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9BADC6B06)
- 作品数:6 被引量:157H指数:6
- 相关作者:左长清王昭艳曹文洪张京凤奚同行更多>>
- 相关机构: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红壤坡地土壤水分亏缺特性分析被引量:9
- 2012年
- 采用土壤水分张力计观测研究了江西红壤坡地年内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分析对比了土壤不同层次、时间和坡位的土壤水吸力变化,以及在百喜草种植、百喜草覆盖、裸露3种处理下红壤坡地土壤水分亏缺状况。结果表明:不同土层、不同坡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亏缺程度不同。从土壤水分亏缺的垂直变化来看,底层>表层>中层。不同土层,其水吸力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与变化范围也不同,各土层年均土壤水吸力表现为:下层>上层>中层,同时上层土壤水吸力变化幅度大,中层、下层变化幅度较小;从不同坡段来看,上坡中坡土壤水分略微亏缺,下坡土壤水分充足。从不同土地利用措施来看,百喜草种植的区域水分亏缺度最大,百喜草覆盖的区域土壤水分亏缺度最小。
- 奚同行左长清尹忠东王昭艳张京凤
- 关键词:红壤坡地水分亏缺土壤水分特性分析
- 红壤丘陵区次降雨条件下果园不同间套种模式径流与泥沙输移特征被引量:16
- 2011年
- 以江西德安县燕沟小流域坡地原位径流小区长期(2002-2005年)观测试验为基础,对比分析了红壤丘陵区典型小流域内果园不同间套种模式下的径流与泥沙输移特征及其对降雨的响应,并探讨果园间套种模式下的土壤结构、持水力变化与系统环境协调的内在途径。长期监测结果表明:草本间作显著地减少了坡地果园地表径流(80%)和泥沙(95%)运移,其中百喜草种植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地表径流与泥沙在坡地上的运移;套种农作物模式中,纵坡耕作比横坡耕作增加了20%的径流损失和77%的泥沙运移损失。尽管简易横坡耕作措施能减少水土流失,但其侵蚀量随径流量增大而增加幅度最高(拟合方程线性斜率为2.68),因此在季风气候区暴雨多发的条件下,可能不是红壤丘陵区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的最佳选择;降雨量是影响红壤丘陵区坡地土壤侵蚀的关键因素。基于降雨资料的预测模型可以为鄱阳湖流域综合治理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多种间套种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对比研究为区域内农林复合系统的综合效益评估提供科学的评价基础。
- 王昭艳左长清曹文洪郑海金单志杰
- 关键词:间套种模式泥沙输移
- 红壤坡地降雨产流的数学模拟及其过程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基于运动波理论建立了自然降雨下红壤坡地产流模型,应用Preissmann隐式格式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并通过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最大不超过±17%,说明该模型是合理的,可以描述不同雨型下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红壤坡地产流规律。将试验实测的降雨过程输入到本文建立的模型中计算,得到不同雨型下的产流过程。分析表明:百喜草覆盖与敷盖措施的起始产流时间明显滞后于裸露地,而洪峰流量也明显小于裸露地,说明百喜草覆盖与敷盖措施都有明显的削峰滞流作用。
- 左长清张国华
- 关键词:红壤坡地自然降雨径流模型数值模拟
- 南方红壤丘陵区植被恢复的生态途径与对策
- 南方红壤丘陵区是我国自然生产潜力最高的地区之一,但是受自然因素与人类长期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水土流失严重,生物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锐减,成为我国主要生态脆弱区之一。本文根据生态学原理,在对红壤丘陵区现代生境的基本特点与生态退...
- 王昭艳左长清曹文洪秦伟张利超张京凤
- 关键词:红壤丘陵区
- 文献传递
- 南方花岗岩区典型崩岗侵蚀产沙来源分析被引量:34
- 2012年
- 研究分析了典型崩岗泥沙源地的31种土壤理化性质,利用Kruska-Wall无参检验结合多元回归分析筛选指纹因子体系,通过多元混合模型得出侵蚀泥沙来源。结果表明:该典型崩岗筛选出的8种指纹因子累积正确判别率达到96.87%,可以组成指纹因子体系。多元混合模型结果表明崩积堆泥沙样品超过60%来源于红土层,但在冲积扇中的沉积泥沙仅有10%左右来源于红土层,其余90%的泥沙都来源于砂土层和碎屑层。这表明红土层有较强抗侵蚀能力,崩塌后会残留在崩积堆上。但由于红土层细颗粒含量较多,在二次侵蚀作用下红土层泥沙大都被径流带出崩岗。组合指纹法在崩岗中的成功应用,为高效、定量研究崩岗侵蚀泥沙来源提供可能。
- 林金石黄炎和张旭斌葛宏力林敬兰蒋芳市
- 关键词:花岗岩
- 红壤丘陵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理化性质相关分析被引量:84
- 2011年
- 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侵蚀严重,成为我国生态系统退化地带之一,为了探讨植被恢复模式与土壤理化性质改良关系,合理利用丘陵区土地,本文研究了草本、果树、果树+草、果树+草+农作物和果树+农作物等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物理及化学性质的影响,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不同恢复模式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差异显著,百喜草全园覆盖的草本模式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的综合效应最佳,然后依次是果树+农作物、果树+草+农作物、果树+草。横坡套种土壤改良效应明显优于纵坡套种,全区覆盖处理优于带状覆盖处理。南方丘陵区侵蚀劣地植被恢复,可以优先考虑恢复百喜草的草本模式和果树+农作物模式,尤其是,果树+横坡套种农作物模式适宜在南方丘陵区大力推广。
- 王昭艳左长清曹文洪杨洁徐永年秦伟张京凤
- 关键词:土壤理化性质植被恢复模式红壤丘陵区
- 天然降雨下红壤坡地氮磷流失过程与特征分析被引量:9
- 2012年
- 利用江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的野外实测资料,对天然降雨条件下南方红壤区自然坡面的氮磷流失过程与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由于降雨强度的时间变化不稳定,且不连续,自然坡面产流—产沙过程也是不稳定和不连续的,呈现出一峰或多峰的特性;同一场降雨下自然坡面的产沙过程与产流过程基本一致,累积产沙量和累积径流量随时间的延长呈现出先小幅增长后快速增加,最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坡面径流中总磷的输出浓度始终小于总氮输出浓度,且总磷变化稳定,总氮波动较大;侵蚀泥沙中均存在养分富集现象,且总氮富集比要小于总磷富集比。
- 奚同行左长清王伟王昭艳
- 关键词:土壤侵蚀氮磷流失天然降雨红壤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