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801831033)
- 作品数:1 被引量:14H指数:1
- 相关作者:李娜张楠汤洁李昭阳韩源更多>>
-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冻融区土壤碳排放及土壤有机碳变化
-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碳排放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冻融区土壤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冻融循环作用可改变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土壤碳排放情况,土壤碳排放又会导致全球气候的变化,令土壤环境经受更为广泛和频繁的冻融循环作用。本...
- 娄云汤洁梁爽李昭阳李娜
- 关键词:碳排放冻融作用有机碳土壤气候变化
- 文献传递
- 吉林西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生长季土壤CO_2排放通量日变化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4
- 2012年
- 利用GXH-3051A红外线分析仪,采用动态闭合气室法对吉林西部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CO2排放通量日变化进行了定位测量,系统分析了环境因子及土壤理化性质等因素对土壤CO2排放通量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田、旱田、草地和盐碱地土壤CO2排放通量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但排放通量的日均值有较大差异,其中水田和草地排放量较高,分别为1.69μmol.m-2.s-1和1.24μmol.m-2.s-1;旱田和盐碱地较低,为0.50μmol.m-2.s-1和0.63μmol.m-2.s-1。各地类土壤CO2排放通量的日均值与其每天上午10:00土壤CO2排放通量值最为接近,即可用该时间测得的土壤CO2排放通量估测日平均值。土地利用方式和大气温度是造成土壤CO2日排放通量差异的主要因素,多年来该区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改变了土壤表层10 cm内的土层温度、土壤含水率、有机碳含量、水解氮含量,进而影响土壤呼吸和CO2排放通量;区内水田土壤CO2排放通量与温度的相关性最高(R2=0.837 5),其次为旱田和草地。
- 汤洁韩源刘森李昭阳李娜张楠
-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呼吸日变化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