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11B080701055)
- 作品数:10 被引量:75H指数:6
- 相关作者:刘从华刘俊峰肖珲沈群李琳更多>>
- 相关机构:广东省口腔医院南方医科大学东莞市厚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roTaper镍钛系统去除根管内充填物的效果评价被引量:6
- 2012年
- 比较ProTaper镍钛系统去除不同充填方法的根管内充填物的效果。A组:侧方加压法充填;B组:热牙胶垂直加压法充填。2组均采用ProTaper Universal再治疗器械(D1,D2,D3)+ProTaper Universal(F2,F3,F4)去牙胶及根管再预备,测量镍钛器械操作时间及根管内充填物的残留量。B组根管壁充填物残留量低于A组,镍钛器械所需时间高于A组。2组中牙胶残留物均主要位于根尖三分之一区域。ProTaper镍钛系统去除垂直加压法充填的牙胶管壁清洁度较高。
- 童方丽谢成婕刘溦曾雄群
- 关键词:根管再治疗侧方加压
- RW垫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节盘和髁突位置的影响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研究RW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TMD)前后关节盘和髁突的位置改变,探讨RW牙合垫的治疗机制和疗效。方法双侧关节盘前移位的TMD患者20例,分别在闭口位、最大开口位行磁共振成像扫描,测量双侧关节的盘突角度、关节盘和髁突位置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在闭口位上盘突角度均减小,关节盘x轴坐标值均增大,髁突x、y轴坐标值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开口位上的盘突角度、关节盘位置、髁突位置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W牙合垫可使髁突向前、下方移动,关节盘向后回复。
- 沈灵芝姚君刘从华艾虹
-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盘下颌骨髁状突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节盘髁突
- 上颌埋伏牙正畸牵引时机对牙根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6年
- 目的:探讨埋伏前牙治疗时机对牙根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不同牙根发育期埋伏阻生上颌中切牙进行正畸牵引。应用MCT定位、追踪,比较阻生牙治疗前后牙根发育情况。结果:17例阻生牙调整牙根在牙槽骨中的位置关系,发育期弯曲牙根改变方向继续发育,长度短于对侧同名,但牙冠根比正常。2例根尖发育完成牙根弯曲合并牙槽骨缺损的牵引不成功。结论:早发现、早牵引对埋伏阻生牙的牙根继续发育有良好治疗效果,但要注意牙槽骨缺损情况。
- 肖珲李琳刘俊峰刘从华
- 关键词:埋伏阻生牙MCT
- 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安氏Ⅱ类错患者CO-CR位髁突位置分析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分析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安氏Ⅱ类错患者在CO-CR位的髁突位置变化。方法:利用髁突移位测量仪(MCD)记录15例伴有TMD的安氏Ⅱ类错患者CO-CR位的髁突位置。结果:15例患者髁突CO-CR位矢状向偏移量均值左侧为0.99 mm;右侧1.22 mm,左右髁突矢状向偏移量均有统计学意义;矢状向上70.0%(21/30)CR位髁突位于CO位的后方,其中左侧比率为66.7%(10/15)。垂直向偏移量均值左侧为1.09 mm,右侧1.37 mm,左右髁突垂直向偏移量均有统计学意义;垂直向63.3%(19/30)CR位髁突位于CO位的上方,其中左侧比率为60.0%(9/15)。髁突垂直向偏移量均值(1.23 mm)>髁突矢状向偏移量均值(1.10 m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髁突横向偏移量均值为0.54 mm,髁突在横向偏移量有统计学意义;53.3%(8/15)CR位髁突位于CO位的右方。结论:伴有TMD的安氏Ⅱ类错患者存在着CO-CR位髁突位置不一致,正畸治疗前应充分考虑患者的髁突位置以便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 刘俊峰刘从华李祯
- 关键词:正中关系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 微种植钉支抗矫治双侧后牙正锁的临床应用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微种植钉支抗在矫正双侧后牙正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种植钉作为支抗牵引压低颊向倾斜的上颌后牙,或(和)牵引压低舌侧倾斜的下颌后牙,矫正双侧后牙正锁,并对矫正前后X线投影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微种植钉支抗对锁牙有一定的压低作用,U7-PP,L7-MP均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种植钉支抗有效控制了下颌平面角FH-MP的增大,矫治前后FH-MP无明显改变(P>0.05);SNA、SNB、ANB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微种植钉支抗矫正双侧后牙正锁,可有效压低患牙,控制患者的垂直高度,方法简单、高效.
- 熊红珍万贤凤包丽娜刘从华魏叶红
- 锥形束CT在颞下颌关节结构定量研究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14年
- 颞下颌关节(TMJ)位置深,结构复杂,锥形束CT(CBCT)可为研究其形态和功能提供丰富的信息。在三维图像和二维断层片上,患者头位的变动可能导致解剖标志点不在同一个切面上,但观察者仍可通过读片确定其标志点。CBCT可以从冠状位、矢状位和横断位来显示颞下颌关节结构,获得不同方位的关节间隙;可以对TMJ髁突的水平角、高度、半径、体积和表面积等进行测量,从而了解髁突的形态;可以最小的失真度提供颞下颌关节髁突骨组织的三维图像,有利于临床对TMJ髁突骨改变的分析;可以有效地测量关节窝顶的骨厚度以及TMJ结节的高度、关节结节斜度等。总之,CBCT可以明显提高临床对颞下颌关节疾病的诊断能力,切实地指导临床对其进行治疗。
- 姚君刘从华
- 关键词:锥形束CT颞下颌关节关节间隙髁突关节窝
- 正畸固定完全脱位前牙的临床护理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正畸托槽结扎固定因外伤完全脱位前牙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前牙因外伤完全脱位的患者35例,共42颗牙齿,将脱位前牙重新植入原牙槽窝内,应用正畸托槽结扎固定术复位,术前、术中、术后实施护理。结果 2∽3个月后拆除固定矫治器,经2∽3年随访观察,42颗再植固定前牙中,39颗再植前牙为牙周膜愈合或骨性粘连,其中2例3颗再植前牙为炎症性吸收。结论护士掌握正畸托槽结扎固定外伤性完全脱位前牙的护理步骤,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心理疏导,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可取得满意效果。
- 孙爱农林常绿徐红红肖轺穆林玫
- 关键词:完全性脱位牙再植护理
- 女性安氏Ⅱ类错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髁突位置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女性安氏Ⅱ类错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的髁突位置。方法收集26例女性安氏Ⅱ类错伴有临床症状的TMD患者,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emography,CBCT)对患者的双侧颞下颌关节进行扫描,测量颞下颌关节前、上、后、外、内间隙,分析髁突位置。结果26例女性安氏Ⅱ类错伴TMD患者颞下颌关节各间隙间左右侧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颞下颌关节间隙合并统计,前、上、后、外、内间隙分别为(2.343±0.827)mm,(2.138±0.807)mm,(1.959±0.757)mm,(1.764±0.609)mm,(2.103±0.663)mm;通过计算ln(P/A)值和线性比率(linear ratio,LR)得出髁突后移位分别占50%、48%。结论女性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髁突在关节窝内处于后位可能是导致TMD的原因之一。
- 沈群刘从华肖珲姚君刘俊峰
-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锥形束CT髁突位置
- RW-splint治疗前后患者颞下颌关节间隙的变化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RW-splint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患者后颞下颌关节间隙的改变。方法:选取18例有临床症状的TMD患者,采用RW-splint进行治疗,治疗前、后用锥形束CT(CBCT)对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扫描,测量颞下颌关节上、前、后、内、外侧间隙,分析髁突位置变化。结果:RW-splint治疗后患者颞下颌关节上、后、内侧间隙变宽,前、外侧间隙变窄,但以上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W-splint治疗使髁突发生向前、向下、向外移动趋势,改善髁突位置可能是RW-splint治疗TMD的生物学机制之一。
- 姚君刘从华肖珲
-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CBCT
- 安氏Ⅱ类错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髁突位置和咬合早接触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错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的髁突位置和CR位咬合早接触位置。方法:收集安氏Ⅱ类错颞下颌关节正常者和TMD患者各23例,拍摄头颅CBCT分析髁突位置;获取并记录患者CR位,在架上检查患者早接触位置。结果:TMD组颞下颌关节前间隙大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髁突位于中位占63.1%(29/46);TMD组患者髁突后移位占52.2%(24/46)。TMD组患者CR位牙齿早接触发生部位更偏向牙列远中。结论:安氏Ⅱ类错伴TMD患者髁突多处于后移位,正畸治疗前应先恢复髁突正常位置,再设计矫正方案。
- 沈群刘从华肖珲姚君刘俊峰
- 关键词:髁突位置早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