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3GXNSFBA019102)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朱绮霞王青艳秦艳米慧芝黄日波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科学院广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星火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丁二酸
  • 2篇响应面
  • 2篇木薯
  • 2篇产琥珀酸放线...
  • 1篇淀粉
  • 1篇乙醇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生淀粉
  • 1篇生淀粉糖化酶
  • 1篇生料发酵
  • 1篇糖化发酵
  • 1篇糖化酶
  • 1篇糖化酶基因
  • 1篇同步糖化
  • 1篇同步糖化发酵
  • 1篇燃料乙醇
  • 1篇响应面法
  • 1篇响应面优化
  • 1篇酶基因

机构

  • 4篇广西科学院
  • 3篇广西大学

作者

  • 4篇申乃坤
  • 4篇黄日波
  • 4篇米慧芝
  • 4篇秦艳
  • 4篇王青艳
  • 4篇朱绮霞
  • 3篇朱婧
  • 3篇廖思明
  • 1篇谢能中
  • 1篇曹薇

传媒

  • 2篇广西科学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响应面优化产琥珀酸放线杆菌生产丁二酸被引量:2
2013年
丁二酸是一种重要的C4化合物平台,可以合成一系列重要化合物。文中对产琥珀酸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 GXAS137发酵生产丁二酸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和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影响丁二酸发酵的重要参数,采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最大丁二酸生产区域后,利用Box-Behnken设计确定重要参数的最佳水平。筛选结果表明,影响丁二酸产量的重要参数是葡萄糖、酵母提取物和碱式碳酸镁浓度。最佳条件为(g/L):葡萄糖70.00,酵母提取物9.20,碱式碳酸镁58.10。优化后丁二酸产量达到47.64 g/L。与初始条件(36.89 g/L)相比,丁二酸浓度提高了29.14%。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试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很吻合,说明建立的模型是有效的。
申乃坤秦艳王青艳谢能中米慧芝朱绮霞廖思明黄日波
关键词:丁二酸
生淀粉结合域SBD及糖化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融合表达
2016年
【目的】研究生淀粉结合域SBD及糖化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融合表达,提高酶的表达量和水解生淀粉的能力。【方法】利用In-fusionTMPCR克隆技术将淀粉结合域SBD无缝隙插入到黑曲霉糖化酶基因glu的5’端构建融合表达质粒pPICgK-psg,实现融合酶基因psg在毕赤酵母GSll5中的高效表达,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融合酶的最适作用条件及热稳定性均与原始酶无明显差别,但反应温度及pH值的范围更为宽泛,在反应温度6O~70℃,pH值为4.0~7.0时均较稳定;融合酶PSG降解生淀粉的能力较原始酶PG提高29.6%,比原始菌株提高86.5%。【结论】淀粉结合域SBD的融合提高了糖化酶水解生淀粉的能力。
朱婧刘海余王青艳米慧芝朱绮霞廖思明秦艳申乃坤黄日波
关键词:生淀粉糖化酶
木薯粉同步糖化发酵(SSF)产丁二酸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通过优化产琥珀酸放线杆菌GXAS137同步糖化发酵木薯粉产丁二酸的发酵培养基,提高丁二酸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先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影响丁二酸发酵的重要参数,再采用正交试验确定重要参数的最佳水平。【结果】价格低廉玉米浆可用作氮源,影响丁二酸产量的重要参数是木薯粉、玉米浆、碱式碳酸镁和糖化酶浓度。最佳条件为(g/L):木薯粉100,玉米浆14,糖化酶2.0 AGU/g底物,碱式碳酸镁75。优化后丁二酸产量达到69.31 g/L,丁二酸得率为90.01%,生产强度为1.44 g/(L·h)。与初始条件(52.34 g/L)相比,丁二酸浓度提高了32.42%。并利用1.3 L发酵罐对SSF与SHF两种发酵工艺进行了比较,SSF丁二酸产量(72.21 g/L)远高于SHF(56.86 g/L)。【结论】产琥珀酸放线杆菌同步糖化发酵木薯粉丁二酸产量高,生产成本低,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申乃坤王青艳秦艳廖思明朱婧朱绮霞米慧芝黄日波
关键词:产琥珀酸放线杆菌木薯粉正交试验丁二酸
木薯生料发酵生产高浓度燃料乙醇工艺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对木薯生料发酵生产高浓度燃料乙醇的工艺进行研究,为其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发酵中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水平,然后利用响应面法对主要因素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最后对发酵温度进行梯度降温控制,以提高乙醇的产量。【结果】单因素试验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水平:颗粒淀粉水解酶用量为0.8GAU/g木薯粉,底物浓度为36%(W/V),初始pH值为4.2。响应面法优化的结果:颗粒淀粉水解酶用量为0.82GAU/g木薯粉,底物浓度为37%(W/V),初始pH值为4.3。对发酵温度进行梯度降温控制,则可降低醪液残糖,提高原料转化率。在技术集成基础上,对木薯生粉发酵96h,醪液乙醇产量可达16.24%(V/V),残还原糖含量为0.29%(W/V),残总糖含量为1.81%(W/V)。与初始条件相比,乙醇产量提高25%。【结论】木薯生料发酵生产高浓度燃料乙醇,在技术集成基础上可降低能耗,节约生产成本,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申乃坤曹薇王青艳秦艳朱婧朱绮霞米慧芝黄日波
关键词:生料发酵响应面法燃料乙醇木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