季西南季风的影响更为强烈;南海北部深层硅藻通量高于浅层,这表明南海北部可能存在较强的深层流作用。
冉莉华郑玉龙陈建芳陈荣华郑连福WIESNER Martin-G
关键词:硅藻季风沉积物捕获器
南海若干古生产力替代指标探讨被引量:6
2010年
沉积记录中的古环境信息,是经过各种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改造后的信号,因而是不完整的,有些甚至可能是被歪曲的。通过表层沉积有机碳、生物硅和色素对上层海洋的响应,对南海古生产力替代指标的可靠性及其影响因素作出初步评估。尽管南海海洋生产力较低,生源通量以小颗粒为主(沉降速率慢),侧向漂移明显,且不易形成低氧条件,使有机碳的保存效率比较低,影响了沉积有机碳作为古生产力替代指标的可靠性,但南海表层沉积有机碳含量在大的时空尺度上仍然能反映上升流高生产力区状况,说明沉积记录(几十至几百年时间尺度)对小尺度(自季至年)上的"细节"差异可以进行"平滑"。总的来说,沉积有机碳是比较好的古生产力指标,但对于寡营养、生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大、碳酸盐溶解和陆源稀释影响明显的南海,将绿素和生物硅含量作为古生产力替代指标时应该更加慎重。
陈建芳李宏亮金海燕陈法锦M G WIESNER郑连福
关键词:生物硅古生产力影响因素
氢氧化镁共沉淀法测定海水中纳摩尔级活性磷酸盐被引量:8
2011年
利用海水中Mg2+与OH-生成沉淀时会共沉淀PO43-的特性,富集海水中PO34-,富集后的Mg(OH)2沉淀用酸溶解,应用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对试剂用量、离心速度及时间、Mg(OH)2溶解用酸种类、H/Mo等实验参数和条件进行了优化。并采用与常规磷钼蓝法介质一致的H2SO4作为Mg(OH)2沉淀溶解用酸,减少混合试剂中H2SO4的比例,提前用于Mg(OH)2沉淀溶解,减少了沉淀溶解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同时解决了测试介质H/Mo过高的问题。在优化条件下,改进的共沉淀方法的回收率为97.2%~100.9%,空白值为(4.88±0.29)nmol/L;方法检出限为2.42nmol/L。对大洋表层海水活性磷酸盐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1%~4.8%。
徐燕青高生泉陈建芳王奎金海燕袁梁英李宏亮
关键词:活性磷酸盐
东海泥质沉积区8千年来的有孔虫Mg/Ca和δ^(18)O记录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8
2010年
对东海陆架泥质沉积区MD06-3040柱状样有孔虫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获得了底栖有孔虫(Rotalinoides gaimardii)Mg/Ca和δ18O及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a bulloides)δ18O等的高分辨率记录。通过与微体化石群、沉积物粒度等古环境替代性指标对比分析,认为研究区有孔虫Mg/Ca和δ18O的变化主要受浙闽沿岸流和台湾暖流及其相关的东亚季风所控制,并推测了研究区近8千年来的古环境演变过程:8.0~4.1 cal.kaBP时期,夏季风盛行,台湾暖流和黑潮发育强盛,底层和表层海水都具有较高的温度、盐度和δ18O值,其中底层海水温度在5.7~5.2和4.6~4.1 cal.kaBP两个时期最高;4.1~0.4 cal.kaBP时期,冬季风盛行,台湾暖流和黑潮影响减弱,浙闽沿岸流发育增强,使海水温度和盐度及δ18O显著下降;0.4 cal.kaBP以来夏季风再次变强,台湾暖流和黑潮的影响随之增强,海水温度又明显上升。
张在秀赵泉鸿陈荣华翦知湣乔培军成鑫荣
关键词:有孔虫MG/CAΔ^18O古环境
河流可溶性有机氮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0年
河流DON不但记录了流域侵蚀的过程,还记录着DON的生物地球化学信息,河流可溶性有机氮其流动是流域生态系统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综述了河流可溶性有机氮的性质、来源、环境效应、时空变化以及同位素技术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指出今后河流DON的研究方向。
陈法锦贾国东陈建芳张海生
关键词:可溶性有机氮河流氮循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