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Z131107002213007) 作品数:16 被引量:267 H指数:9 相关作者: 刘荫华 徐玲 辛灵 刘倩 段学宁 更多>> 相关机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 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病理完全缓解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病理完全缓解(pCR)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实施新辅助治疗的HER2阳性乳腺癌病例。101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进入本研究,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3~70岁,中位年龄53岁。新辅助治疗方案均为紫杉类+铂类联合曲妥珠单抗,疗程完毕接受乳腺癌根治性手术。pCR定义为乳腺原发病灶及腋窝淋巴结无浸润性肿瘤残留,总体pCR率为37.6%(38/101)。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治疗前临床病理因素对pCR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表达(χ^2=14.981,P=0.000)、激素受体状态(χ^2=9.513,P=0.002)及组织学分级(χ^2=4.005,P=0.045)与pCR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表达阳性(OR=4.74,95%CI:1.87-12.01,P=0.001)和激素受体状态阴性(OR=3.28,95%CI:1.31~8.20,P=0.011)是pCR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表达阳性和激素受体状态阴性是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pCR的独立预测因素。 刘世伟 徐玲 张虹 张爽 李挺 段学宁 刘荫华关键词:乳腺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统计学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诊断价值及临床病理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2 2014年 目的 回顾性研究超声检查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腋窝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23例新发女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54岁,全部接受腋窝淋巴结超声检查及病理检查.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分析超声检查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并依据2013年St.Gallen专家共识进行分子分型,利用χ^2检验探讨腋窝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超声评价腋窝淋巴结转移灵敏度为35.6% (46/129),特异度为98.9% (181/183),阳性预测值为95.8% (46/48),阴性预测值为68.6% (181/264).入组患者Luminal A-like型11.2%(36/323),Luminal B-like型58.5%(189/323),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过表达型13.3%(43/323),三阴型17.0%(55/32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腋窝淋巴结转移与月经状态、原发肿瘤T分期相关(χ^2=4.337、11.100,P=0.037、0.001),与原发肿瘤分子分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超声检查对诊断腋窝淋巴结状态具有一定价值,前哨淋巴结活检是腋窝淋巴结临床分期的重要补充.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与月经状态、肿瘤T分期具有相关性,与分子分型无明显相关性. 辛灵 陈路增 张虹 刘倩 徐玲 王彬 李挺 段学宁 刘荫华关键词: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病理学 乳腺癌经上臂植入中心静脉输液港25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2018年 目的探讨经上臂植入中心静脉输液港的临床适应证及技术操作细则。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经上臂植入中心静脉输液港的25例乳腺癌病人临床资料,对照同期经颈内静脉植入中心静脉输液港的72例病例,分析经上臂植入中心静脉输液港的临床适应证及技术操作细则。结果共完成中心静脉输液港植入97例,其中经上臂植入中心静脉输液港25例,经颈内静脉植入中心静脉输液港72例。无失败病例,两组病人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55(42.8±4.8)min vs.35~50(42.4±4.6)min,t=0.342,P=0.733],短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vs.4.1%,P=1.000)。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证人群,注意操作技术细则基础上,经上臂植入中心静脉输液港是一种安全的中心静脉输液港植入方法。 刘倩 赵璇 王影新 程元甲 辛灵 叶京明 赵建新 段学宁 刘荫华关键词:乳腺癌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贵要静脉 颈内静脉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多基因检测临床实践指南更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18年 近年来,随着多基因检测在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辅助化疗决策中的使用,早期浸润性乳腺癌的综合诊治理念已在细化解剖学分期,精确掌握宏观肿瘤负荷的基础上,跨越到结合基因检测信息、分析肿瘤生物学特性,实施个体化治疗以达到损伤最小化的新阶段。2017年7月《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JCO)刊登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多基因检测临床指南更新内容,其中,针对不同人群多基因检测提出推荐意见,重点提高了MammaPrint~临床应用的推荐强度,旨在科学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地制定治疗决策,避免过度医疗。 刘荫华 赵婧祎 辛灵关键词:乳腺癌 乳腺癌多基因检测共识与争议 被引量:3 2018年 2017年7月,《临床肿瘤杂志》(JCO)刊登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多基因检测临床指南更新内容。提高了Mamma Print?系统在临床应用的推荐强度。2018-01-01,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8版癌症分期系统将在全球启用。其中,首次提出针对乳腺癌采用Oncotype Dx?多基因检测的适应证推荐,受到临床广泛关注。近年来,针对早期乳腺癌的多基因检测系统不断成熟并陆续面世,不同的临床实践指南已经态度明确的推荐多基因检测用于早期乳腺癌病人复发风险预测,旨在科学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的制定治疗决策,避免过度医疗。但是,目前国内有关多基因检测的研究较少。现有进行基因检测的实验室仿照国外标准所开展的乳腺癌多基因检测技术有待验证,相应的行业标准与共识有待规范。大规模推广多基因检测并指导临床实践缺乏坚实的基础,尚须谨言慎行。 刘荫华 辛灵 赵婧祎关键词:乳腺癌 利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早期乳腺癌循环肿瘤DNA 75例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 探索利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早期乳腺癌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5年12月至2016年7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收治的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进行ctDNA检测探索性研究.采集患者血浆标本并提取血浆游离DNA,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247个肿瘤相关基因的全外显子或突变热点区域进行测序,分析基因突变结果,并与临床病理信息进行相关性分析.基因测序结果及临床病理相关性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进行验证.结果 共纳入75例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1~88岁,中位年龄58岁,临床病理资料完整.75例样本中有47例(62.7%)检出突变,共检出18个基因的64种突变.其中10个基因捕获全外显子,分析的3个基因中2个基因的突变位点分布呈现聚集性.基因突变与月经状态、病理类型、T分期、N分期、TNM分期、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状态、孕激素受体状态、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检测结果、Ki-67及分子分型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临床病理特征不同分组间基因突变检出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早期乳腺癌ctDNA对于发现乳腺癌相关基因突变具有应用价值. 周斌 辛灵 徐玲 刘荫华 张萌萌 荆瑞琳 梁夏源 曹善伯关键词:乳腺肿瘤 DNA 肿瘤 血液循环 美国肿瘤联合会乳腺癌分期系统(第8版)更新内容介绍及解读 被引量:51 2017年 自1977年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制定第1版癌症分期系统至今已历经40年和8个版本的更新。其中,坚持以解剖学原发肿瘤(T),淋巴结(N)及转移灶(M)信息为基础对肿瘤分期进行评价是一贯的基本原则。本次乳腺癌分期系统更新内容包括:首次建立解剖学分期与预后分期理念;重新解释和细化T、N、M定义;在基础研究结论和大数据总结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非解剖学信息对预后进行评价是本次分期系统更新最重要的亮点,其中,首次以I类证据推荐适应证人群选择Oncotype Dx?多基因检测。全新的分期系统不仅推动了癌症分期从宏观解剖到微观基因组学的进步,也实现了个体化医疗从理论到实践的巨大转变。 周斌 季科 辛灵 张虹 徐玲 李挺 刘荫华关键词:乳腺癌 St Gallen国际乳腺癌会议专家共识10年历程回顾 被引量:20 2014年 2013年8月《肿瘤学年鉴》发表《早期乳腺癌个体化治疗:2013年St Gallen会议早期乳腺癌初始治疗专家共识》,重点包括:多基因序列分析领域已经成熟,倾向用基因分析结果取代过去免疫组化替代分型以制定luminal型病人的基础化疗方案;细化无HER2过表达luminal型早期分类和适宜处理原则;支持减少腋窝清扫的必要性;以及缩短放疗周期合理性等多项内容。其中以基因分析为依据的推荐意见,代表乳腺癌领域推动个体化治疗的重大理念变更。 高国璇 辛灵 刘倩 徐玲 赵建新 段学宁 刘荫华关键词:乳腺癌 乳腺癌基因检测与临床实践 被引量:13 2014年 2013年St Gallen专家共识推荐针对乳腺癌进行基因检测,肯定多基因序列分析能够为luminal型乳腺癌进一步分类提供参考,并针对21基因检测评分的必要性进行讨论。在肿瘤基因检测研究中应用乳腺癌21基因检测和70基因检测技术,证实其对预测肿瘤预后、治疗具有价值。但是,现有条件下昂贵的费用和难以达到的技术水平限制了基因检测在临床的推广应用。 辛灵 刘倩 徐玲 叶京明 赵建新 段学宁 刘荫华关键词:乳腺癌 2016年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第1版)更新与解读 被引量:36 2016年 2016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第1版)更新涉及诊断与评估,外科手术,新辅助化疗,辅助化、放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晚期解救治疗及随访等方面。回顾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引进中国的10年历程,从依据肿瘤TNM分期实施群体治疗,到推荐参考肿瘤病理学免疫组化结果实施分类治疗,标志我国乳腺癌临床诊治逐渐进入规范化、专业化阶段。第二代测序技术联合其他非解剖学信息,建立个体化预后评价系统,是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和国际抗癌联盟(UICC)联合制定的第8版TNM分期系统的更新亮点。其中,推荐针对包括乳腺癌在内7类肿瘤作为研究方向,对乳腺癌本质的深入认识将推动乳腺癌进入个体化诊治新阶段。 周斌 刘世伟 高国璇 辛灵 程元甲 刘倩 徐玲 叶京明 刘荫华关键词: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