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512608)

作品数:31 被引量:259H指数:10
相关作者:刘树民柳长凤卢芳陈平平祖金祥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卫生部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中药
  • 13篇代谢组学
  • 12篇代谢
  • 11篇药性
  • 11篇黄连
  • 10篇药药
  • 9篇中药药性
  • 7篇证候
  • 7篇证候模型
  • 7篇配伍
  • 7篇解毒
  • 7篇解毒汤
  • 7篇黄连解毒
  • 7篇黄连解毒汤
  • 7篇黄芩
  • 6篇药性理论
  • 6篇热病
  • 5篇动物
  • 5篇动物模型
  • 5篇硝基苯

机构

  • 37篇黑龙江中医药...
  • 2篇卫生部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作者

  • 32篇刘树民
  • 17篇柳长凤
  • 13篇卢芳
  • 10篇陈平平
  • 9篇祖金祥
  • 7篇常惟智
  • 6篇汪娜
  • 6篇黄志桓
  • 6篇李俊行
  • 5篇王海平
  • 5篇董培良
  • 5篇董婉茹
  • 4篇荆雷
  • 4篇冯倩晴
  • 3篇刘聿迪
  • 2篇何薇
  • 2篇卢江
  • 2篇闫广利
  • 2篇曹敏
  • 2篇丁雅光

传媒

  • 3篇中医药信息
  • 3篇山东中医药大...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中医药学报
  • 2篇中国药房
  • 2篇中国药师
  • 2篇中药药理与临...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成药
  • 1篇云南中医学院...
  • 1篇中草药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Journa...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中西医结合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13篇2011
  • 9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栀子清泄三焦之释义被引量:7
2011年
运用古代临床经验与现代药物研究结果相结合的方法,对栀子清泄三焦这一传统的中医理论进行系统的解释说明,赋予栀子清泄三焦湿热症候以现代临床意义,更加丰富了这一理论的应用意义。
董婉茹刘洪毓丁雅光王海平刘树民
关键词:栀子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肺热证候模型评价方法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建立一套完善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评价方法。方法以肺炎链球菌诱导的肺热证候模型为切入点,在常规模型评价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代谢物组学平台,通过对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尿液的代谢指纹数据及模型组不同时间段尿液的代谢物组进行分析,探讨动物模型的评价方法。结果大鼠在经鼻给予肺炎链球菌后,模型组体温变化和白细胞计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病理改变明显;代谢组学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尿液的代谢轮廓发生改变并且在得分图中代谢物组发生明显偏移,代谢组学研究结果与肺热证候的宏观体征及病理生化指标结果相符。结论代谢组学可用于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评价研究。
卢江柳长凤刘聿迪祖金祥刘树民
关键词:代谢组学动物模型
黄柏药效物质基础成分初探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通过黄柏血清药物化学和代谢组学研究,探索黄柏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利用HPLC对比体外药材图谱、体内血清图谱及尿液图谱,确定黄柏的入血成分及尿液中的代谢成分,综合评价黄柏体内直接作用的物质基础。结果:确定了黄柏给药后16个血中移行成分中的2个成分,尿液代谢物13个成分中8个峰与血中移行成分中的8个峰HPLC图在相同保留时间出峰,光谱类似,其他5个成分可能为代谢产物。结论:对黄柏血中移行成分及代谢产物进行深入研究,可为探讨黄柏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冯倩晴刘树民陈平平王海平
关键词:黄柏药效成分中药研究
黄芩、黄连和黄柏分别干预热病证候的代谢组学层面差异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比较分析黄芩、黄连和黄柏干预热病证候的异同。方法:运用代谢组学技术,以2,4-二硝基苯酚复制的热病证候模型为载体,分别利用黄芩、黄连和黄柏对热病证候进行干预。结果:以热病证候的整体代谢和内源性生物标志物的变化为评价指标,黄芩、黄连和黄柏对表达上调(下调)的热病证候生物标志物的干预数量分别为30,28,21(14,6,3)个。结论:从干预热病证候生物标志物数量得出,黄芩干预作用最佳,黄连次之,黄柏最弱;从干预热病证候生物标志物种类上看,三药的干预作用各有异同。
王海平刘树民柳长凤陈平平冯倩晴
关键词: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黄芩黄连黄柏
黄连解毒汤及其不同配伍组方成分溶出变化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水提物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结合黄连解毒汤16个全排列,评价不同配伍组方对黄连解毒汤成分溶出的影响。方法 HPLC法,反相C18柱,体积流量为1.0 mL/min,UV检测器(λ=254 nm),流动相为甲醇-水(含0.1%醋酸),梯度洗脱。结果分析、比较黄连解毒汤及其不同配伍组方的高效液相图谱,黄芩与黄连、黄柏配伍产生沉淀使生物碱溶出降低;黄芩与栀子配伍使环烯醚萜类成分溶出降低,但四药配伍溶出增加为112.6%;不同配伍组合黄酮类成分溶出增加降低不尽相同,但四药配伍增加为480.7%。结论 方法全面准确可靠,可作为黄连解毒汤体外成分分析研究的依据。
刘冬敏刘树民祖金祥卢芳荆雷何薇黄志桓
关键词:黄连解毒汤HPLC成分溶出
基于以药测证的热病证候模型评价方法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建立一套完善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评价方法。方法:以2,4-二硝基苯酚诱导的热病证候模型为切入点,利用寒性药物与温性药物对比干预的实验研究,探讨动物模型的评价方法。结果:寒性药物与温性药物干预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4-二硝基苯酚诱导的动物模型符合中医临床的热病证候表征。结论:2,4-二硝基苯酚所复制的动物模型为热病证候模型,而非炎症发热模型。
卢芳刘树民董培良陈平平刘乐柳长凤于栋华
关键词:动物模型以药测证
黄芩治疗肺热症候的量-效关联性研究
黄芩中医临床治疗肺热证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对古今方药中黄芩用量的考证分析,总结出古今黄芩治疗不同疾病临床用量的一般规律,结合现代中药量效关系的研究方法对黄芩治疗肺热症候的量效关联性进行科学实验研究,并得出黄...
刘树民刘聿迪柳长凤
关键词:黄芩
文献传递
基于中药归经理论现代研究的若干思考被引量:8
2010年
中药归经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已经成为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近年来中药归经理论的研究现状,提出:中药归经理论的现代研究应该坚持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并发展中医药的原则;具体实验研究应在符合中医药临床实际的要求下进行;研究内容不应只是停留在限于某一味药物、某一种方法的研究,应该最大限度地开展系统研究、综合分析研究,探索其间的相关性、规律性,挖掘符合中医药理论特色的各种性能的信息特征,从而揭示其现代科学内涵,全面揭示中药归经实质。
孙敏刘树民
关键词:中药药性理论归经
黄连血中移行成分经时变化规律探讨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通过分析黄连血中移行成分的经时变化规律,明确黄连体内的直接作用物质基础及体内代谢过程。方法:采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方法研究黄连进入体内后化学成分的分布、数目、存在状态(原型成分或代谢产物)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认定了黄连给药后9个血中移行成分中的5个成分(表小檗碱、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盐酸小檗碱);除2号峰经分析认定为代谢产物外,其他色谱峰均是以原型形式进入体内而存在。3,4,5,6,7,8,9号峰被吸收入血后,在一定时间内血药浓度达峰值(120 min),达峰时间均较长,而后随着血液循环在体内消除。3,4号峰吸收入血后,血药浓度降低,但相对含量呈上升趋势,说明有其他成分向其转化。结论:黄连血中移行成分中主体成分在给药后60 min可检测到,120 min达峰值,240 min时的含量与60 min时相当;少量成分存在其他成分向其转化的特点。通过给药后血中移行成分分析可确定药物在体内直接作用的物质,根据该移行成分的经时变化规律可建立中药的科学给药方案及配伍用药方案。
卢芳陈平平刘树民
关键词:黄连血中移行成分表小檗碱药根碱黄连碱
Effect of Huanglianjiedu Tang on fever in rats induced by 2, 4-dinitrophenol
2013年
OBJECTIVE: To study metabolic characteristics of fever in rats induced by 2, 4-dinitrophenol (DNP) and the effect of Huanglianjiedu Tang (HLJDT) on the fever. METHODS: The urine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ization quadrup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UPLC/ESI-Q-TOF-MS) at the positive ion mode scanning, and experimental data were analyzed by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RESULTS: Eight potential biomarkers indicating the occurrence and evolvement of fever we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ions in urine samples. Five of them were found increased, while the other three decreased. After HLJDD intervention, the increased five were reduced significantly in high dose group, compared with model group, while the decreased three had no obvious change. Five of the eight biomakers were identified with formyl-5-hy-droxykynurenamine, gentisic acid, aminoadipic acid, phenylacetic acid, L-phenylalanyl-L-hydroxyproline on the basis of MS/MS.These biomarker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metabolism of 5-hydroxytryptamine, tyrosine, lysine, phenylalanine and collagen protein,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HLJDT had significant effect on DNP-induced fever in rats. The effect was performed possibly by acting on 5-hydroxytryptamine in hypothalamus and some amino acid metabolism.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HLJDT relieved fever by acting on multi-targets.
Shumin LiuNa WangPingping ChenXuzhao LiChangfeng Liu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