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60515) 作品数:13 被引量:30 H指数:3 相关作者: 吴小平 欧阳珊 谢广龙 徐亮 刘息冕 更多>> 相关机构: 南昌大学 中国科学院 学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我国楯螺科一新记录——平边笠贝(Ferrissia parallelus Haldeman,1841) 2013年 我国对楯螺科种类的研究很少.在湖北保安湖,以及江西省南昌市艾溪湖、前湖,德安县共青城和庐山等地湖泊、池塘、溪流生境发现该科在我国的一新记录种平边笠贝Ferrissia parallelus,并对其贝壳形态、齿舌和栖息生境作了详细描述.目前,我国大陆已记录该科物种4种. 徐亮 甘武 谢广龙 欧阳珊 梁彦龄 吴小平江西铜钹山自然保护区贝类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1 2014年 基于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调查的江西铜钹山自然保护区贝类资源,研究保护区内贝类的物种多样性,以及在不同生境类型下的分布规律和区系与动物地理组成,探索该地区内贝类物种组成和栖息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共采得贝类42种及亚种,分别隶属于2纲4目16科28属。其中,淡水贝类15种,分别隶属于2纲3目7科10属;陆生贝类27种,分别隶属于1纲3目9科18属,其中有3种为江西的新记录:小柱倍唇螺(Diplommatina paxillus)、三重真卷螺(Euplecta trifilaris)和小石环肋螺(Plectotropis calculus)。淡水贝类优势种为放逸短沟蜷(Semisulcospira libertine)和小土蜗(Galba pervia),陆生贝类优势种为扁恰里螺(Kaliella depressa)、弗氏巴蜗牛(Bradybaena fortunei)和灰尖巴蜗牛(Bradybaena ravida ravida)。贝类动物地理区系组成以东洋界为主,共22种,占总种数的52.38%。采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dMA、Shannon-Wiener(1949)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W对在不同生境类型下的贝类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灌丛生境陆生贝类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最高,针阔混交林生境的均匀度指数最高。根据Jaccard公式计算并比较铜钹山与邻近自然保护区陆生贝类物种相似性系数发现:铜钹山自然保护区陆生贝类物种较丰富;与阳际峰自然保护区陆生贝类物种相似系数较高,为23.33%,与湖南莽山自然保护区物种相似性系数较低,为6.45%,并对其相似性差异进行了原因分析。 欧阳珊 姜娇 林向阳 周少华 谢广龙 宋世超 林昌勇 汪文敏 邓谱涓 吴小平关键词:贝类 物种多样性 区系分布 中国蚌科一新记录属种——扁平拟无齿蚌(Pilsbryoconcha compressa von Martens,1860) 被引量:1 2013年 记述了在广东从化发现的中国蚌科一新记录属、一新记录种,即拟无齿蚌属Pilsbryoconcha,扁平拟无齿蚌Pilsbryoconcha compressa von Martens,1860,对其贝壳形态作了详细描述.介绍了该属物种的主要鉴别特征和分布地区.结合已有资料,推测本属可能在我国华南地区有更广泛的分布. 张铭华 谢广龙 徐亮 刘月英 吴小平江西弯螺属一新种记述(肺螺亚纲,柄眼目,扭轴蜗牛科) 被引量:2 2014年 整理江西岩溶地貌陆生贝类标本时,经比对鉴定发现一新种,即石钟山弯螺Sinoennea shizhongshanensis sp.nov.,隶属肺螺亚纲柄眼目扭轴蜗牛科弯螺属。对新种形态特征和栖息环境进行了详细描述,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新种齿舌的细微结构,并与其近似种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姜娇 陈德牛 吴小平 欧阳珊关键词:肺螺亚纲 柄眼目 扭轴蜗牛科 弯螺属 龙骨蛏蚌消化管、外套膜和鳃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 2017年 利用扫描电镜首次对龙骨蛏蚌的消化管、外套膜和鳃进行了观察研究,消化管包括唇瓣、食道、胃、盘旋肠、直肠以及肛门。消化管各段内表面均具有纤毛,纤毛密集细长;盘旋肠和直肠内表面还具有微绒毛;在食道、胃和盘旋肠内表面可见分泌细胞;分泌细胞夹杂在纤毛柱状细胞之间,呈棒状突起。外套膜内表皮呈不规则的板块状结构,具沟和嵴,沟嵴上分布有纤毛和微绒毛,纤毛柱状细胞间夹杂较多的分泌细胞;外表皮表面相对平滑,无明显的沟嵴,表面仅分布有微绒毛,未见大量分泌细胞和球状颗粒。鳃表面布满纤毛,每条鳃丝由前纤毛、前侧纤毛和侧纤毛组成,这些结构在食物的选择与运输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对进一步了解龙骨蛏蚌的摄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曹艳玲 吴小平 欧阳珊关键词:消化管 外套膜 扫描电镜 基于淡水蚌类的生物学特征预测种群局部定居率和灭绝率——以鄱阳湖为例 被引量:2 2017年 淡水蚌类是全球最受威胁的动物群之一.加强淡水蚌类灭绝机制的研究,对促进野生淡水蚌类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淡水蚌类具有独特的生活史,发育过程中的钩介幼虫必须依赖于宿主鱼才能完成变态发育.淡水蚌局部种群之间的交流是通过宿主鱼的迁移和幼虫漂流来实现的.通过对鄱阳湖12个采样地点调查,计算了39种淡水蚌的局部定居率和灭绝率,利用一般线性模型,通过比较最低赤池信息准则和许瓦兹贝叶斯准则来评估淡水蚌类的8个生物学特征对预测种群局部定居率和灭绝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淡水蚌类的生物学特征与局部定居率和灭绝率存在相关性,可以用来预测种群局部定居和灭绝,其中种群结构和繁殖时期这两个生物学特征是预测局部定居率的最佳组合模型,分布密度、繁殖能力、保护现状和运动能力是预测局部灭绝率的最佳结合模型.就鄱阳湖淡水蚌类而言,局部灭绝率显著超过局部定居率,表明局部种群隔离程度正在加重,面临着严重的种群灭绝危机. 武瑞文 高博宇 兰志春 张铭华 欧阳珊 吴小平关键词:生物学特征 鄱阳湖 鄱阳湖流域淡水贝类物种多样性、分布与保护 被引量:16 2013年 摘要:为探究鄱阳湖流域淡水贝类物种多样性及分布,2011-2012年对鄱阳湖及部分“五河”干流淡水贝类进行调查。结合历史资料,共记录淡水贝类122种,隶属于15科39属,主要由田螺科(Viviparidae)、豆螺科(Bithyniidae)、肋蜷科(Pleuroseridae)、椎实螺科(Lymnaeidae)、扁蜷螺科(Planorbidae)、蚌科(Unionidae)和蚬科(Corbiculidae)组成。流域内以鄱阳湖的物种丰富度最高,108种;中国特有种丰富,各水体特有种比例均超过50%;优势种主要是梨形环棱螺、铜锈环棱螺和河蚬等。与历史资料相比,鄱阳湖淡水双壳类和腹足类物种丰富度均显著减少,人为干扰仍是淡水贝类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大贝类栖息地保护力度。 张铭华 徐亮 谢广龙 刘益搏 刘息冕 宋世超 欧阳珊 吴小平关键词:鄱阳湖流域 淡水贝类 物种丰富度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鉴定蚌类的寄生钩介幼虫 2015年 淡水蚌类发育过程中的钩介幼虫需要寄生在鱼鳃或鳍上,由于幼虫体型微小,依据其形态鉴定蚌种较困难,因此难以准确确定蚌类寄主鱼种类。通过提取寄生在黄颡鱼鳃上的已知蚌种三角帆蚌钩介幼虫DNA,扩增线粒体COI基因并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计算种内、种间遗传距离。结果表明:寄生的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和三角帆蚌聚为一支,置信度为100%,且种内分支明显小于种间分支长度。种内遗传距离为0.003,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238,种间遗传距离为种内遗传距离的79.3倍。说明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分子标记,能够正确鉴定寄生钩介幼虫蚌种,为确定淡水蚌类寄主鱼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武瑞文 欧阳珊 门吉帅 苏金荟 彭一晖 张根芳 吴小平关键词:COI基因 背瘤丽蚌繁殖特征及钩介幼虫形态 被引量:3 2013年 2004~2007年间,对鄱阳湖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种群组成、繁殖特性和钩介幼虫形态进行了研究。从背瘤丽蚌种群壳长组成看,优势壳长组为41~70mm,占总个体数的74.93%,年龄范围3~6龄。和历史资料比较,鄱阳湖背瘤丽蚌种群趋于小型化,低龄化。背瘤丽蚌主要繁殖特征为:雌雄异体,自然种群性比为11;最小性成熟个体雄性38mm,雌性34mm。繁殖周期为1年1次,繁殖期为2月中旬至5月,3~4月初为妊娠高峰期。繁殖力为115~504千粒/个(均值(328.09±145.73)千粒/个)。背瘤丽蚌育儿囊为四鳃型,钩介幼虫侧面观为半椭圆形,无壳钩,具4对感觉毛。 徐亮 吴小平 凌高 欧阳珊 谢广龙关键词:繁殖特征 钩介幼虫 鄱阳湖 江西北部岩溶地貌陆生贝类物种多样性 2015年 作者于2013年5月至6月调查了位于江西北部地区岩溶地貌陆生贝类资源,共采得陆生贝类63种及亚种(含5个未定种),分别隶属于12科21属,其中1个新种,即石钟山弯螺(Sinoennea shizhongshanensis sp.nov),优势种为雪土鸥螺(Georissa niva)、细纹喇叭螺(Boysidia gracilis)、囊喇叭螺(Boysidia dorsata)和灰尖巴蜗牛(Bradybaena ravida ravida)。区系成分以东洋界成分为主,占总种类数的61.90%。计算了江西北部地区岩溶地貌陆生贝类多样性指数,其中Margalef丰富度指数(dMA)为2.205~4.273,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1.960~3.374,Pielou均匀度指数(Jsw)为0.448~0.681。与邻近自然保护区比较,江西北部地区岩溶地貌陆生贝类较为丰富,与其他自然保护区物种相似性较低。 谢广龙 姜娇 吴小平 欧阳珊关键词:陆生贝类 多样性 岩溶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