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CCSF2007-43)

作品数:11 被引量:299H指数:7
相关作者:张海东孙照渤李帅陈莉方修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北京师范大学黑龙江省气象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中国气象局多轨道业务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气工程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3篇电气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气候
  • 5篇气候变化
  • 4篇能源
  • 3篇电力
  • 3篇电力负荷
  • 3篇温度变化
  • 2篇再生能源
  • 2篇取暖
  • 2篇可再生
  • 2篇可再生能源
  • 2篇国家能源
  • 2篇变暖
  • 2篇采暖
  • 1篇电量
  • 1篇冬季降水
  • 1篇因果
  • 1篇因果关系
  • 1篇因果关系检验
  • 1篇用电量
  • 1篇人文

机构

  • 8篇中国气象局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4篇黑龙江省气象
  • 2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陕西省气象局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江苏省气象局
  • 1篇北京市社会科...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8篇张海东
  • 5篇孙照渤
  • 4篇陈莉
  • 4篇李帅
  • 3篇方修琦
  • 2篇邢如均
  • 2篇陈峪
  • 2篇郑艳
  • 2篇谭晶
  • 1篇吴向阳
  • 1篇周韶雄
  • 1篇庞文保
  • 1篇周永吉
  • 1篇任玉玉
  • 1篇殷培红
  • 1篇白光弼
  • 1篇于波
  • 1篇陈莉
  • 1篇张昕璇

传媒

  • 4篇气象软科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气象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3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气候变暖对中国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南界及采暖能耗的影响被引量:31
2007年
以全国590个气象台站逐日平均气温以及逐月平均气温为基础,依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选取指标,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气候变暖对我国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南界的影响;同时根据《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CJ26-95》中所列的全国主要城镇采暖期建筑物采暖耗煤量指标,定量计算了气候变暖对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主要城镇采暖期节煤的贡献.发现与1980年以前时段相比,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气候变暖,使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南界向北移动最大达2个纬距;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气候变暖理论上对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主要城镇采暖期节煤的贡献率大部达5%-10%,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气候变暖对采暖期节煤贡献更大.
陈莉方修琦李帅
关键词:气候变暖寒冷地区
温度变化对南京城市电力负荷的影响被引量:37
2009年
应用计量经济学中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分析了温度变化对中国南京城市用电量和电力负荷的影响,认为南京日平均温度与日最大电力负荷、日用电量之间存在着较显著的相关性。气温变化对日最大电力负荷和日用电量具有不同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影响,气温对用电量的短期影响最显著,对电力负荷的影响更具明显的季节性特征。通过不同月份电力负荷对气温变化敏感性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南京市气温变化与电力消费之间的季节变动特征,有利于气象与能源部门共同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带来的城市能源问题。
张海东孙照渤郑艳张昕璇于波
关键词: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北京市气温对电力负荷影响的计量经济分析被引量:30
2008年
以温度派生变量度日指数为解释变量构建了气温与电力负荷的计量经济模型。模型证明了天气对电力负荷的季节性影响,且影响显著。通过引入序列相关AR结构和解释变量的动态结构,模型得到逐步优化,调整的拟合优度达95%。为了检验模型的预测能力,利用历史数据对其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模型有较好的中期电力负荷预测能力。该模型对电力企业电力调度、电力建设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吴向阳张海东
关键词:电力负荷
吉林省城市住宅采暖气候耗能距平序列的建立方法被引量:15
2008年
由于中国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中均缺乏历年采暖能源消费数据,在分析气候变化对采暖能耗的影响时,始终存在着一个瓶颈。为此,提出了一种城市住宅采暖气候耗能距平序列的建立方法,这种方法把气候变化因素与相关的社会经济因素(如人口、人均居住面积等)结合在一起,较直观地反映了气候变化对城市住宅采暖耗能的影响。以地处高纬的吉林省为例,利用吉林省历年城镇人口、城镇人均居住面积、采暖度日数以及单位面积采暖耗煤量指标,建立了吉林省历年采暖气候耗能距平序列。结果表明:相对于1971—2000年30a平均气候状况,吉林省2001/2002年的采暖期理论上因气候偏暖可以节约35.98万t标准煤,而2000/2001年采暖期因气候偏冷需要增加15.5万t标准煤。
陈莉方修琦李帅
关键词:住宅采暖
气候变化对我国夏季降温的影响研究
2010年
气候变化将导致能源需求的改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民住房的改善,以及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生活能源消费总量呈指数增长趋势,居民生活用电比重上升,1996年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0.7%,2002年则上升到了12.2%。
张海东陈峪孙照渤
关键词:气候变化夏季降温居民生活用电全社会用电量能源需求居民住房
气候变化对我国冬季取暖的影响研究
2010年
气候变化对能源系统(能源开发、输送、供应等)有着广泛的影响。而能源的需求是随着气候变化,特别是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我国气候条件地域差异明显,年内、年际变率大。鉴于我国冬季取暖的特点等方面的原因,在研究气候的变化时首先考虑温度变化这一主要的要素,因为冬季取暖能耗主要取决于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取暖度日和取暖长度。通过对这些要素的分析,来建立温度变化对北方地区取暖的影响模型。
张海东孙照渤庞文保陈峪
关键词:气候变化取暖温度变化能源开发能源系统气候条件
浅析我国的可再生能源与国家能源安全被引量:1
2007年
分析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的能源安全形势、现状,探讨现代能源发展的主要替代能源,分析气候变化如何影响能源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出气候资源是我国重要的可再生能源。
张海东孙照渤潘家华陈莉邢如均
关键词:国家能源安全可再生能源全球变暖替代能源能源政策气候变化
1951/1952-2004/2005年中国冬季降水变化研究被引量:42
2008年
以中国1960年前建站的595个气象台站1951/1952~2004/2005年冬季逐日降水资料为基础,采用面积加权平均法得到冬季全国和8个区(包括东北区、华北区、长江中下游、华南区、青藏高原、西南区、西北东部和西北西部)的平均降水日数距平与降水量标准化距平序列。通过对全国和区域平均距平序列以及全国各站的冬季降水日数和降水量的变化速率和趋势系数的分析,得出:近54年来中国冬季降水日数明显减少,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东北区和西北东部的冬季降水日数减少趋势超过0.01显著性水平,而青藏高原降水量的增加趋势超过0.05显著性水平。
李帅陈莉任玉玉
关键词:降水日数降水量
弹性、脆弱性和适应——IHDP三个核心概念综述被引量:153
2007年
弹性、脆弱性和适应是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HDP)中三个非常重要的核心概念。由于各自学科研究传统的差异,不同学科在使用这些概念时其含义有很大差异,有的甚至是不可比的。本文主要根据《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2006年第3期发表的IHDP学术委员会专题研讨会成果,结合UNU关于脆弱性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这三个核心概念的演变以及相互联系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方修琦殷培红
关键词:全球环境变化脆弱性人文因素
用标准有效温度和不舒适指标研究哈尔滨热舒适状况被引量:9
2008年
为探讨哈尔滨市非采暖期自然热舒适状况,采用标准有效温度这一从人体生理角度得到的热舒适指标来进行研究。考虑到舒适感因人而异,在大多数实际环境条件下,即使对某一个人来说也并非尽善尽美,同时采用热不舒适指标来评价不舒适程度。以哈尔滨市2005年非采暖期(4月下旬至10月中旬)的逐时气温、相对湿度以及风速资料为基础,计算了该市春、秋季非采暖期(4月下旬至5月下旬、9月上旬至10月中旬)逐旬、夏季(6-8月)逐月每3小时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平均值。假设夏季人们穿着的服装热阻为0.6clo(典型服装为长裤、短袖衬衫或裤、长袖衬衫),春、秋非采暖期服装热阻为0.9clo(典型服装为长裤,长袖衬衫,夹克衫),当人们活动量为1.0met时(如室内伏案工作),根据计算得到各气象要素平均值,对比热舒适图得到逐旬(月)的每3小时标准有效温度和不舒适指标。对比发现哈尔滨市非采暖期没有能够使80%的人感到满意的时间区域,大致只有5月下旬至9月上旬的10:00—18:00期间,能够达到70%的人感到满意。从4月下旬到5月上旬,平均来看一天中75%的时间感觉很冷,不舒适;而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一天中有一半时间感觉很冷,不舒适。由这两个指标所得到的哈尔滨非采暖期热舒适状况比较符合实际,可以采用这两种指标作为人体舒适度研究的参考。
陈莉李帅周永吉张洪梅
关键词:非采暖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