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2008ZX10001-008)
- 作品数:19 被引量:173H指数:8
- 相关作者:卢洪洲蔡卫平唐小平陈谐捷张复春更多>>
- 相关机构: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复旦大学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广州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AIDS/TB双重感染患者强化期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AIDS/TB)在抗结核治疗强化期肝功能损害的发生情况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收治的70例AIDS/TB患者(病例组)和98例单纯结核病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开始抗结核治疗后2个月内肝功能损害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导致肝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中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有16例,占22.8%,对照组中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有12例,占1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11,P=0.069)。另外,两组的肝功能损害程度及出现时间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合并AIDS可能不是抗结核治疗强化期肝功能损害发生的危险因素,且其与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亦无明显的相关性。
- 卢祥婵欧汝志李雪琴邓建宁黄爱春蒙光国卢洪洲
- 关键词:艾滋病结核病抗结核治疗肝功能损害
- AIDS/TB双重感染与AIDS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过程中毒副作用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AIDS/TB)病人以及普通AIDS病人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过程中毒副作用的发生情况。方法以106例AIDS/TB病人作为病例组,以134例单纯AIDS病人作为对照组,观察和比较其实施HAART后1年内毒副作用的发生情况及CD4^+T细胞计数上升水平。结果HAART1年后,病例组中出现毒副作用的有39例,占36.8%,对照组中出现毒副作用的有36例,占26.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15,P=0.099)。绝大部分病例在接受HAART后CD4^+T细胞显著上升(P〈0.01),且HAART后6个月对照组中CD4^+T细胞上升幅度[(147.2±137.6)个/μl]高于病例组[(142.1±127.0)个/μl],而HAART后9个月对照组中CD4^+T细胞上升幅度[(166.5±133.1)个/μl]却低于病例组[(172.7±107.5)个/μl],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ART可使AIDS病人的免疫重建,HAART后AIDS/TB病人与普通AIDS病人的CD4^+T细胞上升幅度无差异。另外,AIDS/TB病人HAART后其毒副作用的发生率并未明显增高。
- 卢祥婵黄爱春欧汝志李雪琴邓建宁蒙光国卢洪洲
- 广东地区345例HIV/AIDS患者死亡原因分析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HIV/AIDS病例的死亡原因。方法对345例HIV/AIDS住院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某医院HIV/AIDS住院患者3406例,死亡345例,病死率10.13%。自2005年实行免费抗病毒治疗以来,病死率较前下降。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者病死率为14.61%(299/2046),与≥200个/μl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CD4^+下降,病死率上升。(2)机会性感染累及99.42%(343/345)死亡病例,共出现机会性感染924例次,与死亡直接相关的占84.64%。机会性感染以真菌和细菌感染最常见,感染部位以肺部、口腔、全身播散性、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败血症、皮肤软组织感染为主,其中重症肺炎、播散性青霉菌病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艾滋病指征性机会性感染占29.65%。引起HIV/AIDS死亡的因素还有机会性肿瘤、HIV相关性疾病及艾滋病非相关性疾病等,占15.36%。无接受有效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RRT)亦构成死亡的因素,其中接受HARRT者疗程超过3个月只占6.96%。结论终末期艾滋病患者病死率极高,机会性感染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HIV/AIDS的早期诊断和积极控制机会性感染,及时有效HAART治疗是提高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 黄丽芬唐小平蔡卫平雷春亮张复春陈伟烈叶晓新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CD4^+T淋巴细胞
- 广东省单纯丙型肝炎病毒及其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共感染者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亚型分析被引量:13
- 2011年
- 目的了解广东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CV共感染者与单纯HCV感染者的感染途径、HCV的基因亚型分布及其遗传特征,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治疗与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广东省95例HIV/HCV共感染者及99例单纯HCV感染者HCVNS5B基因区域,扩增产物测序后进行HCV基因亚型分析,遗传分析利用MEGA4软件。不同种基因亚型型内基因距离以碱基置换率表示。结果HIV/HCV共感染者HCV有5种基因亚型,其中6a型占53.7%(51/95)、3a型占17.9%(17/95)、1b型占15.8%(15/95)、3b型占11.6%(11/95)、1a型占1.0%(1/95);1b亚型内基因距离为6.30%±1.27%,高于其他基因亚型。HIV/HCV共感染者主要通过静脉注射毒品感染(75/95,78.9%),其基因亚型主要为6a型,占60.0%(45/75)。单纯HCV感染者HCV有7种基因亚型,其中1b型占67.7%(67/99)、6a型占17.2%(17/99)、3a型占6.1%(6/99)、2a型占5.0%(5/99)、3b型占2.0%(2/99)、4a型占1.0%(1/99)、5a型占1.0%(1/99);1b亚型内基因距离为5.17%±1.03%,高于其他基因亚型。单纯HCV感染者主要通过输血或血液制品感染(80/99,80.8%),其HCV基因亚型主要为1b型,占76.2%(61/80)。结论广东地区HIV/HCV共感染者及单纯HCV感染者HCV基因亚型呈现多样性,HIV/HCV共感染者与单纯HCV感染者主要感染途径不同,HCV主要基因亚型也不同。
- 陈伟烈聂静敏蔡卫平袁小珍胡凤玉魏绍静唐漾波张复春唐小平
- 关键词:人免疫缺陷病毒共感染基因亚型
- 艾滋病感染者与患者的社会支持及形成原因分析被引量:16
- 2010年
- 目的研究艾滋病感染者与患者当前的社会支持现状,并探讨其形成原因,为心理、政策等各方面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结合艾滋病感染者、患者自身情况,自编艾滋病感染者/患者社会支持调查问卷,对上海地区90名艾滋病感染者、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在其基础上,抽取20名进行了深入访谈,了解其社会支持形成原因。结果在各支持来源上,家庭仍是第一支持,病友支持位居第二,而社会组织、政府、工作单位、医院、朋友的支持偏低。社会支持存在两性差异现象,即男性配偶对女性感染者、患者的支持要弱于女性配偶对男性感染者、患者的支持。社会支持与歧视、中国式的家庭结构与家庭观念、病友(同辈)群体的特殊性、及中国当前女性的经济地位及自身特点有密切关系。结论艾滋病感染者/患者的社会支持十分薄弱,支持网络不够完善,需要通过改善歧视状况及社会自身问题来解决艾滋病感染者、患者的社会支持问题。
- 刘永艳耿文秀张仁芳刘莉郑毓芳卢洪洲
- 关键词:艾滋病社会支持访谈
- 上海地区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研究中国文化背景下,在上海地区检测求治的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现状。方法采用参与式观察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118名在上海检测求治的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包括心理健康、生理健康、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四个方面,且这四个方面表现都比较差。结论为了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需要提高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普及率、为艾滋病患者设立专业的心理咨询门诊、努力消除社会歧视态度、完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
- 楚冬梅耿文秀张仁芳刘莉郑毓芳卢洪洲
- 关键词:艾滋病患者
- 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与伏立康唑治疗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8
- 2009年
-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与伏立康唑治疗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新型治疗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分别接受三联治疗(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伏立康唑,n=10)和传统的两联治疗(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n=10),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在降低脑脊液中隐球菌计数的幅度以及临床症状缓解、病死率等方面的差异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三联治疗患者脑脊液中隐球菌计数下降率明显高于两联治疗患者(下降率分别为0.743和0.408,P=0.009),三联治疗患者头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的时间短于两联治疗者(分别为12 d和20 d,P=0.009),两组在2周、4周、8周及12周时的病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种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结论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与伏立康唑能有效降低脑脊液中隐球菌计数,可作为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诱导期的治疗选择。
- 沈银忠卢洪洲齐唐凯江雪艳张仁芳郑毓芳刘莉王江蓉
- 关键词:伏立康唑隐球菌脑膜炎艾滋病
-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74例艾滋病初治患者三年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 观察我国AIDS初治患者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疗效,为规范HAART提供依据.方法 对74例初治AIDS患者给予HAART并进行定期随访,分析随访3年来的疗效、毒副反应及耐药情况.结果 74例患者男46例,女28例,平均年龄42岁.治疗前HIV病毒载量为(2.2±2.0)×105拷贝/ml,CD4+T淋巴细胞计数(62±71)个/μl;接受HAART后3、6、12、18、24、30、36个月,HIV病毒载量小于50拷贝/ml的百分率分别为:71.6%、83.8%、75.7%、77.0%、82.4%、81.1%、79.7%;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167±105)、(177±129)、(238±137)、(290±158)、(304±191)、(331±175)、(352±202)个/μl;各观察时段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幅度不同,以0~3个月时明显,显著高于其余时段的改变(P<0.01).74例患者中发生肝功能损害52例(70.3%),血脂升高52例(70.3%),骨髓造血功能抑制33例(44.6%),外周神经炎32例(43.2%),外周脂肪萎缩26例(35.1%).9例患者出现临床耐药并检测到相关耐药基因位点突变.结论 我国AIDS初治患者接受HAART后病毒学及免疫学应答效果好,临床耐药较低,但毒副反应较大.
- 陈谐捷唐小平蔡卫平张坚生陈劲峰刘启材钟活麟何浩岚李凌华赵彬尚红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CD4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 光滑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对氟康唑耐药的分子机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明确光滑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对氟康唑耐药的主要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光滑念珠菌临床分离株ERG11、CDR1和CDR2基因表达的mRNA进行相对定量,比较氟康唑耐药株与敏感株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在光滑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剂量依赖性敏感株及敏感株中,ERG11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1.4±96.8、102.9±78.8、51.2±20.7;CDR1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1±1.4、1.9±0.7、1.1±0.4;CDR2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7±2.2、3.4.4-2.4、1.9±0.9。耐药株ERG11基因mRNA表达量高于敏感株(P=0.041);耐药株(P〈0.001)和剂量依赖性敏感株(P=0.009)CDRl基因mRNA表达量均高于敏感株;耐药株CDR2基因mRNA表达量高于敏感株(P=0.018)。随着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性的降低,ERG11、CDR1及CDR2基因mRNA的表达量均不同程度上升。结论ERG11、CDR1及CDR2基因mRNA的上调表达与光滑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对氟康唑的耐药性有关,ERG11、CDR1及CDR2基因上调表达是光滑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对氟康唑耐药的主要分子机制。
- 沈银忠卢洪洲张永信
- 关键词:念珠菌氟康唑ERG11基因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观察被引量:11
- 2010年
-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是我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1]推荐的治疗丙型肝炎的标准方案.我们对7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感染途径、发现病情年限和治疗年限进行了调查,并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现报道如下.
- 许敏施海燕
- 关键词: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慢性丙型肝炎利巴韦林疗效观察丙型肝炎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