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11YZ155)

作品数:3 被引量:81H指数:3
相关作者:李云凯王辉刘恩生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海洋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生态系统
  • 2篇太湖
  • 2篇ECOPAT...
  • 1篇东太湖
  • 1篇营养级
  • 1篇食物网
  • 1篇食物网结构
  • 1篇同位素
  • 1篇稳定同位素
  • 1篇
  • 1篇
  • 1篇巢湖

机构

  • 3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3篇李云凯
  • 2篇刘恩生
  • 2篇王辉

传媒

  • 1篇水产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3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于Ecopath模型的巢湖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初步分析被引量:30
2014年
为分析和掌握巢湖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特征参数,结合2007—2010年巢湖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应用Ecopath with Ecosim 6.1软件构建了巢湖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模型。模型由16个功能组组成,包括初级生产者、主要鱼类、无脊椎动物和有机碎屑等。结果显示,巢湖生态系统食物网主要由4个整合营养级构成,系统规模总流量、总生产量和总消耗量都较大,分别为41 003.08、17 937.42和4 486.67 t/(km2·a);能量流动主要发生在Ⅱ、Ⅲ营养级间;参照Odum的生态系统成熟程度判定指标发现,巢湖生态系统高的生产量和呼吸比值(TPP/TR)和净初级生产量(NPP),以及较低的系统连接指数(CI)、系统杂食指数(SOI)、Finn's循环指数(FCI)和Finn's平均路径长度(FMPL)都表明:巢湖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特征参数远没有达到成熟生态系统的标准,且劣于富营养化的太湖生态系统。从生态系统结构分析发现,导致巢湖生态系统退化的关键原因是浮游植物生物量、生产量过高,被生态系统利用的效率极低,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食物网趋于简单、能量流动不畅。
刘恩生李云凯臧日伟王辉
关键词:巢湖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
基于Ecopath模型的太湖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被引量:42
2014年
根据2008—2009年太湖湖区水生生物调查的结果及主要水生动物摄食生态学已发表资料,应用Ecopath with Ecosim 6.1软件构建了太湖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模型,初步分析了太湖生态系统功能与结构特征.模型由初级生产者、主要鱼类及无脊椎动物和有机碎屑等20个功能组组成.结果表明:太湖生态系统的能流主要分布在4个营养级上,顶级捕食者鲌鱼营养级最高.食物网存在两条主要的营养传递途径,即碎屑食物链和牧食食物链,且碎屑食物链占比较大;营养级I的利用效率低下,大量初级生产力未能流入更高的营养层次,造成生态系统下层的营养流动"阻塞".对系统总体特征分析发现,反映系统成熟度的指标,包括较高的净初级生产力(NPP)和净初级生产力/呼吸(NPP/R),以及较低的连接指数(CI)、系统杂食指数(SOI)和Finn循环指数(FCI)等,都揭示了太湖"幼态化"的生态系统现状;混合营养分析和关键种筛选结果显示,高强度的渔业捕捞活动对系统负影响显著,而顶级捕食者的下行效应显著下降.
李云凯刘恩生王辉贡艺
关键词:太湖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的东太湖水生食物网结构被引量:33
2014年
稳定同位素技术是研究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有效技术之一。碳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常用来分析消费者食物来源,而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5N)常用来确定生物在食物网中的营养位置。本研究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构建了东太湖食物网结构。结果表明:东太湖食物网主要由两条营养传递途径组成,即浮游植物为初级生产者的浮游营养传递途径和苦草等大型水生植物为初级生产者的近岸底层营养传递途径,湖中9种主要鱼虾类能量主要来自近岸底层传递;翘嘴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鳜(Siniperca chuatsi)和鲶(Silurus sp.)作为湖泊中的顶极捕食者,具有相对最高的营养级,并占据食物网的顶层。
李云凯贡艺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食物网结构营养级东太湖
共1页<1>
聚类工具0