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6JJD70009)
- 作品数:14 被引量:93H指数:6
- 相关作者:王晓升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略论社会重视的分配与再分配——一个政治哲学的思考
- 2010年
- 社会重视的再分配与社会财富的再分配一样,是正义社会制度建构中的重要内容。社会重视就是个人相互之间以及社会对于个人的特殊成就的承认。这种承认形式从传统社会的社会赋予转变为相互承认。这种相互承认或者社会赋予除了受到个人成就和价值标准的影响之外,还受到群体斗争、国家调节以及公共领域的影响。社会群体通过区隔策略为表征社会重视的象征符号而相互竞争,政府则通过调节象征符号分配对社会重视进行再分配,而作为文化交流的公共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社会重视的公正分配。
- 王晓升
- 评鲍德里亚对马克思主义劳动概念的批判被引量:3
- 2009年
- 鲍德里亚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劳动,把劳动看做是满足人的需要的改造自然的活动,它忽视了不同时代的劳动的特点。因此,马克思主义主要从人控制自然的角度来理解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而无法理解人和自然之间的象征交换关系。由于马克思主义对于劳动的误解,因此马克思主义的解放理想,实际上就是要消除异化劳动,实现自由劳动,它把人类历史理解为在劳动中人的自我实现的历史,这实际上都没有超越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鲍德里亚强调了劳动历史性却忽视了劳动中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这种必然关系,从而忽视了劳动在人类历史中的基础地位。
- 王晓升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鲍德里亚
- 论马克思的两个劳动概念与两种历史解释模式被引量:6
- 2010年
- 马克思从劳动概念出发来阐明自己的历史观,但是在马克思思想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意义上的劳动概念:自我实现的劳动和满足需要的劳动。在这两种劳动概念背后隐藏着两种不同的历史观: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观和关于人的自由发展的历史观。而这两种不同的历史观所采用的是两种不同的视角:观察者的视角和参与者的视角。马克思的历史观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把这两种视角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在方法论上把辩证法和实证方法统一起来。
- 王晓升
- 关键词:历史观社会研究方法
- “意识形态”概念辨析被引量:18
- 2010年
- 不厘清意识形态概念,就不能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不能正确地理解意识形态斗争的性质和特点,就不会采取正确的方式来进行意识形态的斗争。然而,我们不能不看到,在我国,意识形态概念常常被人们在不同意思上混淆使用,这不仅造成了理论上的困难,而且也引起许多实践上的失误。在这里,我们区分三种不同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揭示其涉及的不同范围,并指出一系列意识形态副现象。
- 王晓升
- 关键词:意识形态概念概念辨析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斗争
- 作为关系的社会概念——重释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种思路被引量:2
- 2010年
- 在我国,一些学者主张从个人的活动出发来建构历史唯物主义,另一些人主张从社会结构的总体上来建构它。这两种做法都容易把个人和社会对立起来。实际上,无论社会还是个人都应被当做关系来理解。所有的人都是社会关系网上的节点,社会就是各种不同关系构成的多样体系。社会历史研究就是对于这种关系网络的解释,人也通过对社会关系网络的解释而对社会关系网络进行生产和再生产。社会关系一旦形成就会具有超出个人控制范围的虚拟结构,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会破除这种虚拟结构并使社会关系结构得到变迁。
- 王晓升
- 关键词:社会历史唯物主义
- 物化批判:马克思历史观中一个不应被忽视的方法论原则被引量:3
- 2011年
- 虽然卢卡奇曾经论述过马克思物化批判的思想,但是它并没有得到清晰的表达和准确的理解。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和社会都变成了物的物化现象,批判了那种把人和社会当成物的物化意识,即"商品拜物教"。这种拜物教在社会历史研究中把人和社会都当做被改造的客体来观察,用一种实证主义的态度理解社会。
- 王晓升
- 关键词:拜物教实证主义历史观
- 社会历史观研究中的微观分析与宏观描述——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的新视角被引量:6
- 2009年
-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中,一些人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宏观结构;而另一些人则强调历史唯物主义是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从个人活动的微观维度来考察历史。实际上,马克思同时从这两个不同的维度来考察历史,并在不同程度上关注这两个维度的关系。因此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中,我们应该从个人活动的微观结构与社会的宏观结构相互作用的维度来考察历史发展过程,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
- 王晓升
-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微观结构
- 重新理解权力被引量:15
- 2010年
- 传统上,权力被认为具有类似于"实体"的性质,是人们用来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是以各种权力资源为基础的暴力。在这种暴力面前,无权的人就成为被控制的对象。而在现代社会中权力被理解为一种关系,一种以潜在威胁为后盾的承认关系。权力关系中的人都是主体,权力不等于暴力,权力的再生产所依赖的不仅仅是经济、军事等权力资源,而是人的理性认同。在现代民主社会,权力更多地是在理性认同中被再生产出来的。
- 王晓升
- 关键词:权力暴力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普适性辨析被引量:13
- 2010年
- 考茨基、哈贝马斯等人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命题只是在一定范围内才是正确的;鲍德里亚则强调,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不能被运用于前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的这个命题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背景下提出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具有"充分的适用性",虽然也适用于前资本主义社会,但是在具体运用中要具体分析,而不能简单套用。否定它的普遍适用性是错误的,不加区分地用于一切社会形态也是不妥的。
- 王晓升
- 关键词: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 符号、控制和象征交换——评鲍德里亚对资本主义矛盾和解决方案的论述被引量:3
- 2009年
- 如果说传统资本主义靠货币的力量来控制人的话,那么现代资本主义用符号这种更加隐蔽的方式来控制人。鲍德里亚认为,自从文艺复兴以来,资本主义社会先后经过了符号的自然价值规律、符号的商品价值规律和符号的结构价值规律占支配地位的三个不同历史时期。这意味着,社会逐步形成了一个以符号的自我编码为特征的超现实的结构,资本的控制表现为符号的控制。这种符号控制通过无回报的象征交换而获得控制权力。消除这种符号控制的方法是象征死亡。显然,鲍德里亚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的权力关系,但是对于这种权力关系的理解过于狭隘,因此他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也不切实际。
- 王晓升
- 关键词:鲍德里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