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Y201121824)

作品数:2 被引量:37H指数:2
相关作者:诸纪华陆亚红蒋婉丽孙晓英陈朔晖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导管
  • 2篇导管插入
  • 2篇导管插入术
  • 2篇置管
  • 2篇静脉
  • 2篇患儿
  • 2篇儿童
  • 2篇PICC置管
  • 1篇头静脉
  • 1篇中心静脉
  • 1篇外周
  • 1篇改良塞丁格技...

机构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2篇陆亚红
  • 2篇诸纪华
  • 1篇张超琅
  • 1篇蒋婉丽
  • 1篇陈朔晖
  • 1篇孙晓英

传媒

  • 2篇中华护理杂志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改良塞丁格技术在98例PICC置管患儿中的应用被引量:21
2012年
选择因肥胖或先天因素致肘部静脉不显露、肉眼无法看清,用传统方法行PICC置管难以成功,以及一些因年龄小、静脉细无法行3F或4F PICC置管的婴幼儿共98例,采用非超声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技术(MST),根据儿童特点在MST原有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98例患儿均成功置入PICC导管,找到了适合小儿MST穿刺的最佳方法。穿刺时使用小号的外周留置针更易使患儿接受PICC置管,减轻了患儿的疼痛和焦虑。
陆亚红蒋婉丽诸纪华
关键词: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儿童
79例患儿经头静脉和正中静脉行PICC置管的方法改进被引量:16
2014年
对79例贵要静脉显露差或贵要静脉经过穿刺后不能再次行PICC置管的患儿,通过头静脉和正中静脉行PICC置管。按照头静脉和正中静脉的血管解剖及儿童静脉细等特点,在穿刺时采取了小儿导管测量法、非超声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技术、术前术中持续镇静、横向单次切皮法、送管时上肢下垂等方法。79例患儿均成功从头静脉和正中静脉置入PICC导管,总异位率为5.06%。
陆亚红张超琅陈朔晖诸纪华孙晓英
关键词:儿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