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ZKX0112)
-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 相关作者:刘宝瑞钱晓萍邹征云李丽殷海涛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钙离子载体和Poly(I:C)诱导人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成熟的研究
- 2007年
- 目的:探讨从健康人外周血中体外诱导培养出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方法。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再用贴壁法获取单核细胞后加入GM-CSF和IL-4,培养5天后分5组:第1组为对照组,仅含有上述细胞因子;第2组,加入多聚次黄嘌呤胞嘧啶核苷酸[Poly(I:C)];第3组,加入钙离子载体(A23187);第4组,加入Poly(I:C)和CI;第5组,加入TNF-α。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型,体外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DC刺激T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第四组细胞具有典型的树突状细胞的特征,且高表达CD83、CD80、CD86和CD40分子,具有更强的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结论:经过组合细胞因子诱导能够培养出PBMC来源的DC,且经CI和Poly(I:C)进一步诱导后获得更成熟和功能更强DC。
- 李丽刘宝瑞钱晓萍
- 关键词:钙离子载体A23187
- 自体胸水上清培养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生长所需白细胞介素-2的适宜剂量
- 2007年
- 目的:模拟体内环境,摸索出应用自体胸水上清培养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时所需白细胞介素-2(IL-2)的最适剂量。方法:恶性胸水中的TIL经贴壁法分离后,分成A、B、C三组,分别应用含有细胞因子IL-2、CD3单克隆抗体(OKT3)及外源凝集素(PHA)的自体胸水上清进行培养,其中A组IL-2终浓度为6000u/ml;B组IL-2首剂终浓度为6 000u/ml,其后换液时改为1000u/ml;C组IL-2终浓度为1000u/ml,比较不同剂量IL-2培养的TIL增殖速率、培养前后免疫表型变化和对自体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培养的第3、7、14和21 d检测发现,三组TIL均发生明显扩增,其中A、B两组间TIL的生长速度无差异,但均明显快于C组;TIL免疫表型变化和对自体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经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TIL培养时,首剂IL-2的终浓度6000u/ml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早期解除TIL的免疫抑制状态,使其在培养的第3 d就发生明显的活化和扩增,为自体TIL体外分离后仅作短期培养即回输胸腔,后续胸腔内注入IL-2,使其进一步生长,发挥杀瘤效应,从而为治疗恶性胸水奠定了理论基础。
- 邹征云刘宝瑞
- 关键词: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肿瘤免疫治疗
- 快速制备自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联合白细胞介素2胸腔输注治疗癌性胸腔积液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研究体外快速制备的自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疗法对癌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003年8月至2004年11月间确诊的22例癌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该作者实验室建立的胸腔积液TIL体外快速制备技术制备TIL,胸腔输注,后续胸腔内灌注IL-2,每天100万单位,连续4 d为1治疗周期,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采用该疗法治疗1个周期,22例患者中8例完全缓解(36.4%),11例部分缓解(50.0%),3例无效(13.6%),总有效率达86.4%。有效的病例随访中均未见治疗侧胸腔积液复发或增加;除极少数患者治疗中出现低热和胸痛外,未见有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自体TIL联合IL-2治疗癌性胸腔积液,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刘宝瑞邹征云钱晓萍王燕杜娟胡文静殷海涛孔炜伟王立峰李丽陈蓉
- 关键词:癌性胸腔积液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