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2005B3301002)

作品数:6 被引量:94H指数:5
相关作者:黄燕郭建文蔡业峰赵敏欧爱华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中医
  • 5篇中风
  • 4篇缺血
  • 3篇阴类证
  • 3篇缺血中风
  • 3篇中医综合
  • 3篇中医综合治疗
  • 3篇类证
  • 3篇急性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瘤
  • 2篇动脉瘤性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痉挛
  • 2篇手术
  • 2篇中医药
  • 2篇中医药干预
  • 2篇蛛网膜
  • 2篇蛛网膜下
  • 2篇蛛网膜下腔

机构

  • 4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3篇郭建文
  • 3篇黄燕
  • 2篇蔡业峰
  • 1篇张燕婷
  • 1篇杨小波
  • 1篇蒋革新
  • 1篇杨时鸿
  • 1篇印鉴
  • 1篇欧爱华
  • 1篇裴建
  • 1篇黄培新
  • 1篇赵敏

传媒

  • 2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中西医结合学...
  • 1篇中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建立中风病“阴阳类证”辨证规范的数据挖掘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完善和验证"中风病阴阳类证"辨证规范。方法:以来自国家十五攻关20家医院的4077例样本为原始数据库,采用粗糙集值约简和关联规则,建立面向中风中医辨证规范的数据挖掘系统框架,进行数据预处理,删除冗余数据和补充缺失数据,设定算法,并结合专业判断。分析"中风病阴阳类证"辨证规范中火热证、阴虚证、气虚证的证候诊断标准。结果:数据挖掘计算得到的证候诊断标准同专家经验法有一定重合,也有许多新的关联出现,需结合专业判断分析其结果。结论:由于中医证候诊断系统是非线性的、多维多阶性、复杂巨系统性,采用传统的线性方法将很难真正地进行证候的规范化研究,而数据挖掘具有可以处理具有模糊性和非线性数据等优势特点,可为中医证候的诊断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手段,但也不可过分夸大数据挖掘的作用,需与专业判断结合应用。
郭建文黄燕印鉴杨小波梁兆辉
关键词:中风辨证数据挖掘
4077例缺血中风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及规律被引量:40
2011年
目的:探讨缺血中风发病30d内1d~3d、4d~10d及11d~30d 3个时段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及规律。方法:4077例缺血中风病例来自全国23家医院,使用"中风病证候调查表"采集所有患者发病后1d~3d、4d~10d、11d~30d 3个时点的中医症状,根据八五攻关"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赋予相应症状分数,每个证候成立标准为分数≥7分,分析缺血中风风证、痰证、火热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在不同时点的分布特点及规律。结果:中风六大证候的分布为:风证、痰证及血瘀证在3个时点分布的比率分别为79.4%、77.2%、75.5%;2.8%、62.5%、52.8%及81.0%、80.2%、77.3%,火热证、气虚证及阴虚阳亢证3个时点的比率分别为30.9%、29.5%、24.9%;85.1%、83.7%、78.5%及23.90%、22.50%、21.60%,除阴虚阳亢证在3个时点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5种中风证候要素在3个时点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缺血中风中医证候分布为多种证候组合,发病1d~3d期间以3证组合为主,风证、血瘀证、气虚证组合出现最多;4d~10d、11d~30d均以2证组合为主,血瘀证、气虚证组合出现最多,其次为痰证与气虚证组合。结论:缺血中风中医证候的组合较复杂,表现为单一证候要素的较少,多表现为多种中医证候要素组合出现,风证、痰证、血瘀证及气虚证是缺血中风主要的证候要素,证候组合中,以血瘀证、气虚证组合及风证、血瘀证、气虚证组合多见。
黄燕赵敏蔡业峰郭建文杨小波欧爱华
关键词:缺血中风中医证候
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阴类证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英文)被引量:11
2010年
背景:中风病的发病率较高,中医药治疗中风的疗效如何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目的:研究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阴类证的有效性,并进行安全性评估。设计、场所、对象和干预措施:采用前瞻性、多中心、中央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的设计方法,来自广东省中医院等22家医院的537例患者分别用中西医综合(试验组274例,A组)和西医加相应的中药安慰剂(对照组263例,B组)治疗,连续治疗21 d。于治疗第21天和发病后60、90 d,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主要结局指标:疗效评价包括病死率,不同时点神经功能缺损水平(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Scale,NIHSS),生活能力(Barthel Index,BI),残障水平(modified Rankin criteria,mRS),生活质量(Strok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SSQOL)及中医症征积分(Stroke Sca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STCM)等方面;安全性评价指标为试验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因误操作产生空号16个,全国22家医院实际进入随机化分配606例。剔除15例,脱落54例,符合方案并随访完整的共537例。两组在性别、年龄、脉搏、心率、血压、伴发病、病情程度等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A组死亡5例,B组死亡7例,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医方案可改善患者21 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P<0.05);90 d随访时,综合方案组患者生活能力改善(P<0.05),独立生活能力提高(P<0.05);21、60、90 d的中医症状程度减轻。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有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趋势,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共发生76例次不良反应和(或)不良事件,主要为消化道反应、皮肤瘙痒或皮疹、出血倾向、转氨酶升高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与中医药治疗方案无关。结论: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证明,整合了中西医优势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疗效确切,疗效优势在治疗21 d�
'急性缺血中风辨证规范和疗效评价的示范研究'课题组黄燕郭建文
关键词:中风阴证随机对照试验多中心研究
中医药干预aSAH围手术期迟发性血管痉挛的思路探讨
背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围手术期迟发性血管痉挛(CVS)是制约患者远期疗效的瓶颈,现有的疗法仍然不能逆转30-50%的患者发生CVS,导致严重的后果。目的:探讨中医药干预aSAH围手术期CVS的思路,为解...
蔡业峰李贵福郭建文
关键词:围手术期迟发性血管痉挛
文献传递
实施大型临床试验和质量控制的方法和体会被引量:13
2008年
从临床试验实施前准备、实施过程的分级质量控制、数据管理、质量控制的难点和解决方法等方面对实施大型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进行分析和总结。认为为提高临床试验的质量,应在临床试验前平衡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之间的矛盾;试验开始后重点督促样本纳入进度,保证数据填写和录入及时、真实、可靠;数据管理要根据研究目的建立数据库,事先考虑到不同数据库之间转换,严格遵照《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原则动态全程管理,以此保证临床试验数据可信、结论可靠。
郭建文李伟峰黄燕梁伟雄蔡业峰裴建
脑梗死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被引量:18
2007年
目的评价脑梗死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队列研究比较实施临床路径前(传统组)与实施临床路径后(路径组)患者的主要相关情况。主要评价指标包括:①住院时间;②住院费用;③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住院并发症、住院病死率、治疗90天再住院率、治疗90天病死率)。结果与传统组相比,路径组患者的住院天数缩短(21.82±11.72天vs17.85±7.54天,P=0.006),住院费用降低不明显(11924.76元vs10030.50元,P=0.230),其中检验费和其他费用下降明显,药物费有下降趋势,治疗费略有上升,而平均日费用有上升趋势。治疗90天后患者生活能力(BI)有提高(P<0.05),住院并发症发生率下降明显(P<0.05),但治疗14天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治疗90天后再住院率、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脑梗死临床路径能够改善医疗质量,更好地利用医疗资源,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郭建文杨时鸿黄燕蔡业峰蒋革新张燕婷黄培新
关键词:脑梗死
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急性缺血中风(阴类证)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研究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急性缺血中风阴类证的有效性,并进行安全性评估。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中央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的设计方法,537例患者分别用中西医综合(试验组274例,A组)和西医加相应的中药安慰剂(对照...
黄燕
关键词:中风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中医药干预aSAH围手术期迟发性血管痉挛的思路探讨被引量:4
2008年
蔡业峰李贵福郭建文黄燕李铁林
关键词:围手术期迟发性血管痉挛
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急性缺血中风(阴类证)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研究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急性缺血中风阴类证的有效性,并进行安全性评估。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中央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的设计方法,537例患者分别用中西医综合(试验组274例,A组)和西医加相应的中药安慰剂(对照...
黄燕裴建王新志杨友松谭吉林顾卫董梦久曹晓岚李军魏江磊刘军汪涛陈眉范薇王小同安冬青邹忆怀董少龙任丁刘毅陈园桃董强梁伟雄蔡业峰郭建文李伟峰欧爱华熊宁宁邹建东
关键词:中风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