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60436) 作品数:9 被引量:23 H指数:4 相关作者: 任立云 杨栋 罗成祥 李红玉 曾东强 更多>> 相关机构: 广西大学 南县农业局 中国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Species and Occurrence of Parasitoids of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in Nanning,Guangxi,China 2015年 [ Objective] To specify the parasitoid species of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in Nanning,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and provide theoretic ref- erences for the reasonable utilization and using natural enemy. [ Method]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indoor rearing observation were adopted to figure out species and quantity of parasitoids of C. medinalis in Nanning in 2011 -2013. [ Result] There are 19 parasitoid species of C. medinalis in Nanning, belonging to Ich- neamonoidea, Chalcidoidea. Of Ichneamonoidea, there are 11 species from Ichneumonidae and Braconidae. Of Chalcidoidea, there are 8 species from Chalcididae, Eulophidae, Elasmidae, Trichogrammatidae and Encyrtidae. Among these species, Stenomesius maculatus Liao and Apanteles cypris Nixon are dominant parasitoids in larval stage. In natural control conditions, S. maculatus Liao is most-widely distributed species with the most population, especially in the first half year, accounting for 89.7 % of the total parasitoid quantity ; in pesticide application field, the quantity of S. maculatus Liao accounts for 69.1% of the total parasitoid quantity, and in nonpesticide field, it accounts for 78.5%. [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pesticide has serious impact on the natural populations of parasitoids, therefore, chemical pesticides should be applied reasonably to ensure the survival of parasitoids. Ren Liyun Xian Zhenhua Qin Peisheng Li Jinfeng关键词:PARASITOID SPECIES 六种药剂对棕榈蓟马的室内毒力及天敌敏感性测定 被引量:4 2015年 以棕榈蓟马2龄若虫和南方小花蝽为试材,采用浸叶法,研究6种药剂对棕榈蓟马2龄若虫的毒力及其天敌南方小花蝽对6种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棕榈蓟马2龄若虫处理24h后的LC50大小依次为:多杀菌素(1.500 3mg/L)>阿维菌素(1.628 5mg/L)>鱼藤酮(39.060 7 mg/L)>吡虫啉(72.798 1 mg/L)>苦皮藤素(215.200 3 mg/L)>苦参碱(3 915.556 0mg/L)。天敌南方小花蝽对6种药剂敏感性大小依次为:阿维菌素(20.940 2mg/L)>多杀菌素(43.863 4mg/L)>吡虫啉(62.717 4mg/L)>鱼藤酮(806.230 5mg/L)>苦皮藤素(3 181.79mg/L)>苦参碱(12 532.7mg/L)。 邵凡旭 杨栋 李红玉 任立云关键词:棕榈蓟马 毒力测定 敏感性 土壤不同肥力对黄瓜体内可溶性有机物组成及棕榈蓟马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 2022年 土壤肥力影响作物的各项生理指标,也会影响在作物上栖息取食昆虫的生长发育,最终影响昆虫种群发展.为了评价不同土壤肥力对棕榈蓟马种群数量的影响,本文研究了施用氮、磷、钾3种肥料3种水平下黄瓜叶片可溶性有机物(还原糖、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质、脂类、游离氨基酸、类黄酮、总酚)质量分数,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了棕榈蓟马虫口数量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氮肥和磷肥施用剂量增加均可使黄瓜叶片内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显著上升,钾肥施用剂量增加则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氮肥施用剂量增加引起顶叶上棕榈蓟马成虫数量和落卵量显著增加,其与黄瓜顶叶中的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上升呈高度正相关;中叶上若虫数量增加与中叶中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上升呈高度正相关.磷肥施用剂量增加引起顶叶成虫数量显著增加,落卵量和中叶若虫数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顶叶中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与顶叶上成虫数量呈中度正相关;钾肥施用剂量增加仅引起顶叶成虫数量显著增加,落卵量和中叶若虫数量变动不显著.施用氮肥、磷肥和钾肥对植株顶叶类黄酮和总酚质量分数都没有显著影响.以上结果说明,施用氮肥和磷肥引起的叶片内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增加是促进棕榈蓟马虫口数量上升的重要因素,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也是判断黄瓜是否具有抗虫性的重要因子,总酚和类黄酮没有起到抗虫作用. 任立云 任立云 韦继光关键词:可溶性有机物 棕榈蓟马 黄瓜 土壤肥力 瓜类作物营养成分与瓜类抗棕榈蓟马特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明确瓜类作物营养成分含量与瓜类抗棕榈蓟马特性间的相关性,为进行瓜类作物抗棕榈蓟马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5种瓜类作物(黄瓜、苦瓜、南瓜、丝瓜和节瓜)上棕榈蓟马的发生情况,采用蒽酮比色法、考马斯亮蓝法、索氏抽提法和茚三酮比色法等检测5种瓜类作物叶片的营养成分(氨基酸、粗脂肪、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分析不同瓜类叶片营养成分含量与棕榈蓟马发生量间的相关性。【结果】同时栽培5种瓜类作物,棕榈蓟马在其上的发生程度表现为黄瓜>节瓜>南瓜>丝瓜>苦瓜,其中黄瓜、节瓜和南瓜三者间的棕榈蓟马发生量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但均显著高于丝瓜(P<0.05,下同),苦瓜上未发现棕榈蓟马为害。5个黄瓜品种中,以黄瓜GH-16的棕榈蓟马发生量最大,为4.40头/叶,除与韩农-AF1的棕榈蓟马发生量差异不显著外,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4个南瓜品种中以超甜蜜本王的棕榈蓟马发生量最大,为2.20头/叶,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节瓜和丝瓜不同品种间的棕榈蓟马发生量无显著差异。在不同瓜类作物叶片营养成分含量中,氨基酸含量与棕榈蓟马发生量具有显著相关性(F=0.783,P=0.000);可溶性糖含量(F=0.0354,P=0.097)和C/N(F=0.338,P=0.115)与棕榈蓟马发生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未达显著水平;蛋白质(F=0.026,P=0.905)和粗脂肪含量(F=-0.005,P=0.982)与棕榈蓟马发生量无相关性。【结论】在5种瓜类作物中,棕榈蓟马最喜取食黄瓜,其余依次为节瓜、南瓜、丝瓜和苦瓜。氨基酸含量可作为评价瓜类作物对棕榈蓟马的抗性指标。 吴密 郭炳垚 陈泉亨 任立云关键词:瓜类作物 棕榈蓟马 抗性 营养物质含量 14种生物杀虫剂对棕榈蓟马的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明确14种生物杀虫剂对瓜类作物上棕榈蓟马的控制效果,筛选出对棕榈蓟马杀伤作用大、防治效果好的生物农药,为棕榈蓟马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将14种生物杀虫剂配制成高、中、低3个剂量,并设药剂对照及清水对照,每个剂量重复4次,于棕榈蓟马1~2龄盛发期施药,药后定期、定点观察棕榈蓟马在植株上的发生情况。[结果]480 g/L多杀菌素SC的防效最佳,药后1 d的防效即可达83.38%,持效期长,药后7 d可达84.80%;25%除虫菊素69.00 g/ha、99%烟碱2700 g/ha、98%苦参碱2700 g/ha、0.5%藜芦碱8.44 g/ha也有一定的防效,药后3 d防效接近或超过60.00%,但持效期较短,药后7 d防效大幅下降;20亿/g绿僵菌WP和3000 IU/mg苏云金杆菌WP的作用效果较慢,其高浓度处理药后14 d防效可达到60.00%以上。[结论]480 g/L多杀菌素SC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可作为防治棕榈蓟马的药剂使用,推荐使用量为18~72 g/ha。25%除虫菊素、99%烟碱、98%苦参碱、0.5%藜芦碱、3000 IU/mg苏云金杆菌WP和20亿/g绿僵菌WP对棕榈蓟马也有一定的防效,可在生产中交替轮换使用,建议使用量为:25%除虫菊素69.00 g/ha、99%烟碱2700 g/ha、98%苦参碱2700 g/ha、0.5%藜芦碱8.44 g/ha、3000 IU/mg苏云金杆菌9000 g/ha、20亿/g绿僵菌WP 2亿/g。 邵凡旭 杨栋 任立云关键词:生物杀虫剂 棕榈蓟马 南宁市瓜类作物蓟马种类与发生动态调查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明确南宁市瓜类作物蓟马种类和发生动态,为更有效地进行瓜类蓟马防治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5点取样法,于2009~2010年连续两年对南宁市瓜类作物上的蓟马种类、为害程度、主要作物生长期重要蓟马的发生动态进行调查.[结果]南宁市瓜类作物上蓟马共14种,分别隶属于锯尾亚目(Terebrantia)蓟马科(Thripidae)(3属13种)和管尾亚目(Tubulifera)管蓟马科(Phlaeothripidae)(1属1种),其中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 Trybom)、棕榈蓟马(Thrips palmi Kamy)和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 Morgan)是瓜类作物上的优势种,花蓟马和黄胸蓟马主要停留在各种作物的花中,偶见在作物的其他部位停留;棕榈蓟马则大部分停留在作物的嫩尖上,少部分停落在叶片充分展开但偏幼嫩的叶上,花上数量稍少.在几种主要瓜类作物中,节瓜和南瓜受害最重,丝瓜受害最轻.[建议]苗期及时防治瓜类蓟马,以降低种群数量;加强水肥管理,使作物迅速生长,避过蓟马为害高峰期;拔除病株,减少病毒病传播. 任立云 陈乔 赵斌 罗成祥 曾东强关键词:瓜类作物 稻纵卷叶螟姬小蜂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 2018年 应用日立S-3400N型扫描电镜对稻纵卷叶螟姬小蜂Stenomesius maculatus Liao雌、雄成虫触角的形态和感器进行观察。结果显示,稻纵卷叶螟姬小蜂触角为膝状,雌虫鞭节有8亚节,雄虫鞭节有7亚节;其触角上共观察到7种类型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感觉孔、指形感器、多孔板状感器、乳头状感器和B?hm氏鬃毛。其中,毛形感器有3种亚型,多孔板状感器有2种亚型;雌雄成虫触角在形状和结构上相似,但仍存在一些差别:雌蜂触角显著长于雄蜂触角;雄蜂触角柄节直径显著宽于雌蜂柄节直径,其他各节直径雌蜂显著宽于雄蜂;雄蜂与雌蜂环状节相比,雌蜂多1节,多出的那一节环状节上存在毛形感器Ⅲ型;雄虫棒节上无指形感器。 张云宣 任立云关键词:触角 感器 广西越南槐害虫、天敌种类及发生情况调查 被引量:1 2014年 为明确广西药用植物越南槐害虫与天敌种类及发生情况,给有效防治越南槐害虫提供科学依据,采取随机取样法,于2012年3—11月对马山县药材生产基地的越南槐害虫及天敌种类及发生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并鉴定越南槐生长期的害虫有5目10科12种,不同害虫的为害时期和种群数量都有很大差异。害虫天敌有3目10科17种,对害虫有较高的控制程度。 任立云 黄光影 林姣艳 甘凤琼 张平刚 黄荣韶关键词:山豆根 害虫 天敌 角胚跳小蜂属一新记录种的外部形态记述及其相关特性观察 2015年 为更好地识别和保护在农业生产上有应用价值的稻纵卷叶螟寄生蜂,采用田间与室内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寄生稻纵卷叶螟的角胚跳小蜂属一新记录种锥角胚跳小蜂(Copidosomopsis coni)的形态特征、寄生特性及其对吡虫啉和苦参碱的敏感性进行观察和测试。结果表明:该蜂的田间寄生率最高可达18.4%,其寄生可使稻纵卷叶螟幼虫表现为僵虫,1头被寄生幼虫可育出200~400头锥角胚跳小蜂成虫;该蜂对吡虫啉和苦参碱2种杀虫剂都很敏感,药膜法处理成蜂12h后LC50分别为6.8mg/L和13.45mg/L,24h后LC50分别为3.26mg/L和8.52mg/L。结论:该寄生蜂虽然对稻纵卷叶螟寄生率高,繁殖量大,但对稻田常用杀虫剂较敏感,在使用杀虫剂时要注意保护该天敌,避开天敌敏感期。 任立云 张彦周 陈泉亨 张旭 黄美艳 冯菲阳 李小薇关键词: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