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0018603)

作品数:6 被引量:197H指数:6
相关作者:李凤民孙国钧张荣王俊陈亚明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英文
  • 2篇小麦
  • 2篇春小麦
  • 1篇底墒
  • 1篇地膜
  • 1篇地膜覆盖
  • 1篇植物
  • 1篇植物营养
  • 1篇生长冗余
  • 1篇生境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农业
  • 1篇生态农业发展
  • 1篇生态系统
  • 1篇水分
  • 1篇水分利用
  • 1篇水分利用效率
  • 1篇水利用
  • 1篇土壤
  • 1篇土壤质量

机构

  • 6篇兰州大学

作者

  • 5篇李凤民
  • 3篇孙国钧
  • 3篇张荣
  • 2篇王俊
  • 2篇陈亚明
  • 1篇李世清
  • 1篇刘小兰
  • 1篇魏茶花
  • 1篇刘洪升
  • 1篇宋秋华
  • 1篇董珑丽
  • 1篇徐进章
  • 1篇马晓娟

传媒

  • 5篇生态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繁殖体与微生境在退化草地恢复中的作用(英文)被引量:13
2004年
退化草地的成功恢复主要依赖于种子和母株无性繁殖幼苗的有效建植 ,即草地群落中可利用繁殖体是退化草地得以恢复的内在条件。此外 ,群落中那些提供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发育的适宜微生境 (safe sites/ suitable microsites) ,构成了退化草地恢复的外在条件。由于严重退化草地群落缺乏可利用繁殖体和供繁殖体生长发育的适宜微生境 ,使得退化草地恢复受到很大限制 ,因而 ,同时满足繁殖体与微生境是退化草地恢复的先决条件。人为提供繁殖体和适宜微生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退化草地的恢复速度 ,即在缺乏繁殖体草地群落供给繁殖体 ,或者在缺乏微生境的草地群落中创造适宜微生境。不同植物种群建植需要的环境存在着显著差异 ,因此在人工恢复草地群落过程中 ,对这些植物的繁殖体和繁殖体着床环境给予特殊处理是必需的 ,使之同时满足多种植物种群建植需求。对退化草地植物繁殖体。
张荣陈亚明孙国钧李凤民
关键词:退化草地繁殖体自然恢复
底墒与磷肥互作对春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9
2001年
研究了浇底墒水和施磷肥对春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实验设 4个处理 :对照 (CK) ;耕作层施磷 (P) ;浇 3 0 mm底墒水 (W) ;施磷加浇 3 0 mm底墒水 (PW)。测定土壤含水量、根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测产等。结果表明 ,WP处理根重和中下层分配比例均较高。与 W处理相比 ,WP处理利用底墒并没有增加 ,但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均增加。决定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小麦早期小穗和小花形成的数量和质量。 W和 WP两个浇底墒水的处理 ,其土壤水分利用量平均为 3 4 .6mm,略高于所浇的底墒水的量 (3 0 mm)。CK、P、W、WP等 4个处理的籽粒产量分别为 91 7.7,1 1 91 .1 ,2 5 1 6.5 ,2 73 4 .1 kg/hm2 ,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 0 .1 86,0 .1 92 ,0 .1 72 ,0 .2 0 7g/(mm· m2 )
李凤民刘小兰王俊
关键词:春小麦底墒磷肥水分利用效率根系
春小麦竞争能力与产量的关系被引量:18
2007年
采用deWit替代系列实验确定了4个春小麦品种混播时的竞争能力与单播产量之间的关系。4个春小麦品种竞争能力由强到弱的排序依次为定西-24、和尚头、陇春-8139和高原-602。各品种单播时产量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现代品种定西-24、陇春-8139、高原-602与地方品种和尚头。该结果表明,以优化个体适合度为目标的自然选择,导致个体竞争能力提高、繁殖分配下降,因而产生‘生长冗余’及群体表现下降。现代小麦育种通过降低竞争能力,剔除生长冗余,可以提高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如地方品种和尚头与现代品种高原-602和陇春-8139的比较)。然而,如果现代小麦育种可以同时提高收获指数和地上生物量(如现代品种定西-24与陇春-8139和高原-602的比较),那么具有相对较高竞争能力的品种仍然可望获得较高产量,其前提是具有较高竞争能力的育成品种有着较高的收获指数。因此,春小麦品种的个体竞争能力并不必然地与产量相关,当选育的品种可以使竞争能力与收获指数同步提高,或者伴随着竞争能力的提高,收获指数具有更大幅度的提高,仍然可以获得高产。半干旱地区作物育种应集中于收获指数和地上生物量的同时提高。
董珑丽魏茶花马晓娟张荣
关键词:理想株型籽实产量生长冗余春小麦
黄土区地膜覆盖对麦田土壤微生物体碳的影响被引量:66
2003年
研究了1999年(丰水年)和2000年(干旱年)旱地条件下不同时间覆膜(不覆膜、覆膜30 d、覆膜60d和全程覆膜)对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农田土壤微生物体碳的影响。结果表明,1999年土壤微生物体碳平均为335.3 mg·kg^(-1)干土,2000年平均为259.3 mg·kg^(-1)干土,前者高出后者29.37%。2年中最高微生物体碳均出现在全程覆膜处理。1999年,土壤微生物体碳在覆膜60d时即接近最高值,该处理籽粒产量也最高。2000年,由于春小麦生育后期降水丰富,在整个生育期中,微生物体碳增长表现为“增长-平稳甚至出现下降-再增长”的梯形方式,到生育后期,各处理之间才出现显著差异,全程覆膜处理的微生物体碳后期大幅度增加,与1999年接近。2年中各处理的C/N处于7.732~9.042之间,远低于11.3的临界值,C/P处于300.8~719.6之间,均高于300的临界值,不利于土壤微生物体碳的增加,微生物和作物对土壤有效态氮和磷的吸收处于竞争状态,表明该农田生态系统有机质严重不足,已经构成了限制作物生产力发挥的重要因素,长期地膜覆盖和大量使用化肥将加剧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宋秋华李凤民刘洪升王俊李世清
关键词:地膜覆盖植物营养土壤质量
半干旱黄土高原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与生态农业发展被引量:78
2003年
首先分析了半干旱黄土高原区域生态系统的特点,指出:这里地带性植被极度退化,土壤质量严重恶化,治理难度大,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然后,进行生态系统退化关键驱动力的分析,认为,在不同时期,农民的利益驱动始终是土地利用格局和生态系统演化/退化的关键驱动力。在寻求分析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的突破口时,认为提高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解决农民的需求是具有可操作性的途径。而实现这一途径必须提高单产,以减轻更广大土地面积上的生产力需求压力。通过集水、覆盖等措施改善农田水分条件,再配合地膜、化肥,在对农田进行合理管理的情况下,粮食单产可获得持续大幅度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集水型生态农业及其景观配置模式。在这一模式中,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在一个完整的景观单元内合理配置,形成完整的景观复合生态系统。对这一模式的深入研究和正确实施将推动半干旱黄土高原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并为西部开发中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并举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李凤民徐进章孙国钧
关键词:农业生产力降水利用生态系统集水型生态农业
高寒草甸15种植物种子发芽的比较研究(英文)被引量:8
2004年
对高寒草甸 15种植物种子的发芽进行了比较实验研究。结果显示 ,冷湿层化、温度变幅及光照条件能够提高或者降低多数高寒草甸植物种子发芽率。其中 ,13种植物对层化、11种对光照条件、14种对温度变幅处理有显著性响应。 15种植物中 ,有14种对单一因子或因子组合有反应 ,仅藏嵩草种子发芽对设定的因子或因子组合没有响应。根据不同植物种子对不同处理及其组合的发芽反应可将植物种子划分为不同的反应类型 ,通过对种子进行冷湿层化处理 ,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地替代某些植物种子发芽对光、温需求。探明植物种子在特定环境因子组合条件下的发芽表现 ,对通过种子恢复退化草甸是至关重要的。
张荣孙国钧陈亚明李凤民
关键词:高寒草甸发芽率恢复生态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