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社会发展科技攻关计划项目(GG05165)
- 作品数:13 被引量:60H指数:5
- 相关作者:邵金陵张璇李霞韩迎星李海涛更多>>
-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西安市社会发展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 秦始皇陵区出土2200年前人下颌骨形态学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通过对陕西秦始皇陵区山任窑遗址出土的2200年前人下颌骨观察和测量,了解我国秦代人的下颌骨特征.方法:选取保存较完整的下颌骨49个,采用数显游标卡尺及0—360°游标万能角度尺对下颌骨进行三维测量,并记录其表面各标志性结构,结果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首次报告了秦代人下颌骨的各项测量数据及非测量性状的研究结果,下颌骨的各项测量数据,除下颌角外,各年龄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颏孔位于第二前磨牙下方者居多,下牙弓形态主要以椭圆形为主.结论:为人类体质学和进一步研究人类下颌骨演化积累数据资料.
- 杨楠邵金陵段清波
- 关键词:考古学秦代下颌骨
- 新石器时代成人颌骨的测量研究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通过对距今六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成人颌骨的测量,为中国人颌骨数据积累一定的资料。方法:采用0~360°游标万能角度尺及数显游标卡尺对半坡博物馆内保存距今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成人颌骨进行测量。其中,男性上颌骨55个,下颌骨64个;女性上颌骨34个,下颌骨40个。年龄为20~55岁。测量结果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下颌骨的各项测量数据,除下颌角及下颌切迹宽外,均为男性大于女性。结论:本研究得到的结果,可对考古学利用上下颌骨进行性别判断提供一定的参考。
- 李霞邵金陵韩迎星张志敏
- 关键词:成人颌骨新石器时代
- 陕西长安区出土1000年前人牙齿形态的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通过对距今1100~1300年前古人牙齿形态的测量,了解当时的牙齿形态特征,以探寻牙齿形态演化趋势。方法:观察记录了62具陕西长安区出土1000年前人骨架的牙齿,共纳入631个。其中上颌328个,下颌303个。分别测量其冠长、牙冠横切面面积、冠宽、冠厚、颈宽、颈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报告了各牙位牙齿的冠长、牙冠横切面面积、冠宽、冠厚、颈宽、颈厚等数据。结论:通过对1000年前古人牙齿的形态学测量,为中国人牙齿形态研究积累一定的数据资料。
- 孟勇邵金陵刘呆运李海涛肖丹
- 关键词:考古学古人形态学
- 416例人群牙齿的平均磨耗程度调查被引量:17
- 2007年
- 目的:通过调查普通人群牙齿切缘及咬面的磨耗情况,研究牙齿磨耗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方法:分年龄段对抽样人群进行牙齿随机检查,采用Smith和Knight牙齿磨耗指数TWI分度方法,对416例受检人群的11395颗牙齿的切缘和咬面进行磨耗度检查.对各个牙齿的磨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测得当代普通人群牙齿平均磨耗度为1.51.不同年龄段牙齿的磨耗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牙齿的磨耗程度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加重.同名牙齿的平均磨耗程度在男女性别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牙齿磨耗呈现增龄性变化,但不存在性别差异.
- 刘东秀邵金陵万毅张旻
- 关键词:牙磨损
- 西安地区3000年前人颌骨隆起发育相关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对出土的3000年前人颌骨隆起发育状况进行观测,研究其与咀嚼力相关指标和口腔健康状况的相关性,以探讨与人颌骨骨质隆起的发育和退化有关的因素。方法:选取西安地区出土的3000年前人颌骨标本40例,观测上颌颊侧隆起(BE)以及下颌舌侧隆起(LME)的形态,并记录了颞下颌关节病理性形态表现、牙齿龋损状况、牙齿生前缺失、牙石状况、牙槽骨水平吸收、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磨耗、磨耗率等口颌健康、咀嚼力评估指标,数据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BE、LME均与颞下颌关节病理性形态表现强相关;LME与M1、M2的磨耗率中等相关;BE与牙齿龋损状况、牙齿生前缺失、牙石状况、牙槽骨水平吸收弱相关。结论:研究3000年前人颌骨骨质隆起的一般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有助于研究颌骨隆起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认识当时人类生产和生活情况积累资料。
- 康婷邵金陵刘呆运黄世友
- 关键词:考古咀嚼力
- 3000年前人与当代人牙齿磨耗的对比性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调查距今约3 000年前出土人牙齿的磨耗状况,并通过与当代人牙齿磨耗状况进行对比性研究,以探求3 000年来人牙齿磨耗的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mith和Knight牙齿磨耗指数TW I分度方法,分年龄段观察记录了99例陕西长安区出土的3 000年前人颅骨标本中1 255个恒牙切缘和咬合面的磨耗度,并与416例当代人群牙齿平均磨耗程度进行比较。结果:3 000年前出土人不同年龄段各个牙位牙齿的平均磨耗程度均明显高于当代人,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和当代人相比,3 000年前人前牙相对后牙磨耗程度偏重。结论: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牙齿磨耗程度减轻,其中前牙相对后牙磨耗程度减轻更加明显。
- 夏开勇邵金陵刘东秀李运明刘呆运
- 关键词:磨耗当代人
- 西安地区出土的2200年前人与现代人下颌骨后段的形态学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通过对西安地区出土的2 200年前人下颌骨标本与现代人下颌骨标本的研究,探讨人下颌骨后段形态的演化。方法:选取保存较完整的2 200年前成人男性下颌骨标本36个,现代成人男性下颌骨标本38个。按第三磨牙萌出情况进行分组,采用数显游标卡尺及万能角度尺对下颌骨进行测量,记录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 200年前人标本下颌斜长OB、磨牙后间隙BX均大于现代人标本,两者之间的比值(OB/BX)现代人大于2 200年前人,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期内不同分组测量结果显示,萌出组下颌斜长、磨牙后间隙长度与阻生组、缺失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下颌骨长度和磨牙后间隙长度影响下颌第三磨牙的生长发育。伴随咀嚼器官的不断退化,人下颌骨总长度呈负增长趋势,且磨牙后间隙长度退化幅度尤为显著。
- 闻静邵金陵李运明刘呆运
- 关键词:考古学现代人第三磨牙
- 陕西出土1000年前人牙齿的牙周病状况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调查距今1100~1300年前出土人牙齿的牙周状况,探求牙周病的发生发展趋势。方法:观察记录了62例陕西长安区出土1000年前人骨架全部牙齿的牙周状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57个个体的529个牙齿患有牙周病,患牙占观察牙齿总数的83.84%,该人群牙周病的平均患病率为91.94%。56岁以上年龄组及36~55岁年龄组牙周病患病率(100%)>24~35岁年龄组(85.71%)>23岁以下年龄组(72.73%)。牙周病的罹患累及各个牙位,其中尖牙的罹患率最高,中切牙的罹患率最低。所有上下颌对称牙位牙齿之间的患牙率及上下颌总的患牙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牙周病患病率高于女性患病率(p<0.01)。结论:研究1000年前人牙周疾病的一般情况,进而认识牙周病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发展变化规律,并为研究当时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状况提供间接的实物证明。
- 孟勇邵金陵李海涛刘岚肖丹刘呆运
- 关键词:牙周病
- 半坡博物馆馆藏六千年前人颌骨牙齿的磨耗状况分析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调查六千年前新石器时期古人牙齿的磨耗状况,以探寻牙齿磨耗的规律及其演化发展趋势。方法:观察记录并统计了西安半坡博物馆馆藏76例人头颅骨全部牙齿的磨耗情况,用SPSS 12.0软件对全部的904个牙齿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磨耗度牙齿的构成比中,2°磨耗的比例最高(37.06%)。左右上下对称牙位牙齿的磨耗基本相同。第一磨牙的磨耗程度最重,第三磨牙的磨耗程度最轻。不同年龄段牙齿磨耗度有显著性差异,随年龄的增长,牙齿磨耗度逐渐加重。每一牙位牙齿平均磨耗度男女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石器时代古人牙齿的总体磨耗程度较现代人重。
- 张璇邵金陵
- 关键词:磨耗
- “逆向根管技术”提取古人类牙齿DNA的初步探索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古人类牙齿提取基因组DNA的简便方法。方法:选取西安地区出土的3 000年前人牙7个、1 000年前人牙1个,现代人牙2个;从根尖末端开口分离根管内样本,结合Chelex-100基因组DNA提取法提取牙内部组织的DNA;设计釉原蛋白基因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技术进行样本的性别鉴定。结果:所选样本基因组DNA分子含量较高,可用于PCR扩增技术相关的性别鉴定,经鉴定本研究中的10个样本为1个男性9个女性。结论:"逆向根管技术"与Chelex-100提取法相结合具有低损伤的特征,能够较大程度地保存古人类牙齿外形,并且操作简便,可用于考古、遗传等多学科的研究。
- 王培欢邵金陵段小红高宇温宣刘呆运
- 关键词:DNA性别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