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810028)

作品数:9 被引量:56H指数:4
相关作者:刘伟刘伟孔凡义吴友全郑明怀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4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政治
  • 2篇村民
  • 1篇大学生村官
  • 1篇大学生村官政...
  • 1篇党纪
  • 1篇党纪处分
  • 1篇信任
  • 1篇修路
  • 1篇压力型体制
  • 1篇演变逻辑
  • 1篇意识形态
  • 1篇原因及其预防
  • 1篇政府
  • 1篇政府绩效
  • 1篇政权
  • 1篇政治过程
  • 1篇政治合法性
  • 1篇政治合法性基...
  • 1篇社会治理
  • 1篇社会治理创新

机构

  • 6篇武汉大学
  • 4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广西科技大学

作者

  • 6篇刘伟
  • 2篇孔凡义
  • 2篇刘伟
  • 1篇吴友全
  • 1篇郑明怀
  • 1篇张苗
  • 1篇周思齐
  • 1篇黄炎

传媒

  • 1篇科学决策
  • 1篇江汉论坛
  • 1篇领导科学
  • 1篇中国行政管理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中共宁波市委...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甘肃行政学院...
  • 1篇中共杭州市委...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论中国政治过程中的内输入模式被引量:9
2013年
内输入是当代中国政治过程中利益表达与综合的主导形式,也是中国特色的利益输入模式。在中国,政治系统外部缺乏独立自治的社会力量和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渠道,社会中多元的利益诉求都是通过政府主动的体认和考察从而输入到政治系统当中的。内输入模式既不同于由多元利益集团进行竞争从而表达社会利益需求的多元主义模式,也不同于强调垄断性社团与国家建立制度化沟通与合作从而实现利益输入的法团主义模式。虽然内输入模式平衡了政治系统的稳定性和代表性,但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化,其局限也将日益凸显。
刘伟吴友全
关键词:政治过程多元主义法团主义
乡村治理与大学生村官政策的限度——关于Z县大学生村官的初步调查
2014年
通过对湖南Z县大学生村官的调查,特别是对大学生村官的心理分析,可以对他们的生存现状及其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作出评价,并基于乡村治理的现状进一步探索今后我国乡村建设的主体培育。调查发现,大学生村官的无力感是一个普遍现象,现有的大学生村官政策是造成这种无力感的重要原因之一。未来我国乡村的有效治理不能主要依赖大学生村官,而应着重培养本土的乡村精英,并通过政策和制度的完善让他们发挥作用。
刘伟周思齐
关键词:乡村治理大学生村官
从政治边缘人到集体行动者:农民工行为的演变逻辑被引量:4
2011年
论文以实证调查资料为基础,阐释了农民工的流动性是如何带来其政治冷漠性,它又是如何造就了农民工关系网络的。通过对广东韶关群体性事件、湖北石首群体性事件和广东潮州群体性事件的比较分析,论文分析了农民工是如何通过关系网络推动个体行为转变成群体行为,又是如何导致群体行为规模扩大化的。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建立"诉治组织"的治理策略。
孔凡义
关键词:农民工群体性事件社会组织
压力型体制下的社会治理创新:突破抑或复制?——基于W市政社互动改革的实证分析
2016年
压力型体制是我国特有的制度环境,既为社会治理创新带来了动力也形成了限制。笔者以W市"政社互动"改革为例,结合我国压力型体制环境来分析W市改革所面临的体制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压力型体制下我国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质逻辑。
孔凡义张苗
关键词:压力型体制社会治理创新
利益、精英和信任:村民群体性活动的分析框架被引量:13
2014年
当前我国乡村地区存在不同类型的村民群体性活动,这些活动展开的过程与机制受到各方研究者的极大重视。可以采用利益—精英—信任的分析框架,用来解释各类村民群体性活动得以展开的具体逻辑及影响活动结果的中间因素。各类村民群体性活动尤其是涉及村落公共事务的村民群体性活动,之所以最终难以取得成功,主要是在利益—精英—信任这一链条上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利益—精英—信任既可以作为分析各类村民群体性活动的共同框架,也可以作为比较村民群体性活动的基本依据。
刘伟
关键词:精英信任
论建国以来我国农村政治合法性基础的变迁
2013年
在政治合法性的理论视角下,梳理建国60多年来国家政权在农村的治理历程,会发现国家政权在农村的政治合法性基础发生了三次变迁。其大致轨迹是,建国初期以政府绩效为主,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时期以意识形态为主,改革开放后仍以政府绩效为主。今后,加强和改善制度与规则建设,将成为国家政权在农村建构政治合法性的增长点。
刘伟黄炎
关键词:政治合法性国家政权政府绩效意识形态
村落解体与中国乡镇治理的路径选择被引量:23
2014年
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而言,村落社会的快速解体及其对乡镇治理的影响值得我们重视。通过2009年7月和8月针对中国11个省19个村落的调查,可以发现,当前中国广大村落普遍存在解体的趋向,但各地村落解体的层面和程度均存在区别。今后,国家在总体上加大对农村投入的同时,应结合各地不同村落的解体状况采取相应的治理对策。对于那些传统治理资源还比较丰富、共同体保留尚好的村落,国家应保护并利用村落自身的机制来实现治理。对于那些部分解体的村落,国家可以通过适当方式帮助村落重建共同体,以实现村落的长远治理。而对于那些已经基本解体甚至严重萎缩的村落,国家则可以统一规划,加大介入的力度,并试图在新的基础上帮助新型村落建立共同体。
刘伟
村民介入公共产品供给的实践逻辑——对江苏Y市某村修路活动的过程/事件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近10年来,伴随着我国乡村社会的全面转型,某些区域的村民通过集体行动介入当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象时有发生。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以及公共选择理论均对集体行动的达成机理做出了解释。然而,发生在中国农村的集体行动,其达成还具有自身独特的实践逻辑。本文以江苏某村修路事件为个案,采用和借鉴"过程/事件"分析法,在关注、描述和分析事件及其过程的基础上,对其中的逻辑进行动态的解释;同时,以参与式观察和非结构访谈的方式,发掘乡村精英入主村落治理的可能性,村民在日常生活中对家族、村落等传统因素的认知,尤其是这些传统因素及村落舆论对村民造成群体性压力的程度。最后,文章试图通过深入探讨村民集体行动中的个体行为逻辑和心理反应,并从可能性及制约因素角度简要概括该地区村民介入公共产品供给的实践逻辑,以此呈现我国转型期村落治理的本土资源。
刘伟
关键词:集体行动实践逻辑
村干部腐败行为的体现、产生原因及其预防被引量:2
2014年
一、体现村干部的腐败行为是一种很复杂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行为。从一定意义上说,村干部的腐败行为是在一种错误的心理支配下实施的自觉错误行为。1."人心不足蛇吞象"的贪婪心理。贪婪心理是村干部走向腐败的主要思想基础。
郑明怀
关键词:党纪处分思想防线村民利益贪污腐败乡村关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