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GA01C201-03)
- 作品数:9 被引量:92H指数:7
- 相关作者:李相昆张杰鲍林林姜安玺黄荣新更多>>
-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新乡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连续流双污泥系统反硝化除磷实验研究被引量:14
- 2005年
- 通过实验室小试,以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厌氧/缺氧与淹没式好氧生物膜滤床相结合的连续流双污泥系统的除磷脱氮效果。长期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解决了传统脱氮除磷工艺中反硝化菌与聚磷菌竞争碳源这一主要矛盾,并可以分别控制硝化污泥与反硝化聚磷污泥的污泥龄,而且该系统适合处理C/N较低的生活污水,与传统除磷脱氮工艺相比,不用额外投加碳源,剩余污泥含磷量高,节省曝气量。系统对COD、总磷、总氮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1.78%、92.51%7、5.75%和84.47%。
- 张杰李相昆黄荣新鲍林林邵纯红姜安玺
- 关键词:双污泥系统反硝化除磷硝化
- 新型双污泥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5
- 2008年
- 介绍了基于反硝化除磷理论的双污泥工艺(A2N工艺),分析了传统双污泥工艺的优点和影响因素。摒弃了固有工艺流程冗长,基建费用过高;工艺出水氨氮过高等缺陷。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新型的双污泥工艺,缩短了工艺流程,提高了出水水质。改进后的工艺不仅可以解决同步脱氮除磷的问题,而且可用于再生水的生产。目前该工艺正在小试中,运行良好。
- 张杰刘婧李相昆鲍林林
- 关键词:反硝化除磷污水生物处理
- 亚硝酸根作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吸磷特性被引量:8
- 2008年
- 为了考察聚磷污泥以NO2-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吸磷特性,通过静态烧杯试验,研究了不同NO2-浓度聚磷污泥的反硝化同时吸磷能力及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NO2-质量浓度在31.25 mg/L以下时,反硝化聚磷菌可以利用NO2-为电子受体完成反硝化吸磷;在高于37.50 mg/L时,NO2-对缺氧吸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是反硝化聚磷菌经过驯化之后,即使NO2-质量浓度达到很高(75.00 mg/L),仍然可以利用NO2-作为电子受体完成反硝化吸磷,而没有发现抑制吸磷的现象,而且NO2-的浓度对吸磷速率没有明显影响。以NO2-为电子受体平均吸磷速率为3.16 mg P/(gMLVSS.h),平均反硝化速率为5.14mg NO2--N/(gMLVSS.h),吸磷速率小于以氧和NO3-为电子受体时的速率。
- 李相昆周业剑高美玲王立军焦中志黄荣新刘冬峰
- 关键词:电子受体反硝化速率
- 连续流双污泥同步除磷脱氮系统的微生物学研究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考察双污泥同步除磷脱氮系统稳定期的主要微生物种类、数量和特性.方法利用电镜、特殊染色法、平板分离技术和一系列的生化试验对系统内硝化池、缺氧池内的微生物进行了观察和分离鉴定.结果硝化菌总数为9.5×106cfu/mL,共分离出5株硝化菌;反硝化菌总数为4.5×105cfu/mL,共分离出5株反硝化菌,通过吸磷试验发现,肠杆菌科的两株菌(LB3和LB5)和假单胞菌属的菌株(LB4)的吸磷能力较强20h后的吸磷量达到了3.32mg/L、4.64mg/L和2.74mg/L,弧菌科的菌株(LB2)和气单胞菌属的菌株(LB8)的吸磷能力较弱,20h后的吸磷量仅为1mg/L和1.24mg/L.结论反硝化聚磷污泥和普通好氧聚磷污泥在性状上极为相似,内源物质PHB和聚磷有着相同的变化规律;硝化池内填料表面形成了稳定的生物膜,硝化细菌成为优势菌群;分离得到的5株反硝化菌可认为是反硝化聚磷菌.
- 张杰鲍林林李相昆姜安玺黄荣新贲岳
- 关键词:双污泥系统硝化菌反硝化聚磷菌
- 双污泥脱氮除磷系统中聚磷菌的特性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采用平板分离技术、生理生化及吸磷试验,对连续流双污泥系统缺氧池内的聚磷菌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硝化聚磷污泥和普通好氧聚磷污泥在性状上极为相似,其内源物质PHB及聚磷有着相同的变化规律;在缺氧池内同时存在着以氧和硝酸盐氮为电子受体的聚磷菌,并且二者存在着交叉。试验中得到5株(PA1—PA5)同时具有好氧和缺氧吸磷能力的聚磷菌,其中PA2、PA4(产碱菌属)和PA3(假单胞菌属)在两种环境下均表现出良好的吸磷效果;同时发现好氧吸磷能力很强的聚磷菌可能由于没有反硝化能力或反硝化能力很弱而在缺氧条件下未表现出吸磷作用;PA5(肠杆菌科)是一种很特殊的聚磷菌,其在好氧条件下有很好的吸磷效果,反硝化能力也很强,但缺氧吸磷效果却很差。
- 鲍林林李相昆李冬孔祥吉张杰
- 关键词:双污泥系统聚磷菌好氧吸磷反硝化除磷
- 亚硝酸盐氮对生物除磷系统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为全面评价亚硝酸盐氮对生物除磷系统的影响,采用两个SBR系统,模拟厌氧/好氧及厌氧/缺氧(以硝酸盐氮为电子受体)除磷系统,分别考察亚硝酸氮对二者的影响.结果显示:亚硝酸盐氮对好氧除磷系统的影响远大于缺氧除磷系统,亚硝酸盐氮对好氧和缺氧除磷在每克挥发性悬浮固体加入0.88和6.72 mgNO 2--N时会对生物活性产生抑制.同时发现在以硝酸盐氮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基础上采用逐渐增加亚硝酸氮质量浓度的方法驯化聚磷污泥,可以增加污泥对亚硝酸盐氮的适应性,并最终可以选择亚硝酸氮作为唯一电子受体吸磷,但其除磷效率低于以氧和硝酸盐氮为电子受体的除磷系统.
- 鲍林林李相昆李冬孔祥吉赵焱张杰
- 关键词:生物除磷聚磷菌电子受体
- 温度和污泥质量浓度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被引量:9
- 2008年
- 以实验室运行的连续流双污泥同步除磷脱氮系统中沉池污泥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了温度及污泥质量浓度,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反硝化聚磷菌属于低温耐冷菌,低温冲击对缺氧吸磷的影响并不大,10℃、20℃、30℃的最终吸磷量都很接近,3℃时吸磷也并没有停止,仍有9.12 mg/L的吸磷量.污泥质量浓度的变化对反硝化除磷效率的影响并不大,增大污泥系统的MLSS,可以提高缺氧初期的反硝化吸磷速度,和最终的吸磷总量,但单位污泥的吸磷量没有提高反而减小.
- 鲍林林李相昆李冬孔祥吉张杰
- 关键词:反硝化除磷温度污泥质量浓度
- 反硝化聚磷菌的脱氮除磷特性研究被引量:26
- 2006年
- 为研究反硝化聚磷菌的脱氮除磷特性,对接触氧化、SBR、A/O、A2/O和双污泥系统的活性污泥做了好氧吸磷和缺氧吸磷的静态烧杯试验,单独考察了双污泥系统的污泥在厌氧条件下以不同碳源为底物和在缺氧条件下以NO3-为电子受体的释/吸磷特性。结果表明,SBR、A2/O、双污泥系统的污泥在好氧和缺氧条件下均有很好的吸磷效果,其中双污泥系统污泥的缺氧吸磷速率和反硝化速率最大。而且在缺氧条件下,当NO3-充足时其浓度对吸磷效果影响不大,吸磷速率为7.52 mgPO43--P/(gMLVSS.h),反硝化速率为9.74 mgNOx--N/(gMLVSS.h)。在厌氧条件下,以蔗糖为碳源的释磷量最小,释磷速率亦最低,而以CH3COONa为碳源的释磷量和释磷速率均最大,释磷速率为4.2 mgPO43--P/(gMLVSS.h)。
- 李相昆张杰黄荣新马力鲍林林姜安玺
- 关键词:反硝化除磷DPB电子受体碳源
- 连续流双污泥反硝化同时除磷系统影响因素被引量:14
- 2005年
- 目的为了深入研究连续流双污泥反硝化同时除磷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系统最佳运行条件.方法以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保持其他运行条件不变,分别改变C/N、BFR、PAHRT的大小,监测系统的除磷脱氮效果,确定系统的最佳运行条件.结果进水C/N(COD/TN)与TP、TN的去除效果密切相关,在3.8~6.0之间,系统可长期稳定运行,对TN、TP、COD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83%、92%和86%,而系统的最佳C/N比是在4~5之间;同时BFR在0.33~0.38之间控制得越低TN去除效果越好,如果BFR低于0.28或高于0.48,均会影响系统对TN、TP的去除;PAHRT也不宜过长,如果超过60 min并长时间运行,会破坏污泥沉淀性能,减少聚磷菌群中反硝化聚磷菌的比例,影响系统稳定运行.结论系统进水最佳C/N为4~5,BFR为0.33~0.38,PAHRT应控制在20~30 min较为适宜.
- 李相昆姜安玺于健张利成鲍林林张杰
- 关键词:双污泥系统反硝化除磷聚磷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