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31508)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3
相关作者:丁雪娟廖翔华李安兴张剑英文毓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单殖吸虫
  • 4篇鱼类
  • 3篇鱼类单殖吸虫
  • 2篇指环虫
  • 2篇中国海
  • 2篇中国海洋
  • 2篇扩增
  • 2篇分子系统
  • 2篇PCR扩增
  • 2篇RRNA基因
  • 1篇形态分类学
  • 1篇植物杀虫剂
  • 1篇中国新记录
  • 1篇杀虫
  • 1篇杀虫剂
  • 1篇杀灭
  • 1篇杀灭效果
  • 1篇鲈鱼
  • 1篇系统树
  • 1篇系统学

机构

  • 4篇华南师范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作者

  • 6篇丁雪娟
  • 3篇廖翔华
  • 1篇曹姗妹
  • 1篇孟杨杨
  • 1篇肖智
  • 1篇张剑英
  • 1篇李安兴
  • 1篇熊向英
  • 1篇文毓

传媒

  • 3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动物分类学报
  • 1篇寄生虫与医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5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单殖吸虫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05年
单殖吸虫为一类主要寄生于水生脊椎动物体外的蠕虫,已报道30 0 0余种。本文回顾了单殖吸虫传统分类学研究概况,并从目标基因的选择、分子分类和分子系统学研究3个方面概述了单殖吸虫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进而对分子系统学与传统形态分类学的关系及其研究前景进行了阐述。
丁雪娟廖翔华李安兴张剑英
关键词:单殖吸虫分子系统学形态分类学分子分类
鲈鱼寄生逆转指环虫的分类地位被引量:6
2004年
采用单个虫体PCR扩增、序列测定与分析的方法 ,对寄生于鲈鱼及鲤科鱼类的 4种指环虫的核糖体 2 8SrRNA基因 5′端部分序列和内转录间隔区 1(ITS1)进行了研究 ,并采用PAUP软件中的最大简约法 (mostparsimo ny,MP)和邻接法 (neighborjoining ,NJ)构建了 2 8SrDNA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 ,逆转指环虫明显地嵌合于其它 3种指环虫之间 ,不宜将其从指环虫属中移出另立似小突虫属 ,从而进一步明确了逆转指环虫的分类地位。
丁雪娟廖翔华
关键词:指环虫鲈鱼虫体鲤科鱼类PCR扩增RRNA基因
伪指环虫、异钩虫和三钩虫的系统位置被引量:9
2005年
采用单个虫体PCR扩增、序列测定与分析的方法,对锚首虫科中后吸器形态较特殊的3个属:伪指环虫属、异钩虫属和三钩虫属的2 8SrRNA基因5′端序列进行了研究,并采用PAUP软件构建了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异钩虫属、三钩虫属和伪指环虫属明显地嵌合于其他锚首虫属之间,进而明确了这3个属的分类地位,应归属锚首虫科。锚首虫科和指环虫科之间的关系则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丁雪娟廖翔华
关键词:指环虫锚首虫科RRNA基因PCR扩增分子系统树
植物杀虫剂AO-318对鱼类单殖吸虫杀灭效果的初步研究
2008年
针对鱼类寄生虫及其危害现状,借鉴植物杀线虫剂方面的成果,用不同体积分数的药液对鱼类单殖吸虫进行药浴,观察它们对药物的耐受性,并通过比较不同体积分数下虫子死亡的时间,就植物杀虫剂AO-318对单殖吸虫的杀灭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药对单殖吸虫有很好的杀灭效果,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和开发潜力;但同时也会刺激鱼体分泌粘液,影响疗效.欲在水产养殖中发挥该药的杀虫作用,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肖智文毓丁雪娟
关键词:鱼类单殖吸虫
中国海洋鱼类单殖吸虫研究ⅩⅪ.拟八铗虫科一新记录
2011年
记述采自广东汕尾长体圆鲹Decapterus macrosoma Bleeker,1851鳃上的1种单殖吸虫——拟八铗虫属Pseudodi-clidophora Yamaguti,与1965之圆鲹拟八铗虫Pseudodiclidophora decapterus Yamaguti,1965.所获标本与Yamaguti的原始描述基本一致,但在吸铗形态、两侧吸铗及卵的大小上略有差异.拟八铗虫属及圆鲹拟八铗虫均为中国新记录,长体圆鲹是宿主新记录.
孟杨杨熊向英丁雪娟
关键词:单殖吸虫中国新记录
中国海洋鱼类单殖吸虫研究XX. 格氏虫属--新记录
2010年
记述采自广东汕头鲐Scomber japonicus Houttuyn鳃上的1种单殖吸虫--澳洲格氏虫Grubea australis Rohde,1986.所获标本与Rohde的原始描述基本一致,但在小生殖钩数目、卵壳结构、后吸器粘附性肌肉的发达程度及后吸器占体长比例等方面略有差异.澳洲格氏虫为我国新记录.
曹姗妹丁雪娟
关键词:单殖吸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