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0960)

作品数:35 被引量:867H指数:13
相关作者:马红亮尹云锋高人徐涵秋杨智杰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1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8篇土壤
  • 9篇亚热带
  • 8篇遥感
  • 8篇森林土
  • 8篇森林土壤
  • 6篇氮沉降
  • 5篇地表
  • 5篇有机碳
  • 5篇水土
  • 5篇水土流失
  • 4篇氮素
  • 4篇凋落
  • 4篇凋落物
  • 4篇亚热带森林
  • 4篇土壤氮
  • 4篇热带森林
  • 4篇人工林
  • 4篇马尾松
  • 4篇阔叶
  • 4篇阔叶林

机构

  • 29篇福建师范大学
  • 13篇福建省湿润亚...
  • 9篇福州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万木林自然保...

作者

  • 12篇马红亮
  • 11篇高人
  • 11篇尹云锋
  • 9篇徐涵秋
  • 9篇杨智杰
  • 8篇杨玉盛
  • 7篇谢锦升
  • 5篇裴广廷
  • 4篇江军
  • 4篇陈仕东
  • 4篇曾宏达
  • 4篇陈光水
  • 4篇杨柳明
  • 4篇杨燕华
  • 3篇林伟
  • 3篇何慧
  • 3篇刘小飞
  • 3篇林娜
  • 3篇刘强
  • 3篇吕茂奎

传媒

  • 12篇生态学报
  • 6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亚热带资源与...
  • 3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土壤
  • 1篇地理科学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14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福建省长汀县河田盆地区近35年来地表裸土变化的遥感时空分析被引量:25
2013年
福建省长汀县河田盆地区是中国南方最典型的红壤水土流失区之一,当地人民和各级政府一直为治理该区的水土流失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利用遥感技术对该区1976年以来地表裸土分布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基于所提出的双重遥感指数法对该区的裸土信息进行提取,查明了该区地表裸土分布的时空变化情况。研究表明,该区近35年的治理已大大减轻了地表的裸露程度,地表裸土面积从1976年的159.17 km2锐减到2010年的51.98 km2。在3个不同的观察时间段里,裸土面积的变化呈现逐次减少、减速加快的趋势,客观地反映了该区水土流失治理的3个重要历史时期和政策所产生的效应。
徐涵秋
关键词:水土流失河田遥感
福建省长汀县河田水土流失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热环境效应被引量:34
2013年
南方红壤典型水土流失区——福建省长汀县河田盆地区的大片山地曾由于植被稀少、山岭裸露、气候炎热,而被称之为"火焰山"。通过20多年的水土流失治理,该区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利用遥感技术,计算了长汀县河田盆地区在1988—2010年间的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伴随的地表温度变化。结果表明,通过近22a的水土流失治理,该区的平均植被覆盖度有了明显的升高,从1988年的48.83%上升到2010年的59.78%;而同期盆地内外的温度差异也随之下降,盆地裸露区和周边地区的温差降低了近1℃。定量研究表明,河田盆地区的植被覆盖度每增加10%,可降低地表温度0.6—1℃。
徐涵秋何慧黄绍霖
关键词:遥感植被覆盖度地表温度水土流失
红壤侵蚀地马尾松林恢复后土壤有机碳库动态被引量:14
2013年
运用RothC(version 26.3)模型,并结合"时空代换法"对长汀河田红壤侵蚀退化地马尾松人工恢复后林地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库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反演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RothC 26.3模型的模拟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红壤侵蚀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的变化趋势;RothC 26.3模型适用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马尾松林地土壤碳库的动态模拟;侵蚀退化地在马尾松林建植后,林地表层土壤碳吸存速率以非线性的形式上升,并在15—25a时间内达到最大,马尾松恢复后前30a林地土壤平均碳吸存速率约为0.385 tC.hm-.2a-1,自马尾松建植后演替至当地顶级群落(次生林)全过程中平均碳吸存速率约0.156 tC.hm-.2a-1;根据模拟结果得到的拟合方程,计算得到研究区红壤侵蚀退化地的碳饱和容量约为36.85 tC/hm2,固碳潜力约为33.26 tC/hm2。
何圣嘉谢锦升曾宏达田浩周艳翔胥超吕茂奎杨玉盛
关键词:马尾松生态恢复有机碳库
基于RUSLE的福建省长汀县河田盆地区土壤侵蚀定量研究被引量:43
2013年
以RS、GIS和RUSLE模型为主要技术,选取典型的土壤侵蚀区福建省长汀县河田盆地区为研究区,通过对模型因子的合理选择,估算了该地区1988年、1998年和2010年的土壤侵蚀量,实现土壤侵蚀状况的定量评价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在1988年至2010年期间,研究区土壤侵蚀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由4259.11 t.km-.2a-1下降为1280.09 t.km-.2a-1,年侵蚀量由252.42万t下降至75.87万t;中度及其以上侵蚀面积由176 km2减少至62.69 km2,微度侵蚀面积由225.85km2增加至358.9 km2。研究结果说明近22年来针对长汀河田盆地区土壤侵蚀的治理所采取的措施是卓有成效的。长汀河田盆地区水土流失进一步重点治理的区域应集中在盆地中心及其西北部等地区的高程低于400 m、植被覆盖度为20%—50%的地区。
杨冉冉徐涵秋林娜何慧曾宏达
关键词:遥感地理信息系统RUSLE水土流失
南方红壤水土流失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以长汀河田盆地区为例被引量:20
2013年
福建省长汀县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经过20多年的艰辛努力,长汀已成为中国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采用遥感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技术,基于1988、1998、2004、2009和2011年的遥感影像,对长汀县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河田盆地区进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检测与景观格局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在这23a间的土地利用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以针叶林为主的林地面积的快速增长和地表裸土面积的大幅下降。景观分析表明,水土流失治理新增的小块林地正逐渐形成连片分布,而裸土面积在大幅减少的同时,其斑块也趋于破碎。总的看来,这23a间的水土流失治理已使得研究区的生态明显趋于好转。
林娜徐涵秋何慧
关键词:遥感土地利用变化水土流失
模拟氮沉降对森林土壤酚类物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3
2014年
采用野外原位试验模拟氮沉降,研究其对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杉木林(CUL)、浙江桂(CIC)和罗浮栲林(CAF)3种林分土壤多酚、单宁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每个林分设置对照(CK,0 kg/(hm2·a))、低氮(LN,30 kg/(hm2·a))和高氮(HN,100 kg/(hm2·a))3个处理。结果表明:针叶杉木林土壤多酚含量最高,单宁和可溶性糖含量最低,且均与另两个阔叶树种林分差异显著。杉木和罗浮栲林土壤多酚含量随着氮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浙江桂多酚受HN处理影响不大,仅LN处理显著降低49.4%。氮沉降主要表现为降低土壤单宁含量,LN处理分别显著降低杉木林、浙江桂和罗浮栲林单宁含量43.5%、70.0%和79.5%;而HN处理仅降低阔叶林土壤单宁含量。然而,氮沉降增加土壤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处理相比,LN处理分别显著增加杉木、浙江桂和罗浮栲林土壤可溶性糖48.8%、19.2%和19.8%。各林分凋落物中多酚、单宁和可溶性糖含量受氮沉降的影响不显著。
高艳马红亮高人尹云锋陈仕东章伟朱祥妹杨玉盛
关键词:氮沉降可溶性糖
添加葡萄糖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氮素转化及净矿化和硝化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以亚热带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添加葡萄糖(C量水平分别是0,100,300,1 000,2 000,5 000 mg·kg-1)对土壤氮含量、氮素矿化和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添加降低土壤无机氮含量和比例,硝态氮的降低幅度大于铵态氮;但是没有降低可溶性有机氮(SON)和pH值,甚至提高SON的比例。添加葡萄糖降低氮素净矿化和硝化速率,氮素矿化作用受到抑制。结果显示,随着葡萄糖添加,亲水性氮所占比例显著降低,这与氮的固持和转化有关,导致SON比例增加;分析表明,硝态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在提取液全氮中所占比例成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R2=0.902)。研究发现,1 000 mg·kg-1的葡萄糖C添加量可能是影响杉木人工林土壤氮素转化的分界点。
马红亮魏春兰李磊高人尹云锋杨玉盛
关键词:氮沉降可溶性有机碳凋落物杉木林
氮添加对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机碳氮组分的影响被引量:15
2016年
为了研究氮添加对森林土壤有机碳氮组分稳定性的影响,选取我国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浙江桂天然林和罗浮栲天然林)和针叶林(杉木人工林),开展为期5年的野外模拟氮沉降试验,分别设置对照〔0 kg/(hm^2·a),以NH_4NO_3中的N计,下同〕、低氮〔75 kg/(hm^2·a)〕和高氮〔150 kg/(hm^2·a)〕3个氮添加水平,用H_2SO_4分2步酸水解获得LPⅠ(活性有机库Ⅰ)、LPⅡ(活性有机库Ⅱ)和RP(惰性有机库),定量研究土壤活性和惰性有机碳氮组分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对氮添加的响应.结果表明:氮添加仅对w(LPⅡ-C)(LPⅡ-C为活性有机碳Ⅱ)有显著影响,而对其他活性和惰性有机碳氮组分的影响不显著,并且对不同林分的影响存在差异.与对照处理相比,低氮处理下浙江桂天然林、罗浮栲天然林和杉木人工林土壤w(LPⅡ-C)的增幅分别为15.3%、29.8%、68.8%;高氮处理下杉木人工林土壤w(LPⅠ-C)(LPⅠ-C为活性有机碳Ⅰ)、w(LPⅠ-N)(LPⅠ-N为活性有机氮Ⅰ)和w(RP-C)(RP-C为惰性有机碳)的增幅分别为32.4%、78.6%、28.7%;氮添加使得土壤w(SMB-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增幅为18.1%~202.5%、w(SMB-N)(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的增幅为0%~103.6%;在氮添加处理下,除杉木人工林土壤SMB-N/LPⅠ-N〔w(SMB-N)/w(LPⅠ-N)〕是随着氮添加水平的增加而降低外,微生物对其他林分土壤活性有机氮的利用均表现为随着氮添加水平的增加而增加.研究显示,氮添加对阔叶林和针叶林土壤活性和惰性有机碳氮组分的影响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显著,这与它们归还土壤的凋落物性质差异有关,并且凋落物的分解差异也可能是影响土壤不同碳氮组分变化的原因.
林伟马红亮裴广廷高人尹云锋林燕语
关键词:酸水解微生物生物量林分
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遥感评价指数被引量:495
2013年
基于遥感信息技术提出一个新型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以快速监测与评价区域生态质量.该指数耦合了植被指数、湿度分量、地表温度和土壤指数等4个评价指标,分别代表了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等4大生态要素.与常用的多指标加权集成法不同的是,本研究提出用主成分变换来集成各个指标,各指标对RSEI的影响是根据其数据本身的性质来决定,而不是由人为的加权来决定.因此,指标的集成更为客观合理.将RSEI应用于福建长汀水土流失区,并与国家环境保护部《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中的生态指数EI的计算结果相比较,发现二者的结果具有可比性.不同的是,RSEI不仅可以作为一个量化指标,而且还可以对区域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可视化、时空分析、建模和预测.因此,可弥补EI指数在这些方面的不足.
徐涵秋
关键词:生态遥感主成分分析
添加硝态氮对红壤净氨化和净矿化速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针对武夷山红壤施加不同水平的硝态氮(CK:N 0 mg kg-1,LN:N 50 mg kg-1,NN:N 100 mg kg-1,HN:N 150 mg kg-1)开展培养实验,研究硝态氮对土壤氮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硝态氮添加,红壤氨化速率显著升高,而矿化速率在高氮(NN:N 100mg kg-1,HN:N 150 mg kg-1)情况下没有显著升高。硝态氮添加显著影响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关系,由CK处理下的显著负相关,逐渐转为HN处理的正相关,结果表明,随硝态氮添加,尤其在HN处理下促进了硝态氮的固定和铵态氮的形成,而对于其转化的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随硝态氮添加,土壤可溶性有机氮(SON)含量增加,其所占比例(39.0%~45.7%)降低,而SON的变化速率与矿化速率成显著负相关,表明较高硝态氮处理(NN和HN)下SON的变化速率较大,为揭示高氮沉降下硝态氮转化的机理提供了思路。
马红亮高人王杰尹云锋杨柳明
关键词:氮沉降森林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可溶性有机氮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