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6032014)
- 作品数:26 被引量:144H指数:9
- 相关作者:王子旭陈耀星曹静李俊英贾六军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雏鸡投射向圆核的视顶盖细胞的形态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研究雏鸡投射向圆核的视顶盖中央灰质层(SGC)细胞的形态学特征。方法通过灌流固定后向雏鸡圆核内注射或植入微量羰花青荧光染料DiI,逆向标记投射向圆核的视顶盖SGC细胞。结果标记到的SGC细胞分为4种类型。1型和2型细胞的胞体位于SGC的浅层,其树突的末端分别分布到视顶盖的F层和D层;3型和4型细胞的胞体位于SGC的深层,其树突的分支分别分布到视顶盖的H^J层和SGC内。1型和2型细胞的标记树突末端分别水平伸延形成丛状或二分歧和垂直伸延形成瓶刷状;3型和4型细胞的树突末端主要形成棒状,伸向视顶盖的H^J层和SGC层。结论鸡视顶盖SGC浅层细胞(1型和2型细胞)的树突分布到视顶盖的视网膜接受区,1型细胞以丛状或二分歧末端分布到视顶盖的F层,2型细胞以瓶刷状末端分布到视顶盖的D层,与终止于这些层的视神经终末部的形态一致。SGC深层细胞(3型和4型细胞)的树突分布到视顶盖的非视网膜接受区,树突末端主要形成棒状伸向视顶盖的H^J层和SGC层。
- 胡满陈耀星王子旭郑世学任旭兵
- 关键词:视顶盖视觉雏鸡
- 蓝光促进肉鸡睾丸发育及其初步机理的探究
- 引言:光信息是影响禽类生产力表现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但现代养禽业在科学利用光信息提高禽类的生产性能方面缺乏理论指导。有研究显示,不同波长的光对性腺刺激有所不同,且作用机理不详,为此本实验
- 曹静陈耀星王子旭
- 关键词:光促进睾丸发育单色光
- 文献传递
- 单色光对蛋白高度、哈氏单位和蛋黄颜色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180只海兰褐蛋鸡分别饲养在蓝、绿、红和白等不同光环境中,试验期为19~45周龄,光照强度为15lx,光照时间为16h。试验结果显示,绿光组蛋白高度最高((7.13±0.04)mm),与白光和蓝光组差异显著(P<0.05);绿光和红光组哈氏单位显著大于白光和蓝光组(P<0.05);白光组蛋黄颜色值(4.6±0.15)最大,与其它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但绿光组蛋黄颜色值与周龄间相关系数(r)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单色光可影响蛋品质,其中绿光组蛋品质最好。
- 额尔敦木图陈耀星王子旭李俊英曹静贾六军
- 关键词:单色光蛋品质蛋鸡
- 不同胚龄北京鸭视网膜节细胞层细胞大小、数量及密度
- 2008年
- 采用视网膜铺片Nissl染色法和Scion Image图像分析法,研究北京鸭胚胎期11(E11)、14、17、20、23和26日龄视网膜节细胞层(Ganglion cell layer,GCL)细胞大小、数量及密度分布变化。结果表明:E11-E14,GCL细胞小,均呈圆形,E17开始出现大细胞;E11至E26视网膜中央区(CA)细胞大小增长1.97倍,而颞侧周边区(TP)增长3.1倍,相邻胚龄间细胞大小差异显著。GCL细胞总数在E17达到最大值2.03×106个,随后细胞数量显著下降。视网膜中央-周边密度梯度在E11出现。CA细胞密度在E17达到最大值2.54×104个/mm2,随后密度下降;周边区细胞密度随胚龄增长而持续下降,且TP细胞密度下降最显著。结果提示,北京鸭胚胎发育过程中,GCL细胞大小、数量及密度均发生显著变化,而E17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 左士峰陈耀星王子旭曹静董玉兰
- 关键词:视网膜胚胎发育北京鸭细胞数量细胞密度
- 单色光对产蛋鸡蛋品质的影响被引量:9
- 2007年
- 试验采用红(660nm)、绿(560nm)、蓝(480nm)3种发光二极管(处理组)和白炽灯(400~700nm)(对照组),对180羽海兰褐蛋鸡进行人工光照,研究了单色光对蛋重、蛋形指数、蛋长径、短径和蛋壳质量的影响。试验期为19~52周,光强度均为15lx,光照时间为16h。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期,白光组蛋重最高(61.1g),红光组最低(59.2g),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38~52周龄,蓝光组蛋长径显著小于其他组,而其短径显著(P<0.05)小于白光组,另外,红光组蛋短径极显著(P<0.01)小于其他组;19~37周龄,绿光组蛋形指数(1.303)显著大于其他组,而38~52周龄,红光组蛋形指数(1.343)极显著(P<0.01)大于其他组;21~45周龄,绿光组蛋壳强度(3.54kg/cm2)极显著(P<0.01)高于白光和蓝光组而绿光组蛋壳厚度(0.368mm)显著(P<0.05)大于其他组;蓝光组蛋壳颜色值(31.6)显著(P<0.05)小于白光组(33.1)。结果提示:蓝光使蛋长、径变短而红光使蛋短径变短,从而使蓝光和红光组蛋重随产蛋周龄而增长的趋势小于白光和绿光组。单色光可影响蛋壳质量,其中绿光组的蛋壳质量最好。
- 额尔敦木图陈耀星王子旭李俊英曹静
- 关键词:单色光蛋重蛋形指数蛋壳质量蛋鸡
- 新生犊牛视网膜节细胞的形态分布
- 2007年
- 目的:研究比较新生犊牛视网膜节细胞(RGCs)的数量、大小和密度的形态学变化。方法:采用Nissl染色、荧光染料DiI逆行标记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结果:RGCs在视神经乳头下方形成一个沿鼻颞侧轴方向伸展的高密度区(P1,2608/mm2;P21,2174/mm2),即视条纹。由视条纹至周边部细胞密度递减,颞侧周边部最低(P1,mm2;P21,217/mm2);细胞大小则呈递增的变化,这种变化趋势在颞侧最明显。由P1到P21,RGCs总数和平均细胞密度均递减而细胞大小递增。结论:RGCs大小由视条纹至周边部递增而细胞密度递减,并且由P1到P21,RGCs总数和细胞大小递增而细胞密度递减。
- 徐西彬陈耀星王子旭马云飞董玉兰曹静
- 关键词:犊牛视网膜节细胞细胞密度
- 单色光对鸡视网膜节细胞密度和大小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研究单色光对鸡视网膜节细胞(RGCs)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二极管光(light-emittingdiodes,LED)灯作为光源,将60只刚出壳的雄性AA肉鸡分别饲养在红(660nm)、绿(560nm)、蓝(480nm)和白光(400--760nm)照下49d(n=15),光照强度15 lux,光照制度23h∶1h(L∶D)。取两侧视网膜分别做Nissl染色和DiI标记RGCs,利用图像分析法观察视网膜面积、RGCs细胞密度与大小的变化。结果蓝、绿光组视网膜面积、RGCs细胞总数显著高于红、白光组(10.35%和17.07%,P〈0.05);绿光组RGCs平均细胞密度比其他光组高14.61%(P〈0.05);绿光组视网膜中央区(CA)的RGCs密度最高,显著高于蓝光组28.91%(P〈0.05),其CA/NP的比值比其他光组高29.71%(P〈0.05);蓝光组CA的RGCs胞体面积最小,颞侧周边区(TP)和鼻侧周边区(NP)的胞体最大,其TP/CA的比值比其他光组高26.65%(P〈0.05)且与其他光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蓝、绿光可使视网膜面积、RGCs细胞总数增加;从视网膜的中央区到周边部,绿光组的RGCs密度梯度下降幅度和蓝光组的RGCs大小梯度增大幅度最明显。
- 曹静王子旭陈耀星
- 关键词:单色光视网膜节细胞细胞密度
- 单色光对肉鸡脾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 【目的】研究单色光对肉鸡脾淋巴细胞转化率和白介素-2(IL-2)活性及细胞内信息分子一氧化氮(NO) 的影响,为阐明单色光对肉鸡免役功能的作用机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红(660nm)、绿(560nm)、蓝 (480...
- 谢电陈耀星王子旭李俊英曹静贾六军
- 关键词:单色光脾淋巴细胞免疫功能肉鸡
- 文献传递
- 单色光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07年
- 试验采用发光二极管(LED)作为光源,光照强度为15lx,研究单色光色对AA肉鸡的生产性能、皮肤嗜碱性过敏反应(CBH)及牛血清白蛋白(BSA)抗体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绿光照射第4天就表现出显著的促生长作用,蓝光照射到第27天才表现出显著的促生长作用;②绿光显著提高首免7天后的抗体反应,抗体水平比红光照射高137.2%(P<0.05),蓝光显著提高首免后14天和二免后7天的抗体水平,与红光比较分别高102.8%和123.5%(P<0.05);③白光和绿光分别与红光相比显著提高21日龄肉鸡CBH反应(15.4%和5.6%,P<0.05),而在49日龄时白光和蓝光分别与红光相比,CBH反应分别提高44.7%和26.2%(P<0.05)。研究表明,在15lx光强度下,肉鸡生长前期选用绿光照明,后期改为蓝光照明,能够提高肉鸡生产性能,提高饲料转化率以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
- 谢电陈耀星王子旭李俊英曹静贾六军
- 关键词:单色光肉鸡免疫功能
- 鸡投射至丘脑的视网膜节细胞的形态特征
- 利用活体鸡脑内注射示踪物逆行标记视网膜节细胞(RGCs)胞体、与细胞内注射将标记细胞全树突野可视化相结合,根据其胞体和树突野的大小和树突分支特征,研究鸡投射至丘脑的RGCs细胞类型。结果显示,鸡投射至丘脑的RGCs分为3...
- 曹静陈耀星王子旭内藤顺平
- 关键词:丘脑视网膜节细胞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