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0445)
- 作品数:23 被引量:60H指数:4
- 相关作者:郭荣姜中兴谢新生万鼎铭何飞更多>>
-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38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探讨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8例中高危MDS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剂量地西他滨25mg/d微量泵泵注,1h泵注完毕,第1~4或1~5或1~6天,每28d为1个周期。每周期治疗后评价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随访观察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38例共完成115个周期治疗,其中完成1个周期者9例,完成2个周期者12例,完成3个周期者5例,完成4个周期者5例,完成6个周期者3例,完成7个周期者3例,完成8个周期者1例;总有效率为73.68%,其中完全缓解10例,骨髓完全缓解6例,血液学改善12例;115个周期中,Ⅲ~Ⅳ度贫血发生率为37.39%(43/115),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40.87%(47/115),Ⅲ~Ⅳ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40.00%(46/115),Ⅲ~Ⅳ度感染发生率为13.91%(16/115),Ⅲ~Ⅳ度出血发生率为1.74%(2/115);骨髓抑制期内死亡3例(7.9%),无因药物不良反应停药病例,治疗30d内无死亡患者;随访至2015年11月30日,3例失访,4例死亡,31例存活,中位生存期为14.3个月,1a累积生存率为52.1%。结论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中高危MDS疗效满意,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陈亚丽郭荣李英梅马丽君姜中兴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地西他滨
- CCR7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白血病中的趋化因子受体-7(CC-chemokine receptor 7 CCR7)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1例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年龄≥12岁)骨髓白血病细胞CCR7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与年龄、性别、诊断分型、外周血WBC数、骨髓原始幼稚细胞比例、CD56表达、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危险度分层、髓外浸润等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1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CCR7^+者7例(36.8%),5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CCR7^+者5例(9.6%),在ALL中CCR7^+率明显高于AML中(P<0.05),在ALL中CCR7^+组髓外浸润发生率明显高于CCR7-组(100%vs 41.7%)(P<0.05),ALL伴有髓外浸润组CCR7平均荧光强度(MFI)明显高于无髓外浸润组(50.00±10.42 vs 18.14±1.39)(P<0.05)。结论:CCR7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中表达增加,在ALL中阳性率高于AML中,并与ALL髓外浸润相关。
- 李帅全郭荣甘思林姜中兴岳保红马杰刘延方谢新生孙慧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趋化因子受体CCR7髓外浸润
- 小剂量地西他滨用于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移植后维持治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小剂量地西他滨用于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维持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8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allo-HSCT的10例高危ALL并在移植后给予小剂量地西他滨维持治疗的患者资料,分析其移植后复发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情况并评估该方案的安全性,同时使用Kaplan-Meier法分析累积复发率、无病生存(DFS)率和总生存(OS)率.结果共2例患者复发,10例患者的中位复发时间为移植后575 d,1年累积复发率16.7%,1年OS率100.0%,1年DFS率83.3%.2例伴p53突变患者截至随访结束移植后DFS时间分别达23个月和11个月.未观察到因使用地西他滨而诱发或减轻GVHD的现象.9例患者发生Ⅰ~Ⅱ级骨髓抑制.3例发生移植后不明原因血小板减少,地西他滨治疗后血小板均恢复正常.结论小剂量地西他滨维持治疗血液学不良反应小,在不增加GVHD的同时,可作为高危ALL患者移植后预防复发的维持治疗选择.
- 刘佳谢新生万鼎铭曹伟杰邢海洲姜中兴孙玲丁文稳董振坤刘延方孙慧郭荣
-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 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因子水平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重构的关系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因子(sTWEAK)水平变化及其与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DCM患者100例(DCM组)和非心衰患者60例(对照组),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sTWEAK和血清NT-proBNP水平,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LVMI。结果 DCM组血清sTWEAK水平低于对照组,其血清NT-proBNP水平及LVMI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DCM组血清sTWEAK水平与其心功能NYHA分级无关,但与NT-proBNP、LVMI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524、-0.337,P均<0.05),在调整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心率、心功能NYHA分级等影响因素后,上述相关性仍然存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DCM患者血清sTWEAK水平受LVMI的影响。结论 DCM患者血清sTWEAK水平降低,并能反映DCM患者左室重构的严重程度。
- 张杰何飞郭荣赵菁梁莹王佳佳李晓红吴晓丹
-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N-末端脑钠肽前体心室重构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移植后应用地西他滨维持治疗7例临床观察
- 2020年
-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移植后应用地西他滨维持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9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且在移植后给予小剂量地西他滨维持治疗的MDS患者7例,男5例,女2例,年龄15~43岁。7例患者移植前均予以地西他滨或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治疗,移植前均达完全缓解状态,移植后地西他滨维持治疗56(31~78)d。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7例患者移植后均未复发,1例因急性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死亡,6例随访至今,2例出现慢性轻度肝脏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后中位随访时间12(3~30)个月。结论高危MDS患者移植后应用小剂量地西他滨可能改善移植后生存,但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 王海琼郭荣谢新生姜中兴万鼎铭刘延方董振坤刘佳丁文稳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地西他滨移植物抗宿主病
- 89例髓系肉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分析研究髓系肉瘤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89例髓系肉瘤病例资料,将89例髓系肉瘤患者按疾病分型不同分为原发性髓系肉瘤组(40例)、髓系肉瘤合并髓内疾病组(36例)和白血病髓外复发标志的髓系肉瘤(13例)。统计其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类型、合并疾病、有无淋巴特征、疾病缓解状态等临床特征及是否化疗和移植、移植后是否用去甲基化药物(HMA)维持等对1年存活率的影响。结果89例髓系肉瘤中21例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二代基因测序,8例进行异基因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原发性髓系肉瘤、髓系肉瘤并髓内疾病、白血病缓解后以髓系肉瘤复发的1年总体存活率(OS)分别为16.0%、37.5%、3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局部治疗(手术切除、鞘内注射、局部放疗)、化疗联合局部治疗、化疗联合allo-HSCT的1年OS分别为:0、28.1%、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两疗程治疗后完全缓解和未完全缓解患者的1年存活率分别为34.9%、10.0%(P=0.008)。50%(4/8)髓系肉瘤受者移植后1年内复发,且生存期短。3例移植后受者应用地西他滨维持治疗,目前均长期存活。结论化疗联合allo-HSCT是髓系肉瘤的有效治疗手段,移植后应用地西他滨维持治疗可能延长无复发生存时间,但尚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临床验证。
- 汤平董振坤郭荣王海琼卢润青谢新生孙慧孙玲万鼎铭刘延方姜中兴
- 关键词:髓系肉瘤造血干细胞移植地西他滨
- 妊娠合并急性白血病39例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就诊的39例单胎妊娠合并AL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 除孕前发病1例外,妊娠早、中、晚期AL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23.7%(9/38)、52.6%(20/38)、23.7%(9/38).共31例患者接受化疗,妊娠早、中、晚期患者化疗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71.4%(5/7)、94.1%(16/17)、100.0%(7/7).31例流产或引产,8例剖宫产产下活婴.22例存在染色体核型异常,主要为与分型相关的特异性染色体重排;AML患者高表达CD117、CD13、CD33、CD38,ALL患者高表达CD19、CD38、CD22、cCD79a、CD58.诱导治疗后微小残留病(MRD)阳性的10例患者CR7例,CR后复发4例,死亡7例,而MRD阴性患者19例均获CR,CR后复发5例,死亡9例.所有患者中,29例为AML,10例为ALL,CR率分别为95.7%(22/23)、75.0%(6/8).所有患者1年生存率53.1%,2年生存率26.4%,其中AML患者生存率高于ALL患者.结论 妊娠合并AL患者临床特征复杂,需全面综合处理;MRD是预后判断的重要指征;ALL患者预后较AML差.
- 杨胜男孙玲郭荣姜中兴万鼎铭孙慧
- 关键词:白血病妊娠预后
- 携带11q23/MLL融合基因的急性髓系白血病2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分析11q23/MLL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措施及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20例11q23/MLL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骨髓形态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染色体特征以及治疗转归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0例患者中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8例,有CD4、CD7和CD9淋系抗原表达6例;15例接受化疗,12例获得完全缓解(1疗程达完全缓解9例)。4例6个月内复发,复发率为33.33%,4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均存活(其中2例复发者)。共死亡10例。结论 11q23/MLL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对常规化疗不敏感,预后不良;对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应常规进行11q23/MLL融合基因检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提高11q23/MLL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生存期。
- 何飞李晓红郭荣赵菁梁莹
- 关键词:融合基因急性髓性白血病
- 伴P53基因缺失CLL单倍体HSCT后应用去甲基化药物维持治疗一例
- 2021年
- 本研究对1例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2个月出现嵌合率下降的伴P53基因缺失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采用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维持治疗,取得良好疗效,初步证实地西他滨用于伴P53基因缺失CLL移植后维持治疗,或可降低移植后复发率。
- 刘珍珍郭荣谢新生姜中兴万鼎铭刘延方何飞樊冀鑫王海琼
- 关键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伴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克隆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观察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治疗伴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克隆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haplo-HSCT治疗的5例伴PNH克隆的SAA患者的临床资料。预处理方案为BU+FC+ATG。采用环孢素A联合霉酚酸酯、短程甲氨蝶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观察5例患者的移植相关并发症、造血重建、PNH克隆演变等指标。结果5例伴PNH克隆的SAA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21岁,初诊时PNH克隆大小中位数为57.33%,诊断至移植中位时间为4个月,期间给予环孢素A、成分输血、雄激素及细胞生长因子等治疗,移植前PNH克隆大小中位数为61.34%。输注的中位单核细胞数为7.72×10^(8)kg^(-1),中位CD34+细胞数为6.40×10^(6)kg^(-1)。5例患者移植后均快速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中位植入时间分别为14、16 d。造血重建后植活细胞嵌合鉴定证实均为完全植入。PNH克隆均在移植后1个月复查时转阴,未转化为临床型PNH。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1例患者于移植后48 d出现继发性植入功能不良,1例发生慢性GVHD,1例出现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好转,无移植相关死亡。结论haplo-HSCT对于伴PNH克隆的SAA患者可能具有较好的疗效,且PNH克隆在移植后短期内转阴,但仍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 刘珍珍卢润青谢新生姜中兴何飞樊冀鑫赵海秋郭荣
- 关键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