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30050) 作品数:23 被引量:291 H指数:13 相关作者: 郑光美 张正旺 王楠 贾非 丁平 更多>> 相关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项目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经济管理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鸟类的扩散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008年 扩散是生物个体之间相互远离的单线性运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对种群的分布、动态及遗传结构等方面均有重要影响。扩散有出生扩散和繁殖扩散等主要形式。动物发生扩散的主要原因包括:避免近亲繁殖、减少竞争、改变繁殖地点等。近年来,扩散已经成为鸟类学研究的前沿领域。评述了鸟类扩散行为的性别差异、体质对于扩散的影响,阐述了扩散的基本过程及栖息地选择、长距离扩散等内容,同时介绍了环志标记、无线电遥测、分子生物学等研究鸟类扩散的主要方法。展望了鸟类扩散研究的发展趋势,认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将成为扩散生态学家关注的重要问题,未来研究将更加重视对鸟类扩散理论问题的探讨,而对鸟类扩散行为的研究成果也会更广泛地应用于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工作中。 刘阳 张正旺关键词:鸟类 扩散 一种从白冠长尾雉粪便中提取DNA的方法探讨和改进 通过比较当前从粪便中提取DNA的多种方法(方案)发现,现行提取方法的“成功率”的概念需要重新探讨。在不合适的粪便和不适当的部位取材,都会导致方法成功率的不确定,而这是由于材料或取材过程造成的而不是由方法本身的不同造成的。... 常江 孙全辉 詹祥江 张正旺关键词:粪便 DNA提取 线粒体DNA 白冠长尾雉 非损伤性取样 白腹锦鸡雌鸟繁殖期的活动区和栖息地选择 被引量:7 2007年 2006年3—9月,利用无线电遥测技术和系统搜索法对四川省石棉县栗子坪自然保护区白腹锦鸡雌鸟的繁殖期活动区和栖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对遥测时间超过4个月的3只雌性个体的研究表明:白腹锦鸡雌鸟的繁殖期活动区面积为(31.16±26.02)hm2,核心区面积为(10.06±8.47)hm2;繁殖鸟的活动区在产卵前后有明显变化,算术中心距离超过300 m,未繁殖鸟不明显.白腹锦鸡雌鸟主要选择较稀疏、稍矮、盖度较大、倒木数少的乔木环境和较密而盖度较大的灌木、草本植物的环境. 康明江 郑光美关键词:繁殖期 活动区 栖息地选择 马鸡属鸟类的系统发育关系 被引量:8 2005年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the avian genus Crossoptilon were studied by comparing mitochondrial control region(D-loop)and cyt b gene nucleotide sequences,with the Lophophorus impejanus and Lophura swinhoii as the outgroups.Using the synthesizing characters of morphology,ecology and biogeography to combine with Maximum parsimony(MP),Maximum Likelihood(ML)and Bayesin trees,we found that:① C.crossoptilon and C.harmani were closely related and C.harmani was relatively primitive;② C.auritum and C.mantchuricum had a close relationship and C.auritum was relatively primitive;③ the genus Crossoptilon could originate in the boundary region of Sichuan,Yunnan and Tibet.One branch remained near the center of origin and diverged into C.crossoptilon and C.harmani;the other branch spread towards north China and diverged into C.auritum and C.mantchuricum. 吴爱平 丁炜 张正旺 詹祥江关键词:马鸡属 控制区 细胞色素B 系统发育 一种从雉类已孵化卵壳中提取DNA的方法 从已孵化的鸟类卵壳中提取DNA属于一种非损伤性取样技术,在鸟类的分子生态学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以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和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的已孵化卵... 张永强 张正旺关键词:DNA提取 卵壳 雉类 控制区 白马鸡繁殖早期栖息地选择和空间分布 被引量:37 2005年 2003年1-6月和2004年4-6月考察了分布于四川省稻城县著杰寺周围的白马鸡(Crossoptiloncrossop-tilon)种群,分析繁殖早期白马鸡繁殖对的栖息地选择和空间分布特征。雌雄个体配对前,对整个研究区域进行系统取样并测量若干环境变量的参数。配对后,利用随机样线调查繁殖对出现的位置和数量。有繁殖对出现的栅格定义为探测栅格,反之为非探测栅格。水源距离、灌木盖度、灌木高度和草本高度等变量在探测和非探测栅格间差异显著。将显著差异变量及这些变量间的一级互作经单变量逻辑斯蒂回归进行筛选,以保留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向前筛选的逐步逻辑斯蒂回归,最后选择具有最小AICC值的回归等式为最佳的回归模型。模型表明繁殖对的栖息地选择与水源距离负相关,与灌木盖度正相关。2004年进行了重复调查,获得实际的探测和非探测栅格与模型预测值之间无显著差异。计算繁殖对在0°(东-西),45°(东北-西南),90°(南-北)和135°(西北-东南)4个方向上的变异函数。结果表明:繁殖对的方向性变异函数可用球状模型来拟合,拟合曲线和实验曲线间的拟合程度达到显著水平,繁殖对呈明显的各向异性聚集分布[动物学报51(3):383-392,2005]。 贾非 王楠 郑光美关键词:栖息地选择 白马鸡 变异函数 环境变量 单变量 AIC 白马鸡配对期两性行为的比较 被引量:8 2005年 2003年4月和2004年4月在四川省稻城县著杰寺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野生白马鸡(Crossoptiloncrossoptilon)配偶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马鸡配偶中雌、雄个体全天伴随活动,无特殊情况不会分离.在不受其他个体干扰的情况下,配偶移动时雌性多在前并控制移动方向.雌、雄鸟间距离平均为(1.75±0.03)m,在雄性驱逐其他个体时间距最大.在全天行为记录中,雄性警戒的时间最多,之后依次为取食、移动、驱逐、站立、休息和其他行为.雌性在一天中行为时间分配依次为取食、移动、休息、站立、警戒和其他行为.驱逐行为完全由雄性承担.两性共有行为中雄性用于警戒的时间显著高于雌性(P<0.05),用于取食、休息的时间显著低于雌性(P<0.05),用于移动和站立的时间与雌性差异不显著(P>0.05). 王楠 贾非 郑光美关键词:白马鸡 配偶 繁殖季节同域分布的红腹角雉和血雉的觅食生境选择 被引量:34 2008年 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和血雉(Ithaginis cruentus)是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受胁雉类,到目前为止,对这两种雉类的生态学特征的了解并不多。作者于2006年5-8月,在四川省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公益海,运用样线法和样方取样法对红腹角雉和血雉在繁殖季节的觅食生境选择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雉在海拔分布和觅食生境上都存在重叠,红腹角雉主要分布在较低海拔(1,950?3,450m),血雉分布在相对较高海拔(2,760?3,800m)。它们对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都表现出正选择性,而对箭竹林表现出负选择性。微生境尺度上,两种雉觅食生境的乔木和草本盖度均较大,草本高度高;两种雉的活动区内针叶林面积较大,距林区公路较近;红腹角雉对坡向没有选择性,血雉偏好西南坡向的生境。与对照样方相比,红腹角雉的觅食生境的箭竹高度和盖度小,血雉觅食生境的箭竹高度和盖度与对照样方无显著差异。红腹角雉活动区内的箭竹林面积比例显著小于血雉活动区,针阔混交林面积比例显著大于血雉活动区。表明两种雉类在需要某些共同资源的情况下,对觅食生境的利用产生了分异,这是两种雉类能够同域分布的基础条件之一。 崔鹏 康明江 邓文洪关键词:海拔 觅食生境选择 白冠长尾雉越冬期栖息地选择的多尺度分析 被引量:26 2006年 2000年至2002年冬季,在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我国特有珍稀雉类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越冬期栖息地进行了调查,并结合RS和GIS在多个尺度上对其栖息地选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尺度上影响白冠长尾雉越冬期栖息地选择的因素存在差异,影响因子之间还存在相互作用。在微生境上,影响因子主要是坡度、乔木盖度以及坡向余弦值与灌木高度的相互作用;在115 m尺度上,关键因子是灌木林、阔叶林和针叶林的面积;250m尺度上,主要因子是针叶林和阔叶林的面积及针叶林与阔叶林面积的相互作用;对于距离因素,到河漫滩和到农田的距离是影响白冠长尾雉越冬期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根据回归分析和AIC及AICC值,115 m尺度上栖息地变量对白冠长尾雉越冬期的栖息地选择影响最大。综合分析发现,在较大的尺度上,影响白冠长尾雉越冬期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有针叶林面积、阔叶林面积、针叶林和灌丛面积的相互作用、到河漫滩的距离以及到农田的距离。 徐基良 张晓辉 张正旺 郑光美 阮祥锋 朱家贵 溪波关键词:白冠长尾雉 越冬期 栖息地选择 白马鸡冬季群体栖息地选择的经验模型 被引量:13 2004年 于 2 0 0 3年 1— 4和 10— 12月考察了四川省稻城县著杰寺、格瓦村、冉子村等地白马鸡(Crossoptiloncrossoptilon)群体的栖息地选择 .采用样线法进行系统取样或随机取样调查 ,通过Mann WhitneyU检验判定遇见样方 (有白马鸡出现 )和未遇样方 (无白马鸡出现 )间呈显著差异的环境变量 ,对这些变量进行数据转换 (同一类型的变量相互乘积 )并以它们为自变量 ,以白马鸡的出现赋值为 1或不出现赋值为 0为因变量进行逐步线性回归 ,结果中保留相关显著的变量 (t检验 ,P <0 0 5 ) ,从而得到白马鸡栖息地选择的经验模型 .结果表明 :距水源距离、灌木盖度、灌木高度、乔木盖度、乔木高度、乔木胸径和草本盖度等变量在遇见样方与未遇样方间呈显著差异 (P <0 0 5 ) ,数据转换后引入的 3个新变量亦呈显著差异 (P <0 0 5 ) ;回归等式的决定系数较高且回归相关显著(r2 =0 832 ,F =17 12 5 ,df=4 ,P =0 .0 0 0 ) ,各自变量也相关显著 (t检验 ,P <0 .0 5 ) ,而灌木盖度、灌木高度、乔木盖度、乔木高度、乔木胸径和草本盖度等变量相关不显著 (t检验 ,P >0 0 5 ) .在 3个乡的考察中对该经验模型进行了验证 ,采用同样方法进行数据变换 ,以与经验模型相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逐步线性回归 。 贾非 王楠 郑光美关键词:白马鸡 栖息地选择 U检验 T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