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F2011201103)
- 作品数:8 被引量:5H指数:2
- 相关作者:赖伟东李晓苇李新政安文李燕更多>>
- 相关机构:河北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光热敏微胶囊的光信息记录与再现特性
- 2012年
- 采用界面聚合技术获得了新型光信息记录材料光热敏微胶囊。利用红外光谱及热显影技术对微胶囊光信息记录过程及再现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曝光瞬间自由基型光引发剂引发单体分子间交联聚合,从而造成不饱和碳碳双键含量呈双指数衰减,同时碳碳单键含量增加,从微观体现了微胶囊对光信息的记录;光聚合产物对染料分子形成包裹,降低了染料前体与显色剂的反应几率,造成曝光区微胶囊涂层显色密度的下降,与未曝光区显色密度形成明显的密度反差,从宏观体现了微胶囊对光信息的再现。
- 李新政赖伟东李晓苇安文
- 关键词:红外光谱光聚合
- 环境对光热敏微胶囊自由基聚合的影响
- 2012年
- 采用界面聚合技术获得了新型信息记录材料光热敏微胶囊,利用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外部环境因素对包裹聚合体系自由基聚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合体系经包裹后曝光瞬间聚合速度与程度迅速增大,氧对微胶囊内部自由基聚合抑制作用不明显,但单体不饱和双键最终转化率降低;囊芯单体的聚合速度与程度随曝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大,不饱和C C双键转化率与曝光能量的平方根[I]1/2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温度对微胶囊内部自由基聚合影响明显.
- 李新政李晓苇赖伟东安文
- 关键词:自由基聚合红外光谱
- 热敏型微胶囊显示材料的渗透与显影特性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利用界面聚合技术制备了以聚脲为壁材的热显影微胶囊。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技术(TG/DSC)研究了聚脲囊壁的热稳定特性;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对显色剂D-8在不同温度及时间条件下热渗透结果进行了检测,并与微胶囊显影密度随加热时间及温度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由IPDI聚合形成的聚脲囊壁热稳定温度在250℃左右,在170℃附近发生玻璃态到高弹态的相转变;显色剂D-8的渗透率随加热温度升高呈单指数增长而随加热时间的延长呈线性增长;微胶囊显影密度随加热温度及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且热显影结果与红外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 李新政李晓苇赖伟东
- 关键词:红外光谱
- 新型信息记录材料光敏微胶囊的制备和显影特性
- 2012年
- 采用界面聚合技术获得了新型信息记录材料光显影微胶囊,首次利用光产酸扩散法实现光信息记录与再现的同步完成。利用显影密度变化研究了光显影微胶囊的信息记录与再现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阳离子光显影微胶囊具有高效的显影特性,随曝光时间延长样品的显影密度迅速达到最大值,最大显色密度与阳离子光引发剂和染料前体的浓度有关;阳离子光显影微胶囊中存在比较明显的显色反应逆过程(褪色反应),阳离子光引发剂浓度高时褪色效应比较明显,并且发现温度对褪色过程影响比较明显。
- 赖伟东李新政李晓苇安文
- 关键词:阳离子光引发剂信息记录
- 染料前体对光热敏微胶囊光聚合的影响
- 2012年
- 利用界面聚合技术获得了新型光信息记录材料光热敏微胶囊。借助荧光光谱及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染料前体ODB-2对光引发剂激发态及光热敏微胶囊内部光聚合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染料前体在紫外的光吸收竞争造成光引发剂荧光激发谱与发射光谱强度的降低,引起光引发剂激发态分子数的减少,进而影响到光引发剂初级自由基的量子产率以及光聚合的反应过程;在光热敏微胶囊内部发现单体光聚合速度与最终聚合程度随染料前体浓度的增加均减小,且不同种类染料前体对微胶囊内部光聚合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
- 李新政赖伟东李晓苇安文
- 关键词:荧光光谱光聚合
- AgCl微晶的染料增感吸收光谱特性研究
- 2014年
- 尽管基于卤化银晶体的照相胶片已基本退出市场,但是卤化银晶体在光催化、LED活性物质等方面仍有广泛应用。提高卤化银晶体利用效率的关键在于扩展其吸收波段。本文在制备Ag Cl立方体微晶的基础上,研究了染料增感对Ag Cl乳剂吸收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纯Ag Cl晶体仅在小于408nm的紫外波段有强吸收,而染料增感Ag Cl乳剂则在蓝绿光吸收波段出现明显增感吸收,且吸收峰的位置相对染料的单分子吸收峰分别发生了蓝移和红移。基于染料分子在晶体界面的聚集吸附模型和激子理论定性地解释了增感吸收峰发生偏移的现象。
- 赖伟东韩璐赵亚军袁小先李晓苇
- 关键词:染料增感吸收光谱
- 光引发剂对微胶囊光信息记录材料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采用界面聚合技术获得了新型光热敏微胶囊信息记录与显示材料,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和热显影技术研究了不同光引发剂的光吸收特性及浓度变化对微胶囊信息材料聚合与显色密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光引发剂由于在紫外波段光吸收能力的差异造成引发微胶囊内部单体聚合效率的不同,光引发剂联合应用引发单体聚合效果好于单独应用,且光引发剂引发聚合效率随浓度的增加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光聚合产物对部分染料分子形成包裹与冻结作用,造成微胶囊显色密度的下降,且显色密度下降程度随光引发剂引发聚合效率的提高逐渐增大。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微胶囊内部光引发剂适宜浓度范围为5%~7%。
- 李新政李燕赖伟东白占国赵昆李晓苇
- 关键词:光引发剂红外光谱
- 隐色染料微胶囊涂层的热敏显影特性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使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含有不同质量囊芯物质的热敏染料微胶囊;对比微胶囊的热相变特性,研究了染料含量对纸基热敏微胶囊涂层显影密度的影响。热重分析结果显示:聚脲囊壁在120℃左右达到玻璃点转化温度,渗透性增强,当温度达到253.8℃时微胶囊囊壁结构分解。变温红外光谱检测结果显示:在170℃以下所测微胶囊囊壁在玻璃态与高弹态之间转化,此变温范围内囊壁分子的分子结构和键合特性的变化是可逆的。影像密度检测结果显示:随着荧烷类染料(ODB-2)含量的增加,纸基热敏微胶囊涂层显影密度增加,但随染料包覆量增加,显影密度提高变慢。
- 李晓苇安文赖伟东李新政
- 关键词:微胶囊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影像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