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FX007)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3
相关作者:李峣刘广林冀宗儒李萌王峰更多>>
相关机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商丘师范学院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诉讼
  • 3篇起诉
  • 2篇法律
  • 2篇法律职业
  • 1篇代理
  • 1篇兜底
  • 1篇研究路向
  • 1篇养成
  • 1篇证明责任分配
  • 1篇职业化
  • 1篇职业伦理
  • 1篇审判
  • 1篇审判独立
  • 1篇生成性
  • 1篇思维
  • 1篇思维视角
  • 1篇诉求
  • 1篇诉讼代理
  • 1篇诉讼请求
  • 1篇诉讼请求权

机构

  • 7篇对外经济贸易...
  • 2篇北京政法职业...
  • 2篇商丘师范学院

作者

  • 3篇李峣
  • 2篇刘广林
  • 1篇梅夏英
  • 1篇冀宗儒
  • 1篇王峰
  • 1篇李萌

传媒

  • 2篇河北法学
  • 2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北京政法职业...
  • 1篇东方法学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对美国"起诉无效"制度的事实描述与原因描述
2015年
美国的检察官在进行控诉时享有完全的自由裁量权,但是,"起诉无效"与自由裁量的考查基准有着很大的差异,前者有证据、目的、成本、法律规范,而这些要素不属自由裁量的考虑范畴。如果对"起诉无效"进行事实描述,可以得出"起诉无效"的概念只是对成熟的"陪审无效"制度的模拟或类推;如果对"起诉无效"进行原因描述,除上述要素外,价值观、社会正义、公共利益、当事人权利等也是必须的考量因素。
李峣陈庆凤
关键词:自由裁量
论我国民事诉讼代理的职业化被引量:4
2015年
我国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在诉讼代理的职业化方面并没有明显的推进。民事诉讼不仅仅是解决纠纷的方式,它还是法院用来"确定何为法律的手段"。相关国家就民事诉讼的代理均采用律师代理或强制律师代理的制度。法律职业者作为诉讼代理人的参与是健全的司法制度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国民事诉讼代理职业化的推进,存在着从观念认识到制度安排方面的诸多障碍。要改变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中的种种负面效应,只有正视民事诉讼的理性空间,动员法律共同体的力量,才能达到充分保护当事人权益和维护民事诉讼程序良性运行的目的。
李萌
关键词:民事诉讼诉讼代理法律职业
责任与伦理:违法审判责任的局限及补救被引量:5
2016年
责任具有道义惩罚和利益补偿、提升法官品质之功用。因此,科学的责任机制可以有效规避法官的弱点。我国通过"违法审判责任"机制对法官违法行为予以治理,但由于其诞生于科层制组织之中,运行于行政伦理和法律伦理矛盾之间,致使实施效果欠佳。同时,又因此种责任模式侧重违法实体裁判"结果"追究而非"不当行为"防范的机理,加之缺乏利益保障等局限,便引发法官畏惧独立审判、辞职和出走、不当行为频繁发生等诸多弊端。而职业伦理责任重在对法官的"不当行为"进行治理,与当前法院试行的员额制、惩戒机制等弱化行政化的改革相适应。为此,应着重完善利益、业绩考评、违法惩戒等保障机制以强化法官职业伦理责任之提升。
刘广林冀宗儒
关键词:审判独立
论我国检察官法治思维的养成——以起诉书的改革为视角
2013年
思维本身具备哲学属性,法治思维有着哲学与法律进一步联结的丰厚意蕴。检察官的伦理是确定的职业伦理,我国刑事起诉书说理性的不足与忽略对检察职业伦理良善目的的实现起着消极的作用。从逻辑到经验、从知性到理性、从主观到主体、从实体性到生成性这四种哲学思维的方式有助于检察官法治思维的养成。
李峣
关键词:法治主体性生成性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请求权兜底条款分析——以《民法总则(草案)》为视角被引量:4
2016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强调以顶层制度设计推进环境保护。构建和完善环境公益诉讼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但囿于现实障碍和法律配套制度的不足,环境公益诉讼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基于立法谨慎和其他诸多因素考虑,当前法律体系对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和请求权的规定都较为狭隘,严重限制了环境司法作用的发挥。借助我国民法典制定的大背景,通过对环境公益诉讼的司法实践、制度设计、诉讼模式的分析,结合我国环境立法实际,扩大环境请求权范围是推进环境公益诉讼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进而构建环境公益诉讼维护公共环境利益的独特诉讼模式。作为社会生活中的"百科全书",民法典理应为环境公益诉讼提供基础性请求权背书和制度支持。因此,当前的《民法总则(草案)》中应增加环境公益诉讼的兜底条款:拓展环境请求权,保护第三方等公共环境利益,突出环境公益诉讼的诉讼模式和环保初衷。
梅夏英王峰
关键词:起诉资格民法总则
证明责任分配之基础:诉讼主张的识别被引量:2
2015年
尽管"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明责任分配原则不能解决所有诉讼案件的证明责任分配问题,但具有根本意义。诉讼过程中,独立主张一旦出现,证明责任就相应产生,既不会发生"转移",也不会产生"分割"。推定的根本作用在于免除当事人一方对被推定事实的证明,相对方负担证明责任是因其为反驳推定事实而提出独立主张。同一诉讼过程主要表现为"诉讼请求主张"、"抗辩主张",前者对应的风险负担是"败诉风险",后者对应的风险负担是"事实不被采纳"。这些问题的明晰对解决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双方或控辩双方证明责任的承担及法院的正确、快速裁判具有重要作用。
刘广林
关键词:诉讼主张
超越概念化:法治思维视角下的法律职业伦理研究路向被引量:2
2014年
目前,我国的法治建设,正处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建成到全面建设法治体系的过渡阶段,法治建设瓶颈的突破,有赖于法律职业群体的培养和壮大。构建我国法律职业伦理体系是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法治共同价值观的要义之一。在我国当下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语境之下,职业伦理应该成为调整法律职业层面各种交叉与循环关系的指导性理论,而梳理我国法律职业伦理发展的脉络,我们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法律人正在苦求着定位与突破——何为法律职业伦理的正当性以及如何辩明法律职业伦理的研究路向。因此,从"人本诉求与生态伦理"的视域来建构法律职业伦理正是我们当下最为迫切的任务。
李峣
关键词:法律职业职业伦理人本诉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