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2010609)
- 作品数:25 被引量:107H指数:6
- 相关作者:毛伟敏凌志强王长春秦廷武张永宏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省肿瘤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 虚拟仪器的超高强混凝土结构性能测试被引量:2
- 2012年
- 虚拟仪器技术在工程结构测试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结合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性能研究平台,以LabVIEW为平台设计了载荷、挠度、钢筋应变、混凝土应变的实时测试系统,并阐述了基于虚拟仪器的测试系统的硬件组成、数据采集和程序框图设计。基于该测试系统,对超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界面性能、超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基于LabVIEW编程的虚拟仪器测试表现出精度高、性价比高、界面友好、智能化的优势,特别是能够实时观测,避免了传统测试方法中的数据后处理,是混凝土结构试验的理想选择。
- 吴香国曹景杰赵新宇
- 关键词:虚拟仪器混凝土结构载荷挠度
- 基于小波包分解和形态学融合的地基云图边缘检测被引量:1
- 2011年
- 采用一种基于小波包分解和数学形态学融合的边缘提取方法用于地基云图的边缘检测.首先对图像进行基于小波包分解的边缘提取,然后对图像进行数学形态学的边缘检测,最后利用图像融合技术对两幅图像进行融合得出最优边缘图像.通过Matlab软件验证和比较,表明该方法实际使用效果较好.
- 张永宏袁永
- 关键词:边缘检测小波包形态学
- 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外周血中上皮细胞钙黏蛋白及Ras相关区域家族1A基因甲基化的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血浆上皮细胞钙黏蛋白(CDHl)基因及Ras相关区域家族1A基因(RASSF1A)甲基化对食管癌手术彻底程度的参考价值及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Real-time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联反应技术(MSP)技术对76例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术前、术中及术后外周血游离DNA中CDHl及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结果CDH1及RASSF1A甲基化率在食管癌肿瘤组织中分别是72.37%、55.26%;在血浆中分别是63.16%、50.00%,且与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神经脉管浸润显著相关(P值均〈0.01);术前、术中、术后血浆中DNA甲基化发生率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结论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游离DNA中CDHl及RASSF1A甲基化可反映机体的荷瘤状态,并可作为食管鳞癌手术彻底程度的标志物。
- 王长春毛伟敏凌志强
- 关键词:食管癌甲基化外周血
- 脱细胞肌腱片促进兔肩袖损伤腱-骨愈合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评价犬脱细胞肌腱片(decellularized tendon slices,DTSs)对兔肩袖损伤腱-骨愈合的作用。方法取成年比格犬跟腱经反复冻融5次结合核酸酶处理12 h制备DTSs,体外对DTSs行组织学观察和细胞相容性评价。取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体重2.5~3.0 kg,随机选取一侧肩关节自冈下肌腱止点处纵向作宽大于正常肌腱50%、长为8 mm的U形缺损,用犬DTSs修复冈下肌腱缺损并重建腱-骨止点(实验组);对侧肩关节不作任何处理(对照组)。术后4、8、12周取两组标本行组织学观察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体外组织学观察示犬DTSs胶原结构保留完整,无细胞残留;细胞相容性实验示成纤维细胞与DTSs良好黏附。生物力学测试示,随时间延长,实验组最大载荷和刚度均呈增加趋势,12周时显著高于4周及8周(P<0.05);除12周实验组最大载荷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9,P=0.361)外,其余各时间点实验组最大载荷及刚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组织学观察示,对照组可见腱-骨止点的4层结构。实验组术后4周腱-骨界面由肉芽组织填充,少量类似Sharpey纤维连接于腱-骨间;随时间延长肉芽组织界面消失,成纤维细胞、Sharpey纤维、新生软骨和软骨细胞数量增多,腱-骨界面逐渐成熟,但未见位于矿化纤维软骨与非矿化纤维软骨间的潮线。结论经反复冻融5次结合核酸酶处理12 h制备的犬DTSs可促进兔肩袖损伤腱-骨愈合,提高肩袖损伤修复的生物力学性能。
- 潘娟刘国明宁良菊罗静聪黄富国秦廷武
- 关键词:肩袖损伤腱-骨愈合
- 腺瘤性息肉病基因DNA甲基化在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及血浆中的表达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外周血游离DNA中腺瘤性息肉病(APC)基因甲基化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外周血APC甲基化围手术期的动态变化。方法应用实时定量MSP技术检测76例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以及术前1d、术中及术后7d外周血游离DNA中APC基因的甲基化状态。选取60名年龄性别配对的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浆DNA作对照。结果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外周血游离DNA中APC基因甲基化率分别44.74%(34/76)和42.11%(32/76),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健康对照组[(6.58%(5/76)和1.67%(1/60),均P=0.000]。APC基因甲基化率在外周血与肿瘤组织中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其ROC曲线Youden指数为0.849(P=0.000)。APC基因甲基化分别与患者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神经脉管浸润有关(P〈0.05):家族肿瘤史是与外周血游离DNA中APC甲基化有关的独立因素(P〈0.05)。术前、术中、术后血浆中DNA甲基化发生率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结论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游离DNA中APC甲基化率可反映肿瘤进展状态.并随肿瘤实体的摘除而下降。
- 王长春毛伟敏凌志强
- 关键词:食管肿瘤DNA甲基化
- 加快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行政审批的研究与实践被引量:6
- 2011年
-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建设工程施工许可制度的概况,分析了施工许可审批的前续环节和前置要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客观地分析了施工许可行政审批传统二十二个要件的类别和相互关系,阐述了制约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行政审批工作的几个关键因素,分析了加快施工许可行政审批的有效途径。结合哈尔滨市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审批工作的实际,从审批手续简化、审批模式革新和工作作风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近几年哈尔滨市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行政审批提速的相应实践。
- 吴香国
- 食管鳞癌组织DNA甲基化与肿瘤侵袭相关性的探讨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多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提取76例食管鳞癌患者的新鲜冷冻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用酚氯仿法抽提组织中的DNA,然后用亚硫酸氢盐进行甲基化处理,最后用Real-time MSP技术分别检测了APC、RARβ2、CDH1、p16INK4α和RASSF1A5个抑癌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合临床及病理资料用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食管癌组织中5个基因DNA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0)。肿瘤组织中5个基因DNA甲基化率与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神经脉管浸润均显著相关,P<0.050,且APC、p16INK4α和RASSF1A甲基化与肿瘤T分期显著相关,P<0.050,RARβ2及CDH1基因甲基化与肿瘤T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值分别为0.320,0.105)。这5个抑癌基因甲基化与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长度、分化程度、吸烟和饮酒等7项指标无显著相关性。经Logistic分析,家族肿瘤史是肿瘤组织APC基因DNA甲基化的独立相关因素〔P=0.036,Exp(B)=34.675,95%CI(1.253~959.844)〕。结论: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APC、RARβ2、CDH1、p16INK4α和RASSF1A均存在高甲基化现象,肿瘤组织中DNA甲基化与肿瘤侵袭程度显著相关;家族肿瘤史是肿瘤组织APC基因DNA甲基化的独立相关因素。
- 王长春毛伟敏凌志强
- 关键词:甲基化
- 异种脱细胞肌腱生物支架的生物力学特性研究
- <正>目的:在肌腱/韧带损伤修复领域,理想的支架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较低的免疫原性,而且其力学性能应与正常的肌腱/韧带组织相匹配。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采用反复冻融结合核酸酶和α-半乳糖甘酶处理小牛肌腱,在确定完全脱细...
- 江燕林张忆杨洁亮秦廷武
- 文献传递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XAFl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2000年Fong等[1]运用酵母双杂交技术首次发现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因子相关因子 1(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 associated factor-1,XAF1)蛋白.研究显示,XAF1蛋白共有301个氨基酸,7个锌指结构,其在许多肿瘤中表达下调,是一个潜在的抑癌基因[1-2].而关于XAF1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研究,文献鲜见报道.本研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70例PTC及其对应的癌旁非癌组织( non-cancerous epithelium,NCE)中XAF1基因mRNA表达进行检测与分析,探讨其与PTC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为PTC的生物学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殷德涛陈国郑湘予李红强郑立运张艳江金花王庆端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基因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CARCINOMA基因MRNA表达酵母双杂交技术
- 脱细胞小牛肌腱组织形态学和生物力学特性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研究反复冻融结合核酸酶处理小牛肌腱脱细胞效果以及对肌腱组织形态、结构、生化成分和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取新鲜1日龄西门塔尔小牛跟腱48根,随机分为3组(n=16):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采用液氮冷冻/37℃复温反复冻融5次,C组在反复冻融基础上结合核酸酶处理24 h。每组取2根跟腱用于扫描电镜观察,3根用于、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3根用于DNA残留量检测,8根用于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扫描电镜观察示A、B组胶原纤维排列致密有序,形态完整,未见断裂;C组胶原纤维排列松散,几乎无断裂。阿利新蓝、天狼星红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组糖胺聚糖、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大部分被保留;HE染色和DAPI染色示A、B组胶原纤维间可见较多完整的细胞核,而C组胶原纤维之间未见完整细胞核,但腱内膜上仍有部分细胞核残留。A、B、C组的DNA残留量分别为(0.24±0.12)、(0.16±0.07)、(0.05±0.02)μg/mg,C组显著低于A、B组(P<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力学检测显示,A、B、C组间拉伸强度、断裂应变、刚度和弹性模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冻融结合核酸酶处理小牛肌腱,可有效去除细胞成分,同时基本保留肌腱原始胶原纤维结构、形态、大部分细胞外基质成分和力学特性。
- 江燕林张忆杨洁亮罗静聪秦廷武
- 关键词:形态学生物力学小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