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520A12)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520A12) 作品数:15 被引量:516 H指数:11 相关作者: 赵广才 常旭虹 杨玉双 刘利华 董树亭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山东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根癌农杆菌介导获得稗草Ecppc转基因小麦的研究 被引量:36 2007年 采用携带pUbi-Ecppc质粒的3个根癌农杆菌菌株(LBA4404、EHA105和C58c1),对经过预培养10-12 d的春小麦品种扬麦158、Bobwhite和扬麦12的幼胚愈伤组织进行了遗传转化,对筛选中的抗生素浓度、菌液浓度、共培养温度和时间、受体基因型、菌株-质粒组合等影响转化的重要因素进行了研究。首次将单子叶野生C4植物稗草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Ecppc)导入不同基因型小麦受体,并得到具有潮霉素(Hyg)抗性的转化植株。从816块共培养愈伤组织中转化得到34株抗性植株,其中14株PCR检测为阳性。扬麦158的转化效率达3.03%。Southern和RT-PCR分析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小麦基因组并得到正确的转录。生理学检测显示,转基因小麦植株的光合速率和PEPC活性都有所提高。说明Ubiqintin基因启动子控制的稗草PEPC cDNA基因在小麦中可以正确表达和起到一定的生理作用。这些工作为进一步探讨PEPC对小麦光合作用及其他生理过程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张彬 丁在松 张桂芳 石云鹭 王金明 方立锋 郭志江 赵明关键词:小麦 农杆菌介导法 高油玉米籽粒灌浆期间氮素的吸收与分配 被引量:18 2005年 大田生长条件下,以普通玉米为对照比较研究了高油玉米授粉后氮的吸收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与普通玉米相比,高油玉米籽粒灌浆期间籽粒氮的百分含量较高,而叶片和茎秆中氮的百分含量低于普通玉米,成熟期植株中的氮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较普通玉米高,平均高6.9%;形成100 kg 籽粒所需氮量高于普通玉米,平均高0.13 kg,但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营养体中氮的输出率比普通玉米低,籽粒中氮的来源主要依赖于籽粒灌浆期间直接从土壤中的吸收,占籽粒氮的70.05%(普通玉米为40.65%)。说明高油玉米的需氮量大且籽粒灌浆期间吸收的比例相对较高。 吴正锋 王空军 董树亭 胡昌浩 刘鹏 张吉旺关键词:高油玉米 籽粒灌浆期 氮素 施肥 强筋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稳定性及其调控研究 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研究氮肥对不同强筋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调控效应,以及小麦蛋白质的稳定性。【方法】利用7个强筋小麦品种,按统一方案分别在6个省进行试验,成熟时按小区收获,测定籽粒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结果】在0~300kg·ha-1施氮范围内,不同品种在各试验点均表现随施氮量增加产量逐渐提高,处理间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但每公顷施用300kg氮素仅比施用225kg的处理增产1.6%。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不同施氮处理在各试验点之间产量的变异系数逐渐降低,表明施氮和产量水平的提高可以缩小不同地区产量的差异。8901-1和豫麦34对氮肥较敏感,增施氮肥的增产效果明显;济麦20和皖麦38稳产性较好。各试验点间的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的变化与产量变化趋势相同,表明适当施氮可以有效降低不同试验点间的品质差异。不同试验点间各品种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为2.04%~7.03%,变异系数较小的品种,蛋白质含量稳定性好,变异系数大的,其品质的栽培可塑性较强。不同施氮量处理间各品种的变异系数为5.43%~7.33%。有些供试品种在施氮150kg·ha-1以下时,蛋白质含量不能达到强筋标准,如烟农19、济麦20和皖麦38。在施氮量超过225kg·ha-1时,其籽粒蛋白质含量均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结论】在实际生产中,从产量和品质两方面考虑,强筋小麦施氮水平应控制在225~300kg·ha-1。试验中各种影响蛋白质含量变异的因素的效应表现为:栽培措施>基因型>生态环境(试验点)。 赵广才 万富世 常旭虹 刘利华 杨玉双 杨丽珍 池忠志关键词:强筋小麦 蛋白质含量 稳定性 转TERF1和LeERF2双价基因旱稻及其逆境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7 2007年 为了提高旱稻对干旱、盐及低温综合胁迫的抗性,构建了含有抗旱抗盐功能的TERF1和抗盐抗冷功能的LeERF2转录因子的双价植株表达载体;以秦爱、旱65和旱297三种旱稻品种为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以上两转录因子转入受体材料中,获得了经PCR及Southern检测证实同时整合双价基因的T0及T1转基因植株。T1代转基因植株经不同程度NaCl、PEG、冷单一逆境处理和冷盐综合逆境处理后,仍保持着较高的净光合速率(Pn)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能量转换机构不易受损,有较强的光保护机制。3个品种的转基因株系对这三种胁迫的抗性均比对照有明显提高。 石云鹭 丁在松 黄荣峰 王春艳 赵明关键词:光合速率 叶绿素荧光 逆境 氮磷钾硫对冬小麦产量及加工品质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16 2005年 试验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以强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氮磷钾硫肥料处理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产的条件下以120kg/hm2施氮的处理,产量、千粒重和容重最高,过度施氮使产量、千粒重和容重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子粒硬度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均有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的趋势,增加施氮量显著增加了面包体积。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稳定时间有随施钾量增加而提高的趋势。施磷和硫处理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不显著。 赵广才 周阳 常旭虹 于广军 刘利华 杨玉双 杨丽珍 池忠志关键词:施肥 冬小麦 留茬高度与刈割时期对墨西哥玉米再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6 2005年 采用大田小区栽培试验,研究了留茬高度和刈割时期对墨西哥玉米(Zeamexicana)再生性能(包括再生草产量和饲用营养品质)的影响。刈割时期的确定以植株高度为准,运用概略养分分析法评价饲用品质并引入再生系数(RGC)的概念判定其再生性能。结果表明,株高95cm时刈割,留茬30cm的再生草产量和总能量最高,分别为11.60kg·m-2(鲜草重)和278kJ·m-2,显著高于留茬20cm(CK)与10cm处理;留茬30cm再生草的粗蛋白和无氮浸出物含量较高,粗灰分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较低。留茬20cm,不同时期刈割,株高130cm与95cm(CK)的再生产量、总能量差异不显著,但明显高于株高60cm处理;但再生草饲用品质以株高60cm时刈割最佳。比较发现,RGC接近2.5时墨西哥玉米再生性能最好,对应的刈割方式(留茬30cm,株高95cm)可实现其优质高产。 王永军 王空军 董树亭 胡昌浩 刘鹏 张吉旺关键词:墨西哥玉米 留茬高度 刈割时期 饲用品质 植株高度 无氮浸出物 高有机质土壤条件下施氮对强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2006年 为研究高有机质含量土壤条件下施用氮肥对强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选择土壤有机质含量为3.09%的地块,通过播前底施和拔节期追施等量氮肥(225 kg/ha),对两个强筋小麦品种(8901-11和济麦20)的产量和部分生理及品质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氮素含量以及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沉淀值、谷蛋白大聚合体及谷蛋白含量,且追施效果优于底施;追施氮肥可以更好地调节籽粒蛋白的组成及含量,从而改善籽粒营养及加工品质。对于清蛋白、球蛋白和醇溶蛋白等三种蛋白质组分的含量,不同小麦品种的施氮反应不尽相同。本试验中,施氮处理对8901-11的影响大于对济麦20的影响。 杨丽珍 赵广才 常旭虹 刘利华 杨玉双 池忠志关键词:强筋小麦 有机质 施氮 生理指标 氮肥用量、时期对墨西哥玉米产量及饲用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8 2005年 采用池栽方法研究了氮肥用量、时期对一年生夏播墨西哥玉米(Zea mexicana)产量和饲用营养品质的影响,并运用概略养分分析法来评价其饲用营养价值。结果表明,夏播墨西哥玉米生长季内刈割 3 茬,叶片对产量与品质的形成贡献最大;在中氮(300 kg·ha-1)和高氮(600 kg·ha-1)2 种水平下,氮肥用量对第 1 茬草产量的影响大,底肥肥效仅持续作用到第 2 茬的叶片;第 2 茬的茎鞘及第 3 茬的整个收获部分都表现追肥效应。增施氮肥提高了粗蛋白(CP)、粗脂肪(EE)的含量,降低了粗灰分(CA)、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氮肥水平对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无氮浸出物(NFE)及总能量(GE)的产量影响程度大于施肥时期,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底肥肥效降低而追肥肥效增加;酸性洗涤纤维的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是由于干物质产量提高的幅度大于含量降低的幅度。在较高氮肥水平下,底肥一次施入有利于提高产量及其饲用营养品质。 王永军 王空军 董树亭 胡昌浩 张吉旺 刘鹏关键词:氮肥用量 墨西哥玉米 饲用 底肥 粗灰分 影响农杆菌介导旱稻转化效率主要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4 2007年 针对旱稻在基因工程中转化效率低这一难题,以4个旱稻品种为对象,对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的各个步骤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NB(N6 macro elements;B5 microelements and vitamins;proline 500mg L-1,L-Glutamine 500mg L-1,casamino acid 300mg L-1,sucrose 30 gL-1,2,4-D2mg L-1,agar8g L-1,pH5.8)培养基适合于旱稻愈伤组织诱导;AAM-AS(Na2HPO4.2H2O339.2mg L-1;KCl2.95g L-1;MgSO4·7H2O500mg L-1;CaCl2114.4mg L-1;MnSO4·4H2O10mg L-1;H3BO33mg L-1;ZnSO4·7H2O2mg L-1;KI0.75mg L-1;NaMO40.25mg L-1;CuSO4.5H2O0.0387mg L-1;CoCl2.6H2O0.025mg L-1;VB10.5mg L-1;VB60.5mg L-1;烟酸0.5mg L-1;肌醇100mg L-1;甘氨酸7.5mg L-1;精氨酸174mg L-1;谷氨酰铵876mg L-1;casamino acid 500mg L-1;蔗糖68.5g L-1;葡萄糖35g L-1;AS200μmol L-1pH5.2)是农杆菌的最佳重悬液;对NPT(new plant type,NPT)这种侵染后易水渍化品种,滤纸法共培养可将其抗性愈伤发生率提高15倍以上;筛选及分化前对抗性愈伤组织进行2d的干燥培养可显著加快愈伤组织分化进程;在分化培养基中加入AgNO3有助于提高分化率;而短期高浓度的CuSO4处理可显著提高分化率。利用此体系获得了一大批PCR鉴定阳性的转基因植株;Southern blot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大多数以单拷贝形式整合在转基因植株中。 石云鹭 丁在松 张彬 张桂芳 赵明关键词:旱稻 农杆菌转化 共培养 分化 高油玉米源、库生理特性研究 Ⅰ.高油玉米产量受叶源的限制 被引量:11 2005年 以大田放任生长的种植密度在开花期减源和半量不饱和授粉的疏库处理,比较研究了高油玉米的源、库特性。结果表明,在1 5株/m2 密度下,与普通玉米相比,高油玉米单株籽粒产量显著低于普通玉米,产量构成中穗粒数差异不显著,千粒重较低(达显著水平) ;两类型玉米的单株库容量相当,但高油玉米籽粒灌浆速率低,籽粒充实度低,单粒重对叶源相对减少(剪叶)或相对增多(疏库)的反应更为敏感,产量受到同化产物供应(叶源)相对不足的限制。高油玉米授粉后的叶面积和叶面积持续期均小,叶片含氮量和光合速率均较低,说明其产量受叶源活力(光合速率)小和叶源数量少的双重限制。 吴正锋 王空军 董树亭 胡昌浩 刘鹏 张吉旺关键词:高油玉米 生理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