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8zx07101-005-02)
- 作品数:4 被引量:57H指数:4
- 相关作者:张饮江金晶段婷张曼曼董悦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泽漆水浸液及茶皂素浸提液对浮萍的抑制效果被引量:4
- 2014年
- 通过对浮萍表观生长状态的观察记录以及对其抗氧化酶、丙二醛含量的测定,研究泽漆水浸液对浮萍(Lemna minor L.)的抑制活性,并探索利用茶皂素作为浸提辅助剂,检测是否提高泽漆对浮萍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低浓度泽漆水浸液(0.001、0.003、0.005 g/mL)胁迫下,浮萍部分抗氧化酶系统遭受破坏,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未出现明显表观受伤症状;高浓度泽漆水浸液(0.01、0.015、0.02 g/mL)胁迫36 h,90%~100%个体受伤严重甚至死亡,受伤个体、程度与浓度、时间成正比,茶皂素助浸液胁迫36 h时,出现明显受伤症状的个体数≤10%。茶皂素作为浸提辅助剂所得泽漆浸提液没有加强对浮萍的抑制作用,反而减弱了这种作用。泽漆水浸液对浮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今后可进一步分析泽漆水浸液和其茶皂素助浸液之间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的差异,这有助于抑制浮萍有效成分的鉴定。
- 张乐婷张饮江张曼曼金晶陈晓君段婷王芳
- 关键词:浮萍泽漆茶皂素抗氧化酶
- 浮萍暴发控制技术与机理的研究与展望被引量:4
- 2014年
- 浮萍科植物过度繁殖与生长达到滋扰水平时,会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必须有效治理。探讨了浮萍的生理生态特性及其暴发机理,分析了浮萍暴发对水质和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从传统、新兴两个技术领域概述了浮萍暴发的治理对策,展望了浮萍暴发控制的新方向、新技术。
- 张饮江张乐婷张曼曼陈晓君黎臻郑天罡王芳
- 关键词:除草剂化感生态修复
- 3种沉水植物对镉的生理特性响应被引量:8
- 2013年
- 通过模拟静态浅水性水培环境,研究5种质量浓度镉对金鱼藻(Ceratophyllumdemersum L.)、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的生物量、生长率、叶绿素及可溶性蛋白质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沉水植物的生物量、相对生长率及叶绿素质量比,随镉质量浓度升高呈显著下降趋势,叶绿素活性及茎叶中可溶性蛋白质量比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金鱼藻与伊乐藻的叶绿素活性在镉质量浓度为10μg/L时最高,可溶性蛋白质量比在镉质量浓度为5μg/L时达最大;而苦草的叶绿素活性在镉质量浓度为5μg/L时最大,可溶性蛋白质量比在镉质量浓度为10μg/L时最大。
- 易冕张饮江董悦刘晓培李岩金晶段婷张乐亭
- 关键词:环境科学技术其他学科镉胁迫生理响应金鱼藻伊乐藻苦草
- 退化滨水景观带植物群落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42
- 2012年
- 滨水带是重要的生态交错带,物质、养分和能量流动速率高,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和美学价值。近年来,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生态规划意识,我国滨水带多被建成近直立人工护岸,加之自然、人为干扰力度的加强,滨水岸线生境破坏,生物群落丧失,滨水带退化,水岸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通过对滨水带生态景观功能分析,研究滨水带退化原因与机理,系统归纳了国内外退化滨水景观带植物群落生态修复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深入探讨了生境恢复、生物廊道恢复、景观格局美化和水岸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优化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并提出今后滨水带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方向,以及基于生态学、景观学、水力学、土力学、生物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背景的滨水景观带植物群落定量分析、配置方法。最后指出,滨水景观带植物群落生态修复技术研究需进一步分析我国水岸生态系统退化机理、细化滨水深槽-浅滩序列、量化滨水植被配置宽度与生物多样性关系、深化稳定化长效管理技术等,为我国退化滨水生态景观带植物群落生态修复集成技术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以全面有效的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 张饮江金晶董悦方淑波段婷翟斯凡陈立婧张曼曼
- 关键词:生态恢复水生植物生境生态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